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利用"依附型"美日同盟维护霸权的安排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软肋中日关系近来日趋紧张。表面看,这一紧张局势源于钓鱼岛之争。但其根本原因,是中日双方在亚太战略格局变迁中的利益冲突和博弈。美国在这一博弈过程中面临的战略两难困境,则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增添了更加不稳定的变数。最终的结果,不仅关系到三个大国力量的此消彼长,而且将对整个亚太以至世界格  相似文献   

2.
“重返亚太”是美国政府在奥巴马第一任期时就高调宣布的一项重大外交战略。为赢得亚太各国民众对美国战略东移的支持,平衡中国等其他亚太大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奥巴马政府通过开展魅力外交、网络外交和文化外交等方式,在亚太地区频繁进行公共外交活动。由于美国“重返亚太”与中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美国在亚太国家的公共外交实践,对我们深刻把握当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和发展态势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罗援 《领导文萃》2012,(21):47-48
我们都说南海处于"多事之秋",那么"南中国海之冬"这股寒流从何而来呢?我认为还是美国重返亚太带来的。目前对于美国重返亚太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美国是为了凸显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非针对中国。二是认为美国就是为了包围中国、制衡中国。我个人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论美国是否有能力包围中国,其意图肯定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一位美国作者为西方商人而写的,其中一些观点或许对中国人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5.
雷墨 《领导文萃》2014,(24):109-112
正奥巴马的外交滑铁卢奥巴马2009年上台之初,雄心勃勃地提出要"重启"美俄关系,但乌克兰危机让美俄关系跌入后冷战时代的谷底。从目前情况看,真正能"重启"美俄关系的只会是奥巴马的继任者,如果后者愿意的话。重返亚太是奥巴马政府的主打"外交产品",但各种主客观原因正在使其变成烂尾工程。5月28日在西点军校有关美国外交的演讲中,奥巴马甚至没有提及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奥巴马亚太战略的核心是对华战略,但在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中,给予美国对华外交正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月19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布题为《亚太再平衡2025:能力、存在及伙伴关系》的报告。报告全文290页,评估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总体战略、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及风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态势、美国在亚太地区盟友、伙伴及地区组织的作用、美国的能力缺口及不足,以及北极相关目标和美国海军的北极路线图,并面向2025年,就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和力量态势提出了建议。背景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该战略反映出美国日益认识到亚太地区对自身利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从山明水净的雁栖湖畔到碧海蓝天的南太平洋岛国,中国领导人日程从APEC时间过渡到G20时间,中国经济外交季从北半球的初冬切换到了南半球的孛刀夏。整个11月,中国领导人围绕促进亚太合作、全球共赢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诸多双边多边场合阐述中国观点、中国方案、中国优势,传递了开放、包容、创新、共赢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8.
30年来,东盟已经从当初的一个松散的地区性组织,发展成亚太一支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存在与发展对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形势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拟从亚太安全角度入手,对东盟在亚太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初步的分析。一、亚太安全形势的新发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使亚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影响和实力的相对下降,俄罗斯国力的衰落和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亚太地区逐渐形成以美、中、日、东盟为基础框架的多元新政治格局。亚…  相似文献   

9.
张华 《领导文萃》2014,(21):48-51
<正>稳定可控的两岸关系的维护者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一直被视为两个战火的"易燃点"。不管如何解读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动机和意图,有一点是有共识的,就是美国不希望亚太地区爆发冲突。因此台湾的首要角色就是要处理好两岸关系发展问题,不要重演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期间两岸的紧张关系。学界对于美国在台海地区的利益虽有不同的认知和解读,但一般认为台海地  相似文献   

10.
<正>结构性矛盾不消除,美俄关系再亲密也只是貌合神离近两年来,奥巴马政府对美国亚太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应对实力不断增长的中国,亚太地区也被视为中美之间的博弈平台。然而,作为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和美国在战略武器领域的对手,普京多采取中立立场,避免加入中美冲突。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亚太的战略选择与中美日澳关系──部分国际问题专家与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座谈纪要1996年10月19日,《战略与管理》杂志社组织部分在京国际问题专家与澳大利亚前总理及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高级顾问霍克先生进行座谈。座谈的题目是“美国在亚太的战略选择与...  相似文献   

12.
2007年9月4日,印度、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五国在孟加拉湾举行了以印美两国为主角、代号为"马拉巴尔07"的军事演习.由于这是印、美、日、澳四个亚太大国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军演,而作为亚太大国的中国却唯独缺席,这立即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和亚太各国的猜测.  相似文献   

13.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调整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将战略重心由欧洲转移到亚洲。新的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出现了新的特征:大亚太视野的出现、战略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原则上把握三个平衡以及外交、经济、安全手段相互配合。这一些列的战略调整将会对东亚的安全局势形成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是继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之后的又一部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目前美国使用最广泛的介绍中国政治的教科书。作者李侃如博士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从客观角度来看,《治理中国》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然而,毕竟作者与我们有着十分不同的政治制度背景,明显的意识形态差异,因而其结论自然与中国学者不同。摘要此文,并不表示完全赞同作者书中的所有观点和结论,而是想通过此内容,让中国读者了解国外学者研究分析中国的方法和思路,以及他们观察中国的角度,从而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的专著《治理中国》是作者30多年来对中国问题观察和思考的结晶。同时也代表了目前西方许多学者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看法。本文摘录部分观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亚太安全的理论模式[澳]马丁·格里菲斯著程洁译编者按格里菲斯的文章将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与亚太安全的具体问题结合讨论,反映出西方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可供参考。但文中关于中国问题的某些观点并非为我们所赞同.在此谨提醒读者注意。在21世纪初的几十年间,东...  相似文献   

17.
谢东明 《办公室业务》2013,(13):228+232
文章试图从美国一贯奉行的战争伦理观——"正义原则"的角度,确认正义战争的基本标准和构成要件,重新考察美伊战争的"正当理由"、整个过程及最终结果,进而对战争的非正义性进行全面分析,论证美国现实战争的非正义性与美国正义战争观背道而驰,提出战争伦理应承担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历史使命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于2012年年初推出了新的军事战略。在宣布新军事战略时,奥巴马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军处于"一个过渡时期",有必要对其关注重点进行再平衡,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以维护亚太的"安全与繁荣"。这是美国在新形势下对华遏制战略的再调整。遏制战略起源于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大战略。1946~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12,(7):46-50
步步为营紧逼中国2011年11月中旬,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国务卿希拉里几乎同时到访亚洲。对此,美国《洛杉矶时报》称,奥巴马亚太之行的几乎每一站都发出了直接针对中国的信息。日本《东京新闻》认为,美国正谋划与中国展开主导权之争。  相似文献   

20.
章迪禹 《领导文萃》2012,(16):122-125
制衡不仅仅是大国逐鹿天下的工具,也经常成为弱小国家谋生的手段。不知从何时开始,"制衡"成了时政新闻的流行词汇。"美国重返亚太就是为了制衡中国"、"菲律宾在黄岩岛的所作所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