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宇 《山东统计》2006,(2):37-38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世上劳动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据统计,中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4以上,而国内资本资源却不足世界的4%。如果说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首要任务,那么为占世界1/4的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则是第二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八五”就业纵览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八五”时期,我国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劳动力流动规模逐渐扩大,初步形成了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机制。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充分就业人员...  相似文献   

3.
成本是利用社会资源从事产品生产的代价。改革开放以来,低成本构成了中国经济的相对比较优势。"人口红利"逐步减少、资源能源约束加剧、社会成本刚性支出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扬州将和全国一样进入高成本发展阶段。深入剖析扬州市高成本时代的特征表现、形成原因及应对举措,对于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识别人口红利衰减、产业结构变化对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中国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基于2005—2018年相关数据,重新估算了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成本及产业结构高度化等指标,利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开展回归分析,考察了中国人口红利衰减、产业结构变化对工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对中国产业升级及企业创新也有较强的正面效应;短期"外循环"不畅,对中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存在长期不利影响。中国应合理配置要素资源,通过创新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工业经济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静轩  马力  张伟 《统计研究》2001,18(7):47-51
 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在任何时期都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我国近些年来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较低的速度,但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也已经达到12.95亿,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还是很多,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劳动力适龄人口也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力适龄人口的增加使我国劳动力资源供给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力适龄人口的增加使我国劳动力资源供给呈现阶段性过剩,给当前的劳动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由于劳动力资源供给过剩,劳动力质量的供不应求,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分析我国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统计》2020,(3):43-43
今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査,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为更好地配合全国人口普査工作,《中国统计》将从2020年第1期开始,开设“大国点名”栏目,特向全国广大作者、读者征集稿件,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一跃成为能源消费大国。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煤炭消费第一大国,石油、电力第二消费大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刚性约束问题。如何认识陕西工业的能源消费与产出现状,科学制定节能规划目标,实现能源、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全面完成陕西“十一五”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小平  陈勇 《统计研究》2007,24(7):22-28
 要素流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关系反映在“结构红利假说”中:当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或者低生产率增长的部门向高生产率或高生产率增长部门流动时,会促进总生产率增长。本文使用常用的和扩展的shift-share方法实证检验了1998-2004年期间中国省际工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和资本转移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劳动力流动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资本转移对生产率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考虑Verdoorn效应后,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对中国工业TFP增长的总贡献较小,即结构红利假说并不显著;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绝大部分原因还是内部增长效应。因此,更合理的配置省际工业间的生产要素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后,“三农”问题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将其确定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中,“统筹城乡发展”被置于首位。特别是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党在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和深化。在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突出的社会矛盾,任务尚十分繁重。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地少人多是我国的现实状况,“三个人的田五个人种”是再通俗不过的描述,农村存在着一支数量庞大的失业大军是不争的事实。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所吸纳的劳动力日趋减少,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怎样通过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来消化如此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关系到我国7亿多农民的命运,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代及未来各国发展的核心主题。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成为人们所研究的重点。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现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人口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十五”时期绍兴市的劳动就业状况 1.劳动力资源情况。2004年,绍兴总人口达到439.45万人。全市16岁以上人口为349.06万人,其中城镇119.87万人,农村319.58万人;经济活动人口287.83万人。2000—2004年,全市劳动力资源总数除2000年以外,基本趋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2.
夏冰 《统计与决策》2016,(6):98-102
文章以我国各区域对应变量结合面板数据进行空间差异的测算,针对区域人口红利所致的经济增长,及其引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空间权值的进一步验证.并利用二元邻值W矩阵进行人口红利发展SDD函数权重矩阵构建模型,验证了劳动力增长过程中的区域间外溢.结果证实,少儿抚养及老年赡养对区域人口红利存在显著的外溢关联影响.我国东、中、西区域之间存在时序上人口红利外溢效益的负向关联,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东部区域与中西部区域间的劳动力资源流动应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拥有12 亿人口的大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极其特殊的国情:资本资源占世界总比重低,但劳动力占世界总数的1/4。我国目前正面临两大巨变,即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当城镇失业人口规模已达历史高峰,乡村中也存在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1.多种因素导致就业压力增大。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存在数以亿计的剩余劳…  相似文献   

14.
《统计与咨询》2001,(3):46-46
梵蒂冈 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一角,故又被称为“国中之国”,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人,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但又是世界天主教中心,每年来这里朝拜和旅游的人达数万之多,是全国人口的几十倍。这里的圣彼得广场可容纳50万人,是世界上最宏大的教堂。  相似文献   

15.
隋妍 《四川统计》2009,(1):22-23
“人口红利”是指当人口生育率下降时,人口抚养比随之下降,在照顾儿童和教育青少年等方面的开支可相应地缩减,节省下来的资金可用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隋妍 《四川省情》2009,(1):22-23
“人口红利”是指当人口生育率下降时,人口抚养比随之下降,在照顾儿童和教育青少年等方面的开支可相应地缩减,节省下来的资金可用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十五”时期绍兴市的劳动就业状况1.劳动力资源情况。2004年,绍兴总人口达到439.45万人。全市16岁以上人口为349.06万人,其中城镇119.87万人,农村319.58万人;经济活动人口287.83万人。2000-2004年,全市劳动力资源总数除2000年以外,基本趋于平稳增长,其中,城镇劳动力资源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2-2011年的制造业数据核算比较了中国与主要竞争国家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发现我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具体地,东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7年超过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中西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9年超过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小时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因而,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已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也已高于东南亚国家,因而,可以解释我国中西部地区为何没能及时接收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历史性、趋势性的变化,劳动力从近乎无限供给向短缺转变,以及伴随而来的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预示着“刘易斯拐点”正在临近.本文在分析浙江经济发展方式与农业转移人口的交织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要抓住“刘易斯拐点”这一契机,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降低对低素质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并通过建立平等向上流动通道、加强在职技能培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途径,逐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20.
人口经济学研究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发生转变,形成人口红利机遇期,或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助推作用。本文运用"六普"和有关资料,借鉴国内外人口红利有关研究成果,对牡丹江市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及其人口红利效应兑现情况进行了描摹判断,同时分析制约人口红利效应兑现的劳动力因素,并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