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慎独:网络道德建设的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长秋  徐婵娟  周彦 《船山学刊》2004,(2):182-184,188
一、网络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根源 人是网络的操作者,网络的魅力和破坏力均根源于人.而人又是有思想有行为的人,不同人的思想道德层次不同,其行为均会对网络系统及其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网络的发展又会对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新的影响,发生价值观念偏移、不良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的社会学分科中,异常行为社会学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目。所谓异常行为社会学,就是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异常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即研究这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以什么形式产生?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由于异常行为社会学的研究课题比犯罪学要广泛得多,而犯罪与异常行为又是整  相似文献   

3.
文学伦理学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也是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在20年来的中国文学研究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并不完善,有的时候还引起很大争议。文学伦理学关于文学的产生、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功能之观念,对文学创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如何修正现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让它更加符合中外文学史的实际?伦理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批评理论,对于开拓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作家的文学创作则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文学伦理学批评只具有单向性,而不具有双向性,不可将相关理论用于对当代作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2003年初,关于"非典型肺炎"无药可治,一天就死的谣言在广州迅速流传开来.一时间,人心惶惶,继而出现了市民大量抢购某些药品、食品的不理智行为,社会秩序一度呈现出混乱状态.在政府和各种新闻媒介的通力协作下,风行一时的谣言终于寿终正寝,社会也慢慢趋向平静.联系到曾经发生在京津两地的"扎针"和九江的"投毒"两则谣言.我们不禁要问:这类社会谣言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迅速流传开来的?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控制和消除社会谣言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愿的平台,公众对特定话题的关注会迅速聚集产生舆论,影响事态的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舆论呈现出舆论引发网外线下行动增多、参与主体多元化、网络公关操纵舆论、利益诉求种类增多等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新趋势对政府网络管理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要转变网络管理理念,建立多元化网络平台,平衡网络舆论生态和加快立法步伐,引导网络舆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网民的政治参与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网络民主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推进我国政府治理和网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如何面对我国民主的新形势,积极促进网民政治参与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正确认识网络民主的作用,积极引导网络民主健康发展,对于我们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载体;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形成了开放的、互动式的传播,使社会对个人思想行为的制约机制发生了变化,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如何借助网络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信息平台上抢得先机,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婚姻和爱情都是需要维持的,当恋爱变成了婚姻之后,以前的一切美好都随着时间烟消云散.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维持情感的话,那么我们的婚姻生活就会出现问题.在此提醒大家,维持情感要遵循以下原则. 平等 平等是亲密关系维持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爱情与婚姻中,长期的公平更为重要,幸福的夫妻大多不会斤斤计较自己付出几许,收获几许,而是追求一种大致的平等,即付出多少和得到多少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9.
邬焜 《青海社会科学》2000,(5):55-57,,48,
当我们具体展望信息革命、信息经济、信息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全方位变革的时候 ,我们不能不对这一崭新的信息文明时代在人类的价值观领域所已经和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倍加关注。我们知道 ,新的信息社会文明是以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为其技术前提的 ,计算机网络化乃是一种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的全新方式 ,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发展导致了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的诞生。正是这种网络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普及 ,有可能使人类价值观念模式的变革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人类的不同文明时代是以不同的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方式为其技术前提…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重塑了人类文明,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网络社会时代.但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冲击.网络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并对道德、法律等传统社会控制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民族文化、个人控制以及国家主权形成了巨大冲击.由于网络社会具有不同于传统社会社会控制的特点,要求我们对挑战积极回应,建立适应网络社会的新的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将会给中国国内社会政策带来的影响,必须从全球范围内去探寻,尤其是在过去20年中导致中国国内社会政策转型的根源;然而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影响的扩大和加深,这又将给我国社会政策发展带来新的影响和挑战,面对这一切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在未来社会政策的发展模式上做出新的反应;在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社会政策的研究及政府的政策行动都不得不突破国界,从国际和全球的层面上去理解中国社会政策中的问题,并在国际层面上采取相应的行动。  相似文献   

12.
徐勇(以下简称徐):作为学术研究,在我们的理解中,其首要的问题应是与时代和社会保持一种必要的距离.而当现实或时代产生新的经验时,学术研究应做如何反应?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 ,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法律规则产生强大的冲击效果 ,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对驰名商标而言 ,侵权人纷纷利用这一新的技术手段 ,采用各种形式对驰名商标实施淡化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把握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淡化的独特性 ,并采取相应的司法对策  相似文献   

14.
蹭网行为对现行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尚未制定专门法律进行规制,可以对现行法进行解释,来解决蹭网行为产生的一系列法律问题.由于网络用户的不同,蹭网行为可能会产生刑法和民法问题.对于民法问题,可以通过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来解决;刑法问题在理论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是,也可以通过对盗窃罪进行解释来处罚蹭网导致合法用户网费损失较大,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对于蹭网造成的间接损失,也可以运用民法和刑法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的研发操纵行为对企业自身和社会运行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管制这种操纵行为成为切实推进创新强国战略的重要问题.党组织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系嵌入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管制高新技术认证过程中的研发操纵行为,且嵌入程度越大治理效应越好.党组织嵌入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研发操纵行为的治理作用更好;党组织可作为...  相似文献   

16.
谭舒  陶亚舒  郭虹 《天府新论》2008,(2):110-113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至今已经持续了二十余年.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必然对原来二元对立的城乡社会结构以及正在形成的新的社会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已被我们察觉,有的却要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对未来社会产生某种作用.进城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存在着系列的不确定性.这种系统性生存风险,实际上是在不断的确定他们及其家庭在城市中已有的边缘和弱势地位,产生新城市贫困.这种新城市贫困不仅影响现实社会的公正、公平,更重要的是将会影响未来社会的和谐运转.  相似文献   

17.
网络化趋势是必然的客观进程,它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剖析网络特征及网络化趋势,从校园文化的精神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等几个方面初步分析了网络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互联网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明载体和全新的社会生存环境,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因而对个人社会化的内容、方式和过程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此外,它所带来的文化冲击、网络不道德行为以及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淡化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关系型社会的背景下,人情支出可能对家庭的正常消费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家庭的人情支出对正常消费的影响。我们使用工具变量方法解决了人情支出的内生性问题,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家庭,人情支出增加会提高正常消费倾向。只有当人情支出占收入比重达到非常高的时候,才开始对正常消费产生净挤出作用。我们还验证了,人情支出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社会网络所具有的降低收入不确定性和促进民间借贷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对于未来中国究竟会走上什么样的发展之路,人们并没有形成共识.事实上,探寻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如此,借助对中国社会诸群体的思想状态和行为取向的分析,我们应该可以大体触摸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脉搏.在这一问题上,著名青年学者、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桂勇教授率领团队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在本访谈中,桂勇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他着重分析了中间群体和底层群体的思想状态和行为取向,以及形成这种思想状态和行为取向的结构性原因.在此基础上,他探讨了不同群体对中国社会未来走向的可能影响,同时针对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