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初是近代长沙社会转型时期,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初长沙的主力报是《大公报》,因此它是我们探寻当时长沙社会生活的主要资料。通过对当时《大公报》广告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初长沙人们的社会生活在生活内容,各种社会意识,教育,慈善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并呈现出一派新旧交替的气象。重新审视这些精彩纷呈的广告现象,可以为长沙近代史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为史学研究做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基金会,经过100多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美国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它是美国的独特现象;指出在国内关于美国基金会的研究不是很多,主要的专著和文章关注美国基金会的历史起源、发展概况、功能作用及与中国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宗荷 《社区》2011,(24)
19世纪初,世界上只有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20世纪初有1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1世纪初,世界人口的一半已经生活在城市。专家预计,21世纪全球将有80%的人口进入城市,其中90%以上的人口来自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怀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憧憬,进入到城市,农民工成为城乡分割和二元结构伴生的一个特殊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哲学流派,它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危机意识和拯救意识对于管理学富有启发意义,"生活世界"、"面对事物本身"等理论和方法为管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革命倒退 民主政府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始于南欧。80年代遍及拉美。80年代末90年代初扩展到亚洲的许多地区、前苏联、东欧以及非洲。这种趋势尽管时常被过分吹捧,但它确已成为一种重要现象。 然而近几年,热衷者在世纪初所声称的“世界范  相似文献   

6.
韩国基督教境外传教活动盛行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韩国教会异军突起,引起世界关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来自韩国教会的传教使命感,富有成效的宣教策略,扩大教会自身竞争力的考虑,也源于特有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意识,还受益于良好的国内外政治和社会环境.凭借这些条件,韩国迅速成为世界重要传教大国.在输出宗教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国家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戏仿作为手法和现象在西方源远流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伴随着西方后现代理论蓬勃发展,而后80年代初被引进到中国,在90年代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年初,网民胡戈制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这部网络短片,因戏仿当时被炒作的大片《无极》而迅速走红内地,甚至超过了《无极》本身引起的轰动。仔细考察这部在网上迅速流传的戏仿短片,就会发现源远流长的戏仿文化在网络时代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早在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就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交流信息的工具。然而,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深深地扎根在民族文化里,是一个民族历代智慧的积累、文化的结晶体,它包含着一个民族长期  相似文献   

9.
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体系是人类历史上以国际组织监督与调节的形式处理与解决族群冲突的第一次尝试。它是主要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主义运动的推动下,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而不得不做出的一种安排。这一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欧洲国际社会的历史传统,并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它仅仅局限于中东欧地区,强调维护秩序的优先性,深受国联自身弱点的影响,有着极大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素质教育意义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是人性关怀的教育,是关注人的发展、关照人生成长的教育.素质教育聚焦于人的潜能性、价值性、主体性、发展性、活动性、全面性、创造性等,是对整个传统教育(包括应试教育)的积极扬弃与超越.素质教育的深层意义在于它回归到了人的意义,回归到了人的价值世界和生活世界.素质教育从人性关怀的意义上反思传统的教育,批判现实的教育,探索未来的教育.20世纪末期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极为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演剧是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是一种融视觉与听觉为一体的艺术.它以文学作品为蓝本,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舞台上针砭时弊、诠释人生,往往给人以启迪.西方近代剧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洲艺术化运动,它从一开始就格外关注女性、女性问题、女性命运,推动了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20世纪初,西方近代剧走进日本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进一步促进了“新女性”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世纪的西方哲学走向,生活世界的重新阐释已成为多元主题中的重要一维。这其中,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的阐释是独具特色的,它以社会哲学为视角,将生活世界作为与交往行为相辅相成的概念,在交往理性下重建生活世界,使生活世界成为交往实践的背景和视域。文章试图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理论来源、意蕴及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等问题的阐述入手,系统地分析哈贝马斯交往理性下的生活世界概念及其生活世界理论对于批判传统意识哲学和建立新的哲学基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的社会学关注长时期社会进程的动态研究,而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学研究却转向了非历史研究的静态社会现象分析,此种转向造成当时主流社会学研究中的历史维度缺失。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学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并加以重新定位,社会学家们越来越重视比较性的历史研究。社会学的历史转向直接促使了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为社会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打开了新的视角,这种迈向历时性的叙述方式将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是如何发生及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统一、教育改革、科研体制革新和哲学思潮兴盛的影响下,19世纪初德国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这一时期,德国涌现众多顶尖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由于诺贝尔奖的授奖对象是在科学领域做出最重大发明或发现的人,因此19世纪和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的卓越表现成为20世纪前期德国高产诺贝尔奖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社会需求的拉动和工业技术的支持,也构成当时德国高产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至80年代的英国历史科学是一个多层次开放的系统。它包括整理历史知识和协调史家学术团体工作的社会机构。英国历史科学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由其对现代世界科学的隶属性所决定。但它保持着由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不列颠群岛历史知识和学术活动形成的特点所决定的民族史学特点。由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培  相似文献   

16.
哲学带着曾在 2 0世纪促进了自己发展的历史事件、世纪交替之际未竟的尚存命题、俟待哲学给予关注的时代问题进入了新千年。世纪交替昭示着人类社会生活与自然时空关系的新型矛盾 :人的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关系主题下 ,人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人以技术构造世界的现象、全球性人口剧增现象、世界范围的机械化与官僚化的社会趋势、全球环境下技术生态社会系统的问题等 ,向进入新千年的哲学展示了必须思考回应的社会生活现实。哲学如何疏解自己不可规避的时代命题 ,通过以应用哲学为思考主调 ,以其系统中的技术哲学、经济哲学、商业伦理学、生态哲学、社会哲学为理论视域 ,去探讨新千年的社会实际与哲学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主义文化是上个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具有双重性:经济效益的即期性和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消费主义文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消费主义文化的价值观与我国当前的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在消费观念、消费手段和消费结果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比较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经济发展中,从原来(1840年)的第五位,一跃为世界的首位。其经济发展如此之迅速,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分不开的。为了搞清楚第二次产业革命与美国现代化的关系,本文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机械论自然观萌芽于古希腊,途经中世纪和近代科学革命,逐步渗透到西方世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至19世纪,其影响力始达顶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机械论自然观受到挑战并渐趋式微。20世纪60年代,混沌理论给机械论自然观以致命一击,其影响力、统治力开始走下坡路。但在当今世界现实生活中,机械论自然观仍有着重要影响。机械论自然观如何从无到有,从弱小发展到强大,却又因何陷入困境,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华裔文学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成为具有新兴文化动力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的生产与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探寻美国华裔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