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抗战时期重庆文艺报刊紧紧围绕“抗战”这一主题来开展工作,为抗日战争舆论宣传工作作出了较大贡献。文艺办报或参与报纸工作、文字报刊出版时间长短不一是这一时期重庆文艺报刊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出版了大量的报刊,据有关方面统计,辛亥革命前后(1898~1917年)出版的各类报刊约千余种.这其中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刊物,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学、历史、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这些报刊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女性报刊.这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思想史、文化史、妇女运动史及报刊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本文拟对这一期间女性报刊进行研究,探寻它的起源、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报刊出版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报刊出版体制改革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实践证明,改革要深化,理论是先导。马振行著《教育报刊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一书,对报刊出版体制改革,特别是教育报刊体制改革的实践,进行了可贵的理论探索。这是迄今为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的舆论宣传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时期出版了大量的报刊,据有关方面统计,辛亥革命前后(1898~1917年)出版的各类报刊约千余种。这其中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刊物,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学、历史、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这些报刊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女性报刊。这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思想史、文化史、妇女运动史及报刊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本文拟对这一期间女性报刊进行研究,探寻它的起源、特点及意义。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我国广大妇女在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压迫统治下,成了任人宰割、玩弄、摧残的对象,一直生活在社会最…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 ,他以毕生的精力寻求救国富民的道路。孙中山先生一贯重视报刊宣传工作 ,并将报刊宣传与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密切结合起来 ,身体力行、努力实践 ,不仅使报刊宣传有益于革命和建设的成功 ,而且也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闻思想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孙中山的报刊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94年前是他从事报刊工作的早期 ,这一时期的报刊活动以在各报刊上撰发论文宣传改良思想为主。1894年到 1911年是孙中山报刊活动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是先生…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传播方式,报刊的出现对中国文学有着“范式转移”般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早期申报馆的小说刊载这一实例说起,阐明“文艺报刊”与“报刊文学”两种研究范式的偏失,进而确立一种由新闻运作所主导的报刊和文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报刊出版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报刊出版体制改革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实践证明,改革要深化,理论是先导.马振行著《教育报刊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一书,对报刊出版体制改革,特别是教育报刊体制改革的实践,进行了可贵的理论探索.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教育报刊出版现象的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8.
杨芳芳 《云梦学刊》2004,25(6):24-26
中国近代报刊诞生之际就承担了“救亡”重担,创办近代报刊是政治家们从事政治活动的重要方式,因而中国最初的新闻人,从一开始就过分地强调了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利器”这一特质。这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但媒体过多地承担宣传鼓动功能,过多地介入到政治斗争之中,势必削弱了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9.
论英文报刊新闻的语言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读英美报刊的人都会感到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英文报刊的语言特色不够了解.本文就英文报刊的标题、新闻词汇、篇章结构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旨在提高专业英语学生的外刊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德强 《兰州学刊》2011,(2):144-148
近代以来,随着报刊的兴起和传播,其逐渐成为大众读物。在民国前后这段时期,报刊诗话大量出现,呈现一种蔚为壮观的文学现象。这些报刊诗话内容丰富多彩,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中也记载着许多女性的题壁诗。这些登载在报刊中的女性题壁诗和前代的渊源如何?有怎样的继承和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文章就这几个问题为突破口,通过进一步研究来探讨近代报刊诗话中关于有关女性题壁诗创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报刊业面对新的挑战,寻求竞争优势,成为报刊发展的关键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要加强报刊策划,并建设编辑美学。本文即分析了报刊策划在竞争中的作用,论述了编辑美学对报刊策划的指导作用,从而指出应加强编辑美学的建设,以适应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840年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在政治、文化的深层次上,这一转型过程恰好与近代报刊的发展形成了因果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转型为近代报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近代报刊的存在与发展,对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常庆  周昌 《东岳论丛》2023,(4):84-90
早期报刊在传统中国的统治者眼中一直是搅局者的角色,新闻史上“报案”“报禁”不断,这一现象到清末民初开始改观。报刊如何建构自身的影响力,这是本文尝试着回答的核心问题。“文人论政”是后代学人从报界先驱身上提炼出来的特质,有其合理性,但存在简化、夸大的倾向,需要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来考量他们的办报活动。鸦片战争后,传统中国被迫转型,为报刊发展创造条件:一是报刊形成新的舆论空间,在公共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我赋权”;二是传统社会解体,士绅向城市迁移,知识分子得以更自由地流动,由此形成的城市化也间接带动报界发展;三是白话报刊加速新思想的传播,加快社会变革进程。社会转型不仅是政治体制、经济结构的转换,还包括深层的意识形态更替。报刊积极参与这一过程,自身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清廷内忧外患,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指导性减弱;二是严峻现实让国人放弃中国制度最优的信念,开始从汉族中心主义向欧洲中心主义过渡;三是报刊不断提供新的思想内容,参与新意识形态的系统性建构,获得更多话语权,在社会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被更多的人认同、接受,报刊的影响力也逐渐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14.
