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以它自在的规律存在着,直到人类诞生以后,源于人的实践活动才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最原始的根基.当前,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观的阐释各执己见、众说纷纭,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去剖析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哲学视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坚持有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观,目的是寻求一条使人与自然得以和谐发展的道路,其最终内核和终极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寻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发展。在储方面的发展中,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因此,强调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强调人的发展。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社会观,才能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孙彦泉 《齐鲁学刊》2005,(4):144-147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和谐是21世纪人类关心的主题。和谐社会倡导生态文明,强调可持续发展。确立和谐社会的科技发展观,将有助于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议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会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共同发展 ;要求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 ,共同发展。同时 ,也给会计界提出如何建立环境会计理论结构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新课题。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 ,是人类今后发展的首选。环境会计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会计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刘向红 《理论界》2006,(2):30-31
可持续发展观是相对于旧发展观而提出的人类发展观的新思维,它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可持续发展应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谐,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应努力探究可持续发展观的实现方式,以求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人的普遍关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发展观的根本缺陷在于人的失落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旨归和最终价值目标在于人的发展 ,以人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蕴涵着人文价值的重塑 ,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普遍关怀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类同一性: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省、检讨与归纳,是人的本质向“类”的复归,是“类同一性”支配下的人类自然生存、社会生存以及主体性生存的逻辑互动和有机统一,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意蕴。任何忽视“类同一性”的行为和做法,都是酿成自然生态危机、社会道德危机以及人类主体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类同一性”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良性、协调、互动发展的可靠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和谐。为此 ,必须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与基本条件 ;明确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力图从哲学的层面上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诠释.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可持续发展将使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统一起来,可持续发展在"两个文明"的并重与协调发展中,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中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等四个方面认识和阐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永庆 《齐鲁学刊》2004,42(3):17-21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伦理关系,是因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有一定的道德意义,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的行为需要用道德要求加以规范,人与自然的联系存在着诸多道德问题。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在双方的主体地位、作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需要依据合理的尺度,其中包括自然的尺度、人的尺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尺度等,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庆 《东岳论丛》2000,21(2):83-86
随着生态伦理研究的深入 ,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道德意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道德问题是人与自然利益关系的反映 ,这是把握人对自然道德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基于人与自然的利益关系 ,人对自然需要且必须担负一定的道德责任 ,主要包括 :1 改造和维护的关系 ;2 获得和贡献的关系 ;3 利用和尊重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为 :1 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平衡和谐原则 ;3 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态人是指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对如何处理人与社会及自身、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创造和培育着新型的人性模态,并实现着对人的重新塑造.社会生态人人性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人性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提供了合理的人性范式,能够成为科学发展的理想实践者.  相似文献   

14.
论关系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系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联系,是人的社会存在形式,它只有在人与人、人与物之间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才会产生。研究关系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需要,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是人与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就能健康、和谐、协调地发展,就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 ,它涉及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以人为本 ,通过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基本目标和最终理想。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和谐协调的发展。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和役使的时代理应终结 ,和谐融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成为人类共同的理想 ,而生态伦理为这一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新的理论和价值观支点。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高举"以人为本"的价值旗帜,坚持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了发展的科学辩证法,反映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找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为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可持续发展内涵中,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应该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被称为生态环境,后者被称为"人态环境"."人态环境"与"生态环境"存在着互动关系.法律与道德二重维度的统一,是"人态环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路径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的奠基者 ,突出强调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是 :人类一方面由于正确地认识了自然界及其规律并以此来指导人们的实践 ,取得了改造自然的胜利 ,消解了人和自然的对立 ;另一方面 ,由于人们没有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或没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 ,使自然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进 ,从而激化了人和自然的对立 ,加剧了人和自然的矛盾冲突。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对立和矛盾的激化程度 ,迫切要求人们更加重视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只有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的价值眷注: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文明本以实现人的解放为价值归宿,但现实却是人在工业社会中的迷失和异化,在当代表现为人类面临着自己酿成的巨大的生态危机.回顾工业文明的进程,其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支柱在张扬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断绝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满足了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否定了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生态文明作为解救工业文明的一条必由之路,以其时"天人调谐"的信仰代替了人类中心主义,以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现否定了片面的经济增长现,以人的全面发展纠正了人的"单向度"化.  相似文献   

20.
人本质上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个体存在物的统一体。因此,人的发展实质上也是这三种存在方式的展开。人的发展具有两方面的特征:现实性与超越性。人一方面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发展具有阶段性;另一方面人也能够对现实条件进行否定和超越,使人的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质上要妥善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合理发展生产力,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要进一步改善和完善社会关系;三是加强人文社科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