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得到普遍关注,但目前对就业竞争力的评价局限于从某个单一角度进行.本文以国家教育部建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为基础,从学校、社会、毕业生三方面完善指标体系,采用AHP方法和模糊判断法,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于全面评价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并为寻找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途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组织保障体系、市场服务体系、毕业生教育体系三个维度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并有效运行,是当前高校必须面临的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组织保障体系、市场服务体系、毕业生教育体系三个维度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并有效运行,是当前高校必须面临的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引入人才品牌的概念,立足如何铸造高校人才品牌,探讨创建高校人才品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职业生涯教育是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总结2009年我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具体做法,提出为了普及职业生涯教育、提升有效性,具体举措是:理顺管理机制;培养优质师资;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内容体系;培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充分运用网络媒介;探索本土化的测评工具;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对接.  相似文献   

6.
牛蕾  苏贻涛 《经营管理者》2009,(14):164-164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按改革发展的要求,从高校实际出发,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体系,形成一个以学生为本,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全过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就业质量"为目标,综合考虑了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因素,建立了三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为各指标赋权,经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表明该方法可以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基于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本文从求职结果和起薪水平两个角度对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竞争特点进行了实证研究,找出影响高校毕业生求职成功与否和起薪水平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个人付出的求职成本对求职结果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有利于提高起薪水平;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和起薪水平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国,“大学生就业”已成一个敏感的词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大学生就业的渠道越来越多,社会给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但由于我国尚处社会转型期,法制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导致不少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法律纠纷而不能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从政府、高校、学生等角度对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问题进行剖析,以期更好促进大学生合法、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入手,探讨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应具备充分的竞争力,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用人单位招聘要求提升、大学毕业生素质不高,迫切要求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不断提升,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847多万。受疫情影响,今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做好新时期"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需要建立一个完整体系,提高两个主体认识,搭建三个平台建设,落实四个保障机制,确保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科学、顺利开展,为更好地创建"双一流"高校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转变,针对传统就业服务的弊端,重新构建新型的就业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4.
李娜 《管理与财富》2009,(5):115-115
中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高校的扩招,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大学生就业也从最初的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变。目前,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式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无法解决就业压力的强大冲击及就业过程中的公平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系列包括政府、高校、社会及毕业生在内的就业体系,对就业进行调整、引导和规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高校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就业困境,走入人生精彩,不仅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毕业生的关心,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笔者结合所在高校的情况,深入分析了高校困难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资助体系、细化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校园就业市场建设、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积极创业等方面的就业服务与指导措施,在提升困难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及时就业,积极创业,实现人生的再一次腾飞。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转变,针对传统就业服务的弊端,重新构建新型的就业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宏观就业环境、人才供求关系与毕业生择业理念以及毕业生自身的能力素质等角度对高职层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状况入手,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困难毕业生顺利毕业,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全面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全省各级人社部门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努力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努力实现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的目标。——千方百计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在实施产业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不断扩招后,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本文从制度、观念、能力等多角度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障碍并探索解决对策,以期为制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为观念转变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