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在他的实践哲学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葛兰西认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而知识分子作为上层建筑的"活动家",扮演着使文化合法化即建立文化领导权的政治功能,因此,属于自己阶级的知识分子阶层在无产阶级实现其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在当代思想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今西方左翼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2.
从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看意识形态掌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领导权"是葛兰西思想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等关系的深刻思考。"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意识形态掌控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对于我国目前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他对文化领导权获取方式和意义的全新论述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界定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化研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直接相关,但早期文化研究主要关注阶级意识形态和现实斗争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体现出明显的宏观政治特征;从法国马克思主义思潮开始的后期文化批评则结合了西方文化的自检传统,把政治微观化和泛化到了几乎一切文化领域。后期文化批评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早期的意识形态批评精神,但由于对无主体性和反本质主义的强调,因此阻碍了反抗性力量的凝结,最终使文化批评在实践上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5.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在反思西欧无产阶级运动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实质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要求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首先要夺取文化领导权,在取得政权后还要不断地加以巩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领导权问题,无论是革命时期或是建国后。而当前我国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却给党对文化领导权的掌控带来巨大的冲击,新时期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盛行于欧美的“文化研究”事实上是马克思主义有关意识形态理论的一种知识转型,其与阿尔都塞等人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的新的历史境遇中对于意识形态问题的重新思考有着密切的深层关系。文化研究曾历经过俄苏知识分子对“民粹文化”的发掘、列宁关于“两种文化”的论断、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问题的阐发,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等一系列学说的演进过程,最终才形成了以伯明翰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积极倡导为核心的“文化研究”这一全新的知识领域。文化研究倡导者的目的主要在于,走出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二元式“阶级对抗”思维模式,以工人阶级自主创造的“工业-大众文化”为基础,借助“文化协作”的政治实践来推进现代社会趋于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文化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同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也必须面向新的时代境遇,在新的历史形势之下、在应对现实挑战中求得自身的当代发展。在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之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与时代的关系具有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是传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检验问题,特别表现在经典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意识形态论文化观念在现代哲学、史学与文学、艺术等领域所经受的理论冲击方面;二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创新问题,即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问题。这两个方面,都给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带来巨大的理论挑战。前一方面的挑战关涉到传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今时代是否依然具有话语有效性的问题,后一方面的挑战关涉到当代文化研究中话语主导权的争夺问题。就后一方面而言,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亟需对如下三个特别突出的问题给予时代性回答与解决:其一是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的国际文化领导权之争与文化民族化问题,其二是传媒化、技术化、产业化背景下文化创造中精神价值的坚守问题,其三是文化现代性发展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正>思想领导权在获得政权前是革命的先导,而在掌握政权后则是建立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思想领导权的实现路径就是话语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就是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通过学术话语权消解思想话语权,是今天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重要特点。由于学术话语权的政治性不明显,因而西方这一渗透的企图较为不易觉察。为引起对于这一挑战及其应对的重视,我们特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问题"为题,组织、刊载  相似文献   

9.
自特拉西提出意识形态概念,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发表后,西方学者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意识形态研究热潮,其中既有马克思主义传统,也有非马克思主义传统。本文通过对西方学者主要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与疏理,从意识形态概念形式、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和精神分析以及意识形态与文化等方面总结了西方学者意识形态研究的主要观点。这项工作不仅可以推动我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发展,还可给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结合中国革命实际,以历史唯物论的视角接续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较早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瞿秋白认为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一部分,主张无产阶级要通过培育自己的知识分子及文艺大众化的途径掌握文化领导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瞿秋白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给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历经建国前、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的三个阶段的发展,由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意识形态在经历近代一系列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后,逐渐转化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作一回顾,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是:统治阶级必须牢牢地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流意识形态要符合广大人民的思维观念,主流意识形态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与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重要论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当前,我国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研究主要围绕概念来源、基本内涵、重大意义、现存困境和实践路径等维度进行,体现出我国学界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指向。在未来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中,学界需要进一步厘清与意识形态领导权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渊源,在理论关切的基础上加强实证研究,在分析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拓展国际视野,在既有学科研究领域中拓宽学科视野,从而为党和国家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理论内蕴着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因素,特别是他对文本中的意识形态政治的透视和解剖,使其理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色彩,被人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版本。虽然不能把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理论完全归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但应该注意到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对它的影响,并可以从这一视角来透析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的理论构架:一是历史思维和历史的解释原则;二是秉持一种整体的文化观;三是对隐含的意识形态的揭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发展、各种思潮以及国际国内错综复杂因素的冲击,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遭遇质疑,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能否客观全面地对待当前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新形势下科学文化方针政策的制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等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是葛兰西从西方国家市民社会出发,对无产阶级如何夺取进而巩固国家政权提出的系列主张。葛兰西批判机械的经济决定论,突出意识形态的能动性,其基本主张的积极因素具有某种程度的理论可能,值得借鉴。然而,这一思想并非是一个逻辑周延、具有自洽性的理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也有明显区别:在社会历史观上,葛兰西摇摆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在依托社会结构所作的分析中,"市民社会"的政治意义被夸大;在主体维度上,表现出对文化精英主义的复调变奏;在方法论上,葛兰西的策略主张与现实形成反差,虽然愿景美好,但可操作性不强。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思想的效度和限度,对于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斗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三维向度,即价值维度、理论维度以及实践维度进行考量,价值维度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理论维度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以人民为中心等方面;实践维度则体现在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掌握意识形态管理权、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等方面,探究其不同层面的理论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输出构成了西方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特征,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世界文化产业格局中的优势地位,通过占有市场份额、垄断信息创造、国家战略推动和话语控制等方式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产品输出,在传播西方价值观念、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对异质文化进行打压和颠覆,从而赋予自己在文化全球化中的支配地位。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输出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充分认识和利用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来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改善党的文化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20.
略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与文化领导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分析了葛兰西市民社会和领导权理论的内涵 ,指出葛兰西的这一理论既继承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传统 ,也是在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上 ,结合西方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