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佛教与印度现代社会是什么关系呢?尽管今天印度的佛教徒只有五百多万,仅占总人口的0.7%,但是,佛教思想和文化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这不仅因为印度佛教在其兴盛的一千多年中间对印度的思想和文化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因为在其沉寂的数百年中,它的许多思想也被印度教所吸收和容纳,从而变成了印度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佛教的思想文化融汇于印度思想文化之中,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因素。佛教对现代印度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只要阅读一下印度现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对佛教及其思想的评述,就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内产生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士不是自由职业者,而是具有官僚等级身份,成为官僚后备队,发挥着为社会制造合法性及政治监督等功能。在第一次文化转型中,产生了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新知识分子,他们担当了新文化的启蒙者和传统文化的批判者的角色。在五四后的社会革命中,新知识分子转化为具有民粹倾向的革命战士,同化于工农大众,其特殊社会角色消失。在建国后,知识分子变成不具有独立身份的“国家干部”,并受“左”的思潮打击,丧失了知识分子的积极社会角色。第二次文化转型即改革开放中,现代新知识分子诞生,他们开始摆脱行政等级身份,向自由职业者过渡,并且重新担当起新文化的启蒙者和传统文化的批判者的角色。从而成为改革和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3.
冉斌 《南亚研究》2000,(2):81-85,96
以克利方言为标准语的现代印地语是十九世纪中叶之后随着民族文化复兴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在印度的传播逐渐兴盛起来的 ,二十世纪初 ,一批具有民族觉醒意识的知识分子还在为使之成为文学语言而努力。现代印地语诗人杰耶辛格尔 .伯勒萨德 (1 889—1 937)最初是用伯勒杰语创作诗歌的 ,大约在1 91 1年前后 ,他开始用现代印地语写诗 ,这无疑符合了时代的潮流 ,因此印度评论家说 ,伯勒萨德从此开始“走出伯勒杰语的窄巷 ,踏上克利方言印地语的大道”1。除了《王公的伟大》等几个篇幅较长的叙事诗外 ,伯勒萨德前期的现代印地语诗歌基本上都收集在经…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小说文化反思的怨恨的现代性体验主要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怨恨,他不但怨恨传统知识分子而且也怨恨现代知识分子。钱钟书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围城与多重怨恨中苦苦挣扎,钱钟书的怨恨就是每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怨恨。  相似文献   

5.
李西杰 《社科纵横》2009,24(5):118-120
知识分子基于同情的社会良知“谋划”,能否“用他人的立场来看”社会是曼海姆现代知识分子观的能力要求,必须正视人文知识分子的身份危机、知识分子的使命与自我定位,以化解在科层制的日益严密、乌托邦走向终结和大众民主化的过程中当下社会面临自身与社会的“不可通约性”。  相似文献   

6.
在拙文《古代印度原应是有历史的》里面,我曾说古代的印度本来是可能有史家和历史著作的,然而却终于没有。其中的原因尽管会有多种,但最根本的,我以为,是在印度独特的宗教哲学指导下形成的印度人,尤其是印度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他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影响。这些影响起了多重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7.
<时代之子>是乌尔都语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纳兹尔·艾哈迈德的代表作.本文剖析了该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认识意义,揭示了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处于变革过程中的印度穆斯林社会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生活.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庆祝季羡林先生九十五华诞而作。文中简要回顾了他与印度学的因缘,重点讨论了他在印度文学译介和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指出,季羡林先生从事印度文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开拓创新,广征博引,由古代而现代,由文学而文化,由印度及中国。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考察历史,可以扩大历史理解的范围。基于此,本文把视野投向五十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通过分析运动中知识分子心理变迁的种种表现,揭示了运动与心理变迁的内在联系,探讨了这场运动中引起知识分子心理变迁的政治、历史及文化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知识分子政策,优化知识分子心理这一具有深刻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晓霞 《南亚研究》2007,1(2):83-86
R.K.纳拉扬早期创作的三部小说——《斯瓦米和朋友们》、《文学士》和《暗室》,以小镇马尔古蒂为背景,从日常生活、爱情及婚姻等方面揭示了西方现代文明对印度人民思想的影响,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抗衡,以及印度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转型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刘耳 《学术交流》2002,(5):123-127
原始民族的自然观对现代社会在面对环境危机时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提供一些启发。从 1 9世纪一位印第安酋长的信可以看出 ,美洲印第安人的自然观有不少与西方当代环境哲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特别是生态学关于要破除人与自然间疆界的主张和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丰富的生命联系的洞见 ,以及生物中心论与生态中心论提倡的尊重生命的思想有很多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2.
吴衍发 《唐都学刊》2013,29(1):110-116
唐君毅主张以道德自我为中心,从形而上出发,从哲学的高度探索考察中国历史文化,以重建和发展中国传统之人文精神。他将道德自我与文化相联系,强调人类一切文化活动,均统属于一道德自我,且为其分殊表现。道德自我构成种种文化意识的灵魂,成为唐君毅文化哲学的理论基础和中心观念,贯穿于唐君毅的道德哲学、人文精神论、宗教观和人生论等整个文化活动之中,从而使得他的文化哲学体系涵摄了更为深广的内容。唐君毅的文化哲学观是一种超越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具有统摄中、西、印三系思想中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西方近现代唯心主义哲学的性质,从而把中国儒家传统的心性之学发展到现代阶段。  相似文献   

