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反映的信息严重背离企业的管理实际,歪曲了企业的真实情况。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普 遍,这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或出于各种目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有会计凭证反映经济业务不实、会计账簿记录不实、会 计报告失真、会计处理方法不符合一贯性原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其中以会计凭汪反映经济不实尤为严重。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 的基础,它的失真直接影响最终形成的会计信息,而且这种失真是有极强的隐蔽性,是目前会计处理过程最薄弱的环节。由于会计信 息失真,企业偷税漏税行为严重;也有少数人利用虚假经济业务骗取国家财物给国家资产造成重大损害,危害了企业投资者和债权 人的利益,影响了围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整治和规范会计行为,制止和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势在必行一。  相似文献   

2.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措施,这对当前会计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焦靖宇 《理论界》2004,(4):300-300,299
会计的目标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其本质在于决策有用性,即向有关利益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和有用的信息,以利于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致使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直接危害了会计工作的生命力。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是关于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会计主体的重要途径,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相关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伊始,人们责备的目光就投向了属于企业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以及用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本身。然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和企业会计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却未能根本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这就不得不去反思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顽症的真正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乃至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信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会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都离不开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也是会计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然而,严重、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大难题。怎样看待和如何遏制会计信息失真势头的蔓延,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其危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任何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都是同会计的本性直接相违背的。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  相似文献   

6.
刘国 《理论界》2005,(7):234-234
我国将会计信息失真划分为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人为会计信息失真和非人为会计信息失真等。对于会计信息失真,公认的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完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但在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世通事件后,人们发现即使是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在拥有较完善的会计理论、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条件下,也会出现严重的会计造假等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是整个会计界的诚信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一、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1.资产虚假。有些企业、公司资产数额巨大,从会计报…  相似文献   

7.
焦欣萍  李文吉 《理论界》2005,(8):236-236
会计的目标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其本质在于决策有用性,即向有关利益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和有用的信息,以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而且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因此,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姜昕 《理论界》2004,(4):303-304
会计信息失真是困扰会计界多年的问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一直受到热切关注,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回顾会计发展史,英、美国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通过有效治理,会计信息质量已有很大程度提高。本文通过借鉴英、美国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和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法规体系保障。  相似文献   

9.
会计信息的真实与有效,对企业的内外管理和决策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仍相当严重,不仅有损企业形象,使企业发展失去源动力,而且还会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发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较为普遍,有些部门反映出来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其表现是:会计凭证反映经济业务不实;会计账簿记录不实;会计报告、报表失真;会计分类、加工整理方法不规范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各种表现中,以会计凭证反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会计领域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会计法制不健全、企业法制意识淡薄、财会人员素质不高.防范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应从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加大会计法规培训和机动度、完善会计审计体系、加强实行会计委派制、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假冒伪劣、虚报浮夸的现象,群众对此很不满意.单就这股歪风在会计领域的表现就足以引起各级政府的严重关注。目前,相当一些经济组织、事业单位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肆意编造虚假的会计数据,造成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它助长了贪污、浪费和腐败,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干扰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本文仅就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原因及对策作一粗浅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一些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直接或间接授意财会人员明目张胆地编造假帐,报销…  相似文献   

12.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失真对经济生活的危害是相当巨大的:既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又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还会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所以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是当前会计理论上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宏观制度方面的因素,也有会计诚信、道德方面的因素。但笔者认为: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分析,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一)客观原因1、会计理论的不完善。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  相似文献   

13.
张琼 《天府新论》2006,(Z1):125-126
会计信息是企业的生命,会计信息真实是企业管理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真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针对我国现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应当以法治假,抓原始凭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并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程序理念与程序会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信息失真和造假的本质是人格上的不平等对待、利益上的不公正分配。即会计信息失真或造假的实质是在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而使另一部分人受损。这种会计信息失真和造假所产生的会计不公正的后果必然使社会公众对会计制度、公司制度乃至社会制度的公正性产生信任危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因会计不公对社会正义和公平产生的负面影响必将进一步凸显出来。本文从程序的理念出发 ,试图将复杂的会计价值判断问题转换为程序会计的设计和应用问题 ,进而探讨了程序会计框架体系及其应用 ,从而为程序会计成为实现会计公正行之有效的技术装置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程忠 《南方论刊》2005,(8):24-26
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的虚假与失真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干扰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实际上成了一种阻碍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入的社会公害。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顽症,关键是要深入分析其具体表现和成因并对症下药: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减少规范漏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建立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监督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对策 ,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其成因 ,提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实行会计人员委派、财务总监、会计人员申诉和会计主管任免审批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单位乃至国家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扰乱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会计造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症结所在。会计造假不仅仅是会计人员所为,而且企业主要领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要加大我国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规范企业行为,建立诚信机制,靠诚信赢得市场,靠诚信发展经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怀春 《理论界》2004,(5):285-286
近年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弄虚作假的报表日益增多。“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等字样不再是会计界所关心的话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为突破口,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为侧重点,力求探索出会计信息的真实之道。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1郾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把注意力集中在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侧重于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结果,而不关心产生这种结果的程序或过程是否合理,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性评价指标,从而促使了企业…  相似文献   

19.
在深化改革、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年年开展财务、物价、税收大检查,违纪违法行为仍然屡禁不止,而且手段一年比一年“巧妙”,数额一年比一年增多,性质一年比一年恶劣,严重地危害企业的生存,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虚假的会计信息.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会计信息,一般是指通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等反映出来的各种数据和文字资料.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不真实,有虚假的成份.在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载体上反映出来,既有用文字表述的失真,也有用数字表示的虚假,其突出特点就是“假帐真算”和“真帐假算”.所谓“假帐真算”,是指伪造不存在的经济业务或篡改经济业务的内容和金额,形成虚构或不实的会计事项进行核算,煞有介事的通过稽核、制证、记帐、编表等一系列工作程序,达到某种目的的会计行为.所谓“真帐假算”,是指已经发生的既合法又真实的经济事项,或按会计原则和制度必须处理的经济业务,不按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而肆意歪曲和改变经济业务的性质,滥用科目,肢解数字、违反核算程序和方法、隐匿真相,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会计行为.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失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会计界,世界各国会计学家想尽一切办法仍然是屡禁不止,特别是在近几年会计失真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