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得到普及应用,信息系统规划成为企业信息经理和高层管理者最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对信息系统规划的过程特征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并建立了反映过程特征以及过程特征与规划有效性之间关系的描述模型。同时,我们收集了126家中国企业的数据,并应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规划的发起方式(规划流的方向)对规划过程的其他特征有显著的影响;(2)信息系统规划是一个非技术主导的组织管理活动,技术层面的过程特征对规划有效性的影响不显著,而组织层面的过程特征对规划有效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力的公司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战略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第五代战略管理理论--"资源能力现",研究影响公司规划(BP)与信息系统规划(ISP)战略关系的关键因素,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中国企业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市场环境主要影响信息系统规划的战略地位,而形成公司独特能力的企业内部环境,才是BP-ISP战略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它直接决定着IT投资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企业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战略一致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以战略匹配模型(SAM) 及其在企业活动中的过程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规划(BP) 和信息系统规划( ISP) 战略一致性程度与企业内外环境、企业所采取的竞争战略方向、ISP 的战 略地位以及IT 对企业业绩的贡献等因素间的关系,并运用中国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 果表明,企业高层的战略规划意识以及利用IT 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与BP2ISP 战略一致性程度 和企业业绩密切相关,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实证关系数据驱动的模拟模型研究了信息系统采纳和扩散过程中用户之间以及组织与信息系统之间的互动行为.以电子商务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问卷,通过SPSS的统计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得到影响个体对信息系统采纳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实证关系数据,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的模拟模型,研究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扩散的宏观涌现过程.通过一系列的虚拟实验,从组织角度,分析了组织拓扑结构、组织规模、组织文化、组织内沟通四方面因素对信息系统扩散的影响以及信息系统扩散中组织行为的变化;并且对组织在信息系统推广中的行为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商业银行在实施信息技术(IT)外包过程中的实践情况,分析了可能对IT外包绩效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IT外包绩效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模型,提出了模型假设,并运用大样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实证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6.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创新搜索理论和信息处理理论,探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供应商参与和客户参与对企业绩效不同维度(运作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作用以及IT能力的调节效应.利用176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调节效应的检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参与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企业运作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客户参与对企业运作绩效和财务绩效的提升都有显著的推动作用;IT能力正向调节供应商参与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IT能力和创新过程的角度研究IT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文献及实证研究成果讨论了影响企业创新过程的多种IT能力,包括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合作沟通、业务融合四个方面,并详细论述了各种IT能力对企业创新过程各个阶段的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IT应用及其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应用是解决当前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但对此方面的研究仍然很少。本文运用创新扩散理论(DOI)对中小企业的IT应用及其绩效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运用SAS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IT采用动因对IT应用准备、IT应用特性对IT项目实施、IT应用准备对IT项目实施、IT项目实施对IT应用绩效有显著的正影响作用;与有关文献的观点相异,IT采用动因对IT应用绩效有显著的负影响作用;而IT采用动因对IT项目实施,IT应用特性对IT应用绩效则无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企业网络化运作背景下信息系统治理的价值创造机理,提出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概念和构成,建立基于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前因和后果的理论模型.通过文献综述和阶层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结构整合与联合行动两维度的高阶反映型模型描述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基于IT价值框架提出企业间信息系统(IOS)资产和企业间沟通是影响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技术和组织维度的关键因素;使用合作绩效衡量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绩效结果.使用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IOS资产和企业间沟通并不直接影响企业合作绩效,而是通过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中介过程;交互效应分析发现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支配型因素,企业应根据合作商业模式类型选择战略匹配的集权或分权治理模式.通过对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阶层分析和权变分析,揭示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价值创造机理,丰富并拓展了IT治理和价值创造理论,为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实践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0.
虽然当前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企业信息系统项目实施的成功率仍然不容乐观。项目干系人缺乏准确的相互认知和角色定位,以及风险与控制的关系无法有效处理是导致项目绩效偏低的重要原因。为了从不同视角探索风险和控制对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绩效的共同作用,通过对65位项目经理和63位用户代表所经历的128个项目的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技术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对信息系统项目绩效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项目经理认为正式控制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而用户代表认为非正式控制的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项目经理和用户代表均认为组织风险和技术风险会减弱正式和非正式控制对绩效的有效作用。因此在控制方式的选择和组合上不仅要基于项目自身的特点,而且要基于干系人的角色。同时,信息系统项目绩效并非单纯由成功或失败因素所决定,而是取决于两类因素的均衡程度。研究结论为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控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on the performance of distributed project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Although prior research has documented that dispersion among project teams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project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IT as an enabler of communication to bridge the spatial distance among team members in distributed networks has not been empirically studied. We focus on the role of IT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m dispersion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using projects as the unit of analysis. We find that IT mitigates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eam dispersion on project performance, especially in high information volume projects. Our central contribu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an empirically tested model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rational impact of IT as a vehicle to bridge spatial dispersion among distributed teams that are engaged in knowledge‐intensive work.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明确信息技术价值实现机理的基础。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构建了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竞争战略、信息系统支持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研究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在信息技术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互补性以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296份中国企业的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能力在信息技术价值实现过程中具有互补性,而且两者之间的互补性通过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竞争战略和信息系统支持企业核心能力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客户企业向IT供应商外包信息技术服务这一背景,考虑IT供应商不仅具有开发信息系统能力的私有信息,且其开发过程中的努力行为对于客户企业不可见的情况,研究了客户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合同设计问题。研究发现,不对称信息下,客户企业可以通过设计最优合同菜单来甄别不同能力的IT供应商,但是此时客户企业需要向高能力IT供应商支付信息租金。同时,客户企业可以通过设计最优合同有效规制高能力IT供应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努力行为,但是相比于信息对称的情况,不对称信息下低能力IT供应商会存在努力不足的现象。低能力IT供应商努力不足的现象会降低社会福利和客户企业的期望利润;客户企业向高能力IT供应商支付信息租金的行为也会减少客户企业的期望利润。增加系统调试阶段的调试时间或者选择信息系统故障检出率高的IT供应商,可以降低高能力IT供应商的信息租金,并缓解低能力IT供应商努力不足的现象,进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给客户企业带来的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14.
