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坡咏物词的开创之功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坡在文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开创,这种革新的精神同样体现在他对于咏物词的创作上。除去一般性的继承传统之外,他还将自己的身世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注入其中,使咏物词在艺术上不仅丰富多样,其中比兴寄托一体还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咏物词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呈现出含蓄、委婉、朦胧、隽永的风格和盎然的意趣,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对苏轼咏物词咏物对象的情感化审美特征的分析,总结出苏轼咏物词的特点:文如其人,个性鲜明,形神兼备,富有寄托。苏轼对咏物词审美领域的开拓之功,形成了咏物词的发展特眨-对后世咏物词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同时代文人中创作咏物词最多的一人。他冲破“词为艳科”的藩篱,第一个在咏物词中抒写政治、身世和性格,开拓了词的意境.为后世提供了咏物词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4.
史达祖(梅溪)是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其咏物词历来享有盛誉。解读史达祖全部咏物词可以发现,其咏物词以体物为主,与柳永、苏轼相近,而与周邦彦、姜夔貌同实异。从内容来看,其大多数咏物词没有太深刻的寄托,只有部分作品寄寓了较深刻的情志内涵,少数作品则具有富于理趣的特点。给梅溪咏物词带来声誉的是其“凝情观物式”的创作姿态及其精湛圆熟的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苏轼的“以诗为词”,评价苏词的艺术风格?如何认识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思想,谪黄期间的创作是不是他创作的高峰?一百五十多位教授、学者、书画、文博工作者聚集黄州,举行第二次苏轼学术讨论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关于苏轼“以诗为词”的问题。有人认为,苏轼对词的贡献在于“变”,即“以诗为词”。它既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必然产物,又因缘于苏轼自身的人格精神。词在开创之初,本和诗同宗,区别不大。后来逐渐形成了婉约的风格,以致产生了“词别是一家”  相似文献   

6.
咏物词在宋代词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影响咏物词艺术境界的是对物我关系的观照和处理方式。本文对苏轼和李清照的咏物词作比较分析,从他们不同的观物方式以及形成这种特定方式的原因的探究来理解“体物”与“抒情”在咏物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前人谈咏物词多重南宋,而忽视北宋;多言姜夔、王沂孙、张炎而少及苏轼。如清人蒋敦复说:“唐、五代、北宋人词,不甚咏物。南渡诸公,皆有寄托”。(《芬陀利室词话》)这种说法便有其不确之处:既忽略了苏轼对咏物词这一题材的开拓,也忽略了苏词在咏物寄托上的先导作用。唐、五代词人的咏物之作,确实寥寥可数,并且尚未摆脱流为艳语的宫体。而北宋前期如晏殊、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婉约词超尘脱俗,别具特色。无论是“似花还似非花”的咏物词,还是“清丽舒徐”的言情词以及高雅的怀古词、赠人词,都“高出人表”,体现了典型的士大夫词风,因而他对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咏物词是唐宋词中的一种重要创作类型,前人对于咏物词的发展兴盛往往存在着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咏物词是南宋词人的专利。但通过对唐五代词进行详尽的考察,我们发现唐五代咏物词数量其实相当可观,尤其是敦煌民间咏物词,在题材内容、创作机制、情志内涵和审美风范方面均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咏物词是唐宋词中的一种重要创作类型,前人对于咏物词的发展兴盛往往存在着一些先人为主的观念,认为咏物词是南宋词人的专利。但通过对唐五代词进行详尽的考察,我们发现唐五代咏物词数量其实相当可观,尤其是敦煌民间咏物词,在题材内容、创作机制、情志内涵和审美风范方面均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咏物之作自古有之 ,在北宋词人周邦彦以词咏物取得极高艺术成就的基础上 ,南宋词人姜夔独辟蹊径 ,自成一家 ,其咏物词在意境创造、结构安排、创作风格和运用典故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 ,将咏物词的创作推向又一高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咏物诗歌有悠久的传统,诗人寓情于物,通过咏物表现自己的理想、感情,如屈原的《桔诵》、骆宾王的《咏蝉》等,词出现后,咏物仍是传统题材,敦煌曲子词中就有咏剑词等.但到末初,词用来娱宾遣兴,咏物词多寄托男女爱情,或者用来描摩物态,内容狭小,缺乏深刻的社会意义.北宋的咏物词到苏轼才以成熟的面目出现.苏轼咏物词数量不多,只有二十几首,但大多有寄托,有较深刻的社会内容.他的几首著  相似文献   

13.
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创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本文将姜夔的咏物词作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姜夔在词作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为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雅。姜夔的咏物词受到后代词人的激赏,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14.
清初阳羡宗主陈维崧的咏物词数量较多,且形成独特风格,在咏物词史上有所开拓.在理论倾向上,陈维崧推崇豪放风格和比兴寄托手法;在创作上,陈维崧兼具多种风格,而以小令体制创作的豪放风格咏物词为其胜场所在.这和他率性为词、无心寄托的创作态度有关,但也直接导致其咏物词沉郁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现存三百多首苏轼词,竟有不少题旨众说纷法;这些题旨歧义较大的词,几乎是清一色的咏物词。为什么咏物词会产生审美客体的一题多解呢?这便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求诸两宋词坛,咏物一体至南宋始盛.清蒋敦复云:“唐、五代、北宋人不甚咏物,南渡诸公有之。”在李清照之前,张先、晏几道、王安石、苏轼、周邦彦等人都有咏物之作,且不乏佳构,但他们缺乏自觉的咏物意识,在他们的作品中咏物之作数量也不多。而在李清照的《漱玉词》中,咏物词占了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咏物词是史达祖最主要的创作题材,在历代评论中多与周邦彦、姜夔咏物词相提并论。与周姜二家相比,梅溪咏物词代表着南宋咏物词风,在情物关系上有意寄情于物,但不如白石高远邃深;形神关系上“尽态极妍”胜过周姜,却只限于清真使用的神似途径;创作姿态上继承清真精心安排之法,却不似白石神韵天然,不留痕迹。在宋词咏物中,处于从清真到白石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8.
苏轼、辛弃疾一向作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 ,其豪放词却并非像论者所说的那样一味豪放 ,而是“以词还词” ,具有一定的婉约因素在内 ,这表明苏、辛二人也具有一定的词体本位意识。本文以苏、辛的英雄词、农村词、咏物词为例 ,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写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本文将姜夔的咏物词作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姜夔在词作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为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雅。姜夔的咏物词受到后代词人的激赏,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20.
苏轼晚年所赋《水龙吟·咏杨花》词,是苏词中与众不同、值得注意的一首。本文认为,此词在艺术上以咏物拟人的形式,寄托了苏轼对自己的身世和家国、时代的感慨,反映了北宋中下叶士大夫阶级忧患、矛盾的时代意识。此词的婉约笔调,与其它苏词的豪放风格,都折射着这种矛盾的时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