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1工程"和"985工程"项目档案在高校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文章探讨了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项目档案的特点、内容,提出了加强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管理学报》2008,5(2):F0003-F0003
大连理工大学作为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学校、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内最早设立管理学科的6所院校之一,也是国内最早成立管理学院的单位之一。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系统工程研究所;1980年成立了管理工程系和中美  相似文献   

3.
叶青 《决策》2014,(12):89-89
<正>最近,公众对"211"、"985"存废的争议不断,对其改革的呼声也日趋高涨。本为一流大学战略计划的两大工程,为何引来如此多的非议?"211""985"是一种给钱提高的方式,通过一种竞赛工程,短期内提高中国大学办学的水平,短期内有效,长期来看,将会影响中国大学的整体水平。"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985工程"名称源自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  相似文献   

4.
国家"双一流"政策的出台继"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高校重点建设项目之后拉开了中国高校发展的新序幕,"双一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高校建设的路径一是要尊重学科发展规律,确定优先发展的学科领域;二是要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要加强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四是要改革高校内外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思路存在不同意见 近年来,国家集中力量建设若干所高水平大学的重大举措,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先是211工程,随后是985工程.对于建设"精英大学"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略,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比如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铮提出,985院校宏观布局欠佳,从学科上看,财经类高校以及地质、矿业类高校没有一所进入;从空间布局上看,35所985高校有8所位于北京,上海只有3所,而上海经济实力显然并不亚于北京;即使以区域发展观点看,京津地区共10所大学进入985工程,长三角有7所进入,而珠三角地区只有2所大学进入,这对于珠三角经济发展R&D实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也与珠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严重不符.因此,211工程与985工程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目标,尚存在不少异议,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思路存在不同意见   近年来,国家集中力量建设若干所高水平大学的重大举措,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先是211工程,随后是985工程.对于建设“精英大学“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略,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比如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铮提出,985院校宏观布局欠佳,从学科上看,财经类高校以及地质、矿业类高校没有一所进入;从空间布局上看,35所985高校有8所位于北京,上海只有3所,而上海经济实力显然并不亚于北京;即使以区域发展观点看,京津地区共10所大学进入985工程,长三角有7所进入,而珠三角地区只有2所大学进入,这对于珠三角经济发展R&amp;D实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也与珠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严重不符.因此,211工程与985工程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目标,尚存在不少异议,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分: "质量工程"是提高高教质量的战略选择 1、本刊访研团:我国高教主管部门为什么把解决教育质量问题作为重点?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质量工程"与这两个工程有何区别,其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211工程和985工程“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投入的方式有很大弊端,不利于全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议对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思路进行调整——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思路存在不同意见近年来,国家集中力量建设若干所高水平大学的重大举措,格外吸引人们  相似文献   

9.
《管理评论》2005,17(4):F003-F003
电子科技大学座落在千年历史文明古城成都。1997年成为由中央经费投入首批启动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9月,我校进入了“985工程”重点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行列,在国内外的信息技术界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10.
《管理学报》2005,2(2):F002-F003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在千年历史文明古城成都。1997年成为由中央经费投入首批启动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9月,我校进入了“985工程”重点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行列,在国内外的信息科学领域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11.
国家"985工程"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力图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此次创建的哲学社会科学基地是教育部"985工程"二期工作的重点。创新基地的申报工作从2004年8月始,10月份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之后批准立项。按照教育部"985工程"二期工作的布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1.0,对第三轮和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参数检验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在上述两轮学科评估中,学科实力最强的是综合类高校。985高校与非985高校、211高校和非211高校间的学科差距在增加,且985与非985高校间的差距比211与非211间的差距大。最后,本文将参与评估的高校分为顶级、优秀、良好、中等和及格五类,提出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管理学报》2005,2(6):F0002-F0002,F0003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较早创办管理专业的院校之一。  相似文献   

14.
《管理学报》2008,5(3):F0002-F0002,F0003
湖南大学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渊源于世界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岳麓书院,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素有“千年学府”之美誉。湖南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理科基础扎实、工科实力雄厚、文科文化底蕴深厚、经管学科富有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15.
王国庆 《决策探索》2011,(22):84-84
在2011年的高考中,漯河四高再创佳绩,近300位同学被985计划院校或211工程院校录取,约600位同学被二本院校录取,620位同学被三本院校录取,本科上线率68.2%,在全省遥遥领先。  相似文献   

16.
《经理人》2009,(11):97-97
厦门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研究型重点大学,商学教育传统88年一脉相承,财经学科实力雄厚,蜚声海内外,是我国培养高级经济与管理人才的重镇。目前该学科群拥有会计学、企业管理学、金融学财政学和统计学等六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以来,厦门大学招生规模始终名列全国前五,并已在厦门、郑州、北京、上海、深圳、福州、杭州、南京、太原等地成功开办40多个班级,  相似文献   

17.
<正>天府之国,钟灵毓秀。西南财经大学坐落于巴蜀胜地成都平原,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中国金融名校。为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改革经济学与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于2006年创建经济与管理研究院(RIEM),吸收海外经济、金融与管理领域的博士毕业生与研究人员,为加深对中国本土问题的研究,建立微观经济基础数据库,于2009年创立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  相似文献   

18.
《管理学报》2006,3(3):F0002-F0002,F0003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 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厦门大学具有长期不间断的管理教育历史,早于1921年厦门大学创建之初就设立了工商企业管理科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于1999年在有关各系基础上整合而成,现设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     
《科学咨询》2008,(4):I0002-I0002
我市首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在重庆大学挂牌日前,我市首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在重庆大学举行了揭牌仪式。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开展高水平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研究、培养和凝聚高水平国防科技人才、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型实验研究基地。重庆大学是我市唯一"985"和第一个进入"211"的大学,通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学校已拥有机械传动、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家工程技我市首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在重庆大学挂牌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0.
“三本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学风建设是“三本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由于“三本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性,使得学风建设成为“三本院校”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试图在“三本院校”概念、学生特点、学风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三本院校学风建设机制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