基于资源基础观,传统的研究将企业信息技术视为战略性资源,在投入产出分析范式的基础上探讨其应用效率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组织能力因素对信息技术资源价值实现过程的影响机制,探讨组织学习能力对信息技术资源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根据238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学习能力对信息技术资源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既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也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组织学习能力有助于实现并提升IT资源的商业价值。本文的分析补充了现有研究成果,对于企业管理实践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Risks related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are becoming a focus of concern in current risk debates. The use of IT is rapidly spreading in the population, as is access to computers in general. The present article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IT use (especially electronic mail and various Internet applications) and the related risks.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from a survey about IT use and risk perception, given to a random sample of the Swedish population, are reported. In general, participants were quite positive to IT and were, to some extent, aware of the related risks. However, risks of IT were mostly seen as pertinent to other people, a finding in contrast with other results on perceived technology hazards. The attitude toward the use of IT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general attitude toward computers, and less clearly to risk perception. Only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respondents reported having had negative experiences with IT hazards such as Internet addiction, depression, and social isolation. When extrapolated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however, these small percentages amount to large groups in the population that have been negatively affected by IT use.  相似文献   

16.
PN Finlay  CJ Martin   《Omega》1989,17(6)
Many organisations are now realising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ir operation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decision support software are such that the time may have come w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managerial decision-making.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se developments alongside the organisational issues involved in decision-making, and the current position of IT in many mature organisation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new range of decision support software, whilst opening up further areas for computerised decision support, is unlikely to compete successfully for corporate IT funds. Use of the new tools will be restricted to small, isolate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应用视角的IT与业务融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静华  谢康  张延林 《管理评论》2012,(2):122-130,162
企业层面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主要体现为IT与业务的融合。本文以185家企业的实地调查为基础,从企业IT应用视角探讨IT与业务的融合规律。结果表明,企业IT与业务融合一方面呈现出从基础层面转向业务层面,再转向战略层面的融合路径;另一方面呈现出从不平衡到逐步平衡的收敛趋势。同时,本文通过对企业在不同IT应用等级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和应用重点的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深化IT与业务融合规律的研究。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企业IT与业务融合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核心能力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机理是有效提升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前提。基于核心能力理论构建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企业核心能力这一中介变量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并考虑环境动态性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过程中的调节效应,应用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对中国29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环境动态性的情况下,无论是信息技术资源还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无法直接影响企业绩效,信息技术必须通过支持企业核心能力间接影响企业绩效;环境动态性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过程中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不同环境下信息技术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是不同的,在稳定环境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是获取支持核心能力的信息技术资源,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更应该构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实现对不断变化的核心能力的持续支持,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9.
首席信息官评估信息服务价值的行为与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针对企业在IT投资决策过程中评估信息服务价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发放问卷,调研了中国信息技术密集型企业IT投资的决策环境和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简称CIO)的风险态度。其次,在调研结论的基础上,利用贝叶斯决策理论,建立CIO评估外部信息服务价值的数学模型。实证调研表明,在IT投资决策过程中,大部分CIO属于风险中性。针对风险中性的决策者,本文分析了购买信息服务所规避损失或者增加收益的期望值,并与信息服务的费用进行比较,以帮助CIO做出是否购买信息服务和是否进行IT投资的决策。在应用案例中,对一家大型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访谈资料和文档数据进行分析。应用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适用于中国信息技术密集型企业,能够提供相关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A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any innovation is its novelty, the newness or freshness of the innovation in the eyes of the adopter. Past research has often considered novelty to be inherent to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novation, yet it is also likely that perceptions of novelty differ widely across individuals. Nevertheless, the role that the novelty of an IT innovation plays in adoption is not well understood.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research effort is to frame the perceived novelty of an IT innovation as a salient affective belief in the nomological network related to adoption. Further, we examine how perceived novelty influences the way individuals reconcile their perceptions of risk versus reward when considering the adoption of an IT innovation. Two empirical studies with 424 and 138 participants, respectively, examine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novelty on IT innovations from a risk/reward perspecti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erceived novelty is a salient affective belief tha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adoption of IT innovations. Implications for both theory and 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aking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