13.
宋丽萍 《唐都学刊》2005,21(4):119-124
印度人民党的经济思想经历了从甘地社会主义观念,到司瓦德西思想,再到自由主义政策的发展历程,这样的变化调整与社会政治形势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不同的政治发展阶段,印度人民党依靠民族主义和现实的社会经济政策赢得选民的支持,体现了印度人民党作为具有宗教民族主义特征的现代政党,教派主义与现实主义两手抓的政治动员策略。  相似文献   

14.
章太炎的语言文化观与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 《南亚研究》2009,(2):129-139
印度历史、文化、社会及其进步人士的民族独立观和复兴思想,对章太炎社会革命学说和学术理念方面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章太炎依据自己在小学方面的特长,以印度文字为参照,对中国文字的发音、起源等问题进行考证、清理和净化,形成独立、完整的汉语言文字学系统,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向远 《南亚研究》2009,(1):149-156
中国作家与印度文化的因缘关系的研究,是比较文学立场上的跨文化研究。从这一角度对上千年来中国涉及印度的有关作家作品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述,可以打通文史界限,打破虚构性作品与非虚构性作品的界限,揭示中国作家对印度的客观的研究记述与主观的情感想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呈现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进一步确认印度文化对中国作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美敏 《南亚研究》2009,(2):140-150
安妮塔·德赛是现代印度著名英语小说家。妇女心理问题是德赛小说的重要主题。她的小说主要描写了女性角色的心理,从敏感、神经质到内心的独立,反映了印度现代社会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群体的心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德赛女性小说的艺术特色,重点阐述小说的叙事结构模式、意识流叙事手法和女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17.
朱明忠 《南亚研究》2011,(3):150-160
近代以来,印度教原有的种姓制度和等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1947年独立以后,印度政府制定的新宪法和各种法律制度,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更进一步加速了种姓关系的转变。种姓制度和种姓关系的这种变化,正是传统印度教走向现代印度教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escribes informarion received from a survey of agencies seving American Indian/Alaska Native elderly. Also identified within the article are some of the traditional values of older American Indian/Alaska Natives, as well as concerns regarding their mental health needs and current life situations. Recommendations for training social workers and programming suggestions are also included.  相似文献   

19.
冷战期间美国印度洋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苏联,冷战后美国成为印度洋的主导力量,开始在印度洋地区进行军事前沿部署。近年来,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提高,美国提出了“印度-太平洋”概念,并强化其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保持主导地位、保护海上交通线安全、控制战略要冲等。美国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因素的驱使下,通过军事部署和制度安排在印度洋取得霸权地位,但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印度洋霸权是“弱势”霸权。  相似文献   

20.
王希 《南亚研究》2011,(4):28-37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是南亚次大陆现代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穆斯林政治家,是巴基斯坦建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政治思想与实践,对南亚的现代政治发展起了重大的影响作用。本文结合史料和现有研究成果,从真纳的思想基础入手,探究其政治思想的形成根源、改变原因与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