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广大的分略在亚洲、非洲、拉丁美—的国家中出现了澎湃的民族解放运动潮流,在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这一民族解放运动算基本完成。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民主政体,这一阵营也包括了发起二次大战的法西斯罪魁德国和日本。与此同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也逐步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这种制度的建立稳定住了西方社会内部的紧张程度,并为西方社会经济和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3.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得到极大的发展。在这些国家中,社会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进入80年代以后,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中,新的政治发展的格局正在产生。社会主义国家从80年代初开始了改革运动,以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和政治上的民主化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正在出现非国有化的发展趋势,以解决弊病丛生的福利制度。同时由于环境的污染等等,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也出现了环境政治和参与民主制。第三世界国家则进入了一个新的政治和经济的调整期,第三世界的政治更加动荡不定。从1989年开始,这些政治发展中的新的变数竞然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加快了世界政治变化的速度,并给世界的末来发展以极大的影响。本文不可能对全球政治发展做全面的阐述,只想就世界政治调整过程中的民主化问题第三世界的政治动荡和和种族民族主义问题做些简述。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从一定的意义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不但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建立,而且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改革中既要重视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应充分重视政治效益的提高。一、政治效益及其核心问题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经济行为与政治选择就密切相关,经济政策与经济机制不仅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发展结果,而且还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政治发展结果。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革命导师列宁的这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基本的制度框架包括三个层次:宪法层次、法律层次、行政法规和规章层次。从制度本身的性质来说,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行政制度和经济制度。中国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相始终的渐进过程,但在3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制度性问题,特别是社会转轨时期容易产生的"制度漏洞"问题则亟待通过制度安排认真解决。中国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依据宪法和社会发展现状有计划、有步骤和渐进式地进行。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基本上分为三个层面:价值理念、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建立"人民政府模式",强调"规模适度化政府",这是由中国社会现实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是提高政府效率的基本因素。我国社会主义公共机构的民主化制度建设将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国理论界就“过渡时期”以及我国现阶段社会的性质问题展开了讨论。有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现阶段仍然处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时期早已结束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的政治和经济的特征:(1)建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2)经济上的多成份性,其中主要的经济成份是社会主义、小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三种,与此相联系,社会的基本力量是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与资产阶级;(3)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我们制定的“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继承捍卫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和经济、革命和生产之间的矛盾,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 本方针。 马克思主义认为,必须坚持政治和经济,革命和生产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统 一。恩格斯指出:“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 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归根到底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马恩选集》四卷 247页)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  相似文献   