苏全有 《晋阳学刊》2012,(2):139-141
清末是我国报刊大发展时期,这其中,清政府所办官报及其所形成的网络体系颇引人注目。与同时期世界各国相比较,清末官报无论创办规模还是政府投入都十分巨大,然而就结果而言却大不如人意,而落败于民办报刊,这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目前学界对此的研究,仅仅流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日本侵华导致的民族危机是昆明报刊民族史研究高涨的根本原因。当时昆明报刊就"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民族理论问题发起了一场影响范围广、参与人数多的大讨论,对当时昆明报刊民族史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加强西南边疆各民族历史沿革的研究以及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是当时昆明报刊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民族史及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还对中华民族抗战大业的胜利完成提供了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6.
张巨龄 《云梦学刊》2006,27(5):145-151
清末民初内忧外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和人员大改组。回族报刊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封建主义尚未根除,民主意识已见端倪。丁宝臣、丁竹园、刘孟扬等回族先进知识分子和王浩然、王友三、张子文等开明宗教领袖的两支队伍形成。这为以新闻传媒形式开启民智,唤起回族人民爱国兴教提供了组织准备。《正宗爱国报》、《回文白话报》,以及《清真学理译著》等回族报刊的出现,显示了回族人民参与社会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精神,是其自我教育,逐步提高民族素质的保证,为此后回族报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末民初回族报刊,是我国少数民族报刊史,以至中国报刊史上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张良君 《船山学刊》2004,(1):168-170
19世纪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 ,传播了大量的西方文化 ,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这是外教报刊在客观上产生的积极意义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外教报刊在华的作用 ,不能简单地把外国传教士在华办报说成是“文化侵略”。今天我们重新认识外教报刊的作用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媒、稿酬与近代作家的职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近代报刊的影响,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报刊。报刊的出现改变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手段,报刊成为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的主要载体。近代不仅文艺报刊登载小说,而且许多非文艺性的一般报刊也登载小说,这是促成近代小说繁荣的条件之一。与此同时,近代报刊的出现,也培育了一批职业报人和报人小说家。新的媒体为他们的小说/作品的发表提供了广阔的传播阵地。近代报刊平民化、通俗化、都市化和传播快的特点,使小说文体成为报刊的宠儿;近代都市的形成和城镇人口的增加,又为报刊造就了一个巩固的消费和受众群体。为适应日益增多的报刊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的稿源,稿酬应运而生。20世纪初稿酬的出现,为报人小说家向职业小说家/作家的过渡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小说利作家在全社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财经报刊是报刊的一大重要类别,随着财经报刊数量的不断增加,传媒学者对于财经报刊的研究越来越关注。近13年来“财经报刊研究”主要有财经报刊源起与发展研究,财经报刊内容生成研究,财经报刊广告经营研究,财经报刊特色化研究和财经报刊品牌营销研究五大方面,同时呈现出研究主题不断发展具体、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财经报刊研究与财经报刊发展同步、财经报刊研究者数量多但不集中和财经报刊研究文章发表载体集中等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史料出发,对民国初年到五四期间政府的报刊律法状况进行了认真整理和研究,认为民初到五四期间的报刊律法和其他法律一样,因为国家权力的私权化严重,而存在着法律虚化的严重问题。同时,报刊律法作为文化氛围的主要参照值,从民初到五四显示出一个渐趋宽疏的变化过程。这对五四前后的文化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