6.
苏联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问题的讨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0-40年代)的特点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对立及其斗争.在第二阶段(40年代末-50年代初),则承认在社会主义生产中有可能出现矛盾,但这个阶段还没有把矛盾看作是经常的和新社会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到了第三阶段,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上矛盾是不可避免性的,但在这一问题上还有一些不正确的提法.例如,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完全适应的,将生产方式这些方面的矛盾归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社会初级发展阶段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又说“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建立起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提法看来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矛盾,而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马克思说,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任何社会从建立起来到充分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我国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无论生产力、生产关系还是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都还不够完善,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这就是说,我国现在还处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和其他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整体上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从社会运行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由恶性运行向中性运行,并进而向良性运行阶段转化的过程。从社会转型的主体内容分析,中国社会转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经济改革为主体的阶段、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和以政治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这是中国迈向现代社会不可或缺、至为重要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1996年6月21日,广州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在广州召开了“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研讨会。其主要议题是: 一、领导干部为什么一定要讲政治 与会青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了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必要性。 (一)这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复杂性、艰巨性所决定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种矛盾互相交叉,彼此影响,相互制约。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十二个重大关系,体现了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众一定的角度来看,这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政治问题。 (二)这是由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所决定的。当今世界处于深刻而复杂的变动之中。虽然总的态势是缓和的,但现在仍有少数西方国家不时地对我国进行遏制,企图在人权及台湾、西藏、香港等问题上制造麻烦,竭力阻碍我国的发展,欲将自己那套“民主”、“自由”强加于我们。面对这一形势,如果不讲政治,缺乏政治头脑,就会迷失方向。 (三)这是由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所决定的。在新的形势下,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当前,有的干部,包括某些高级领导干部,私欲膨胀,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个人谋利的手段,背离了党的宗旨,其后果是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一种社会政治体系都有它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特点和显著的积极与消极功能。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过程实际上是人们接受意识形态的宣传、灌输并与之认同的过程 ,即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1)被意识形态化的政治人的塑造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即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延续过程 ;(2 )霸权理论的形成及其整合社会的过程 ,尤其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冲突和斗争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加强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西方政治学领域中的一些专家,对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刚果和贝宁一些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的国家的思想政治过程提出了与保守思想家和政治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非洲传播问题的观点不同的解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为,七十年代在非洲大陆出现了新型的革命制度,他们把这一制度称作"非洲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具有革命性的行为主体,是决定中国革命和现代化道路的决定性力量。近代中国革命有其自身特殊性,从革命的力量来说,中国革命是一场依靠农民的革命;从革命的组织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革命型政党的领导;从革命的方式来说,中国革命具有强大的动员型特征;从革命的历史逻辑来说,中国革命本身蕴含了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农民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新时期国家解决农民问题的政治前提。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概括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社会主义就不是完整的,即称不上是“够格”,显然,“够格”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内在要求基本是一致的,都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作出框架式的界定。 一、共同富裕是“够格”的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集中体现 列宁曾经指出,“我们要争取新的、美好的社会制度:在这个新的、美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这个新的、美好的社会就叫社会主义社会。”(《列宁选集》第1卷第391页)从列宁的论述中明显看出,共同富裕蕴含于社会主义之中。马克思在谈到未来新社会特征时作了一个简明的概括:“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问题今天已不仅成了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令人注目的中心问题,而且就其迫切性和重要性而言,它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注意到,今天在建设、维护和加强社会制度方面,有两种倾向,或者说两种抉择在全球范围内斗争着。它们都注意到了民主问题,也就是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国家的作用、经济和政治权力的集中与分散等问题。一种倾向表现为极权化过程的加强,这种倾向不仅存在于资产阶级国家,而且,令人遗憾的是,也存在于已建立无阶级共同体的社会。另一种倾向是自治社会主义民主或者自治社会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5.
20年来的挫折迫使我们在展望社会主义的前景时采取一种更温和的方式 ,与其将社会主义看作一种成熟的理论构想 ,不如将其视为一种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艺术。然而 ,这些 (反对资本主义的 )斗争的确能够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主义的目标及其所遭遇的困难。在这一意义上 ,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 ,虽然是少数人支持的构想或观点 ,但仍然继续在知识界和社会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在这里将试图说明目前出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的一些新动向。一我将从一个传统的概念谈起。这个概念与法国大革命一样久远 ,即我要提及政治领域中两大阵…  相似文献   

16.
对中外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试图对法国、中国和英国这三个国家处于相同历史阶段的同一制度进行对比,从它们所具有的特点论其不同的作用。一、法、中是东西方的君主专制度类型国家中的典型 法国的封建政治经历了封建领主割据君主制、封建等级君主制和最后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三个主要历史时期。法国的封建专制君主制是法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政治生活发展到新的阶段的产物。它是在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形成中建立起来的①。专制君主以封建贵族同资产阶级斗争的调停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国际生活》1986年第8期报道,第二次苏联非洲科学政治大会于1986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与会者围绕争取和平、合作与社会进步的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来自非洲30多个国家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和学者与苏联和其他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古巴的代表出席了大会.苏联科学院非洲研究所所长、通讯院士葛罗米柯作了题为《苏联和非洲各国争取和平、合作与社会进步的斗争》的报告.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帮助人们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那么他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怎样照顾全局,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胜利这个至关重要的大课题。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他说:“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  相似文献   

19.
东亚的政治民主化是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和比较政治学科建立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一。东亚在现代化的开端便树起西方民主政治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却是在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完成之后,期间政治民主化追求在长达一个世纪的过程中屡遭挫折,直至20世纪末,仿照西方制度建立的民主政治才基本实现了平稳运行。东亚国家(地区)政治民主化的挫折为理解政治民主化何以完成的条件和阶段等问题提供了现实样本。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他在创建这一理论过程中,紧紧抓住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这一核心问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世界的高度,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动力、步骤和目标。本文谨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形成、核心、特点及意义做一哲学思考。邓小平坚持用历史主义的观点,看待社会的经济发展。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一观点的形成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的召开,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