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区域深度合作的宏伟构想,能源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点。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国际能源合作正在向纵深、宽广、可持续和高质量的方向推进,但国际能源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则面临着能源高消耗高污染、能源体系不明确、能源合作模式缺乏创新、能源链单一分散等困境。在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以完善绿色低碳机制、提高能源合作标准、营造多元共生机制、构建供需互补体系和建立供应链联盟为实现路径,探索更多的能源合作新机遇,为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能源作为重要的经济要素之一,是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风险、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能源危机或将进一步加剧。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净进口国,并受汇率波动及全球能源危机影响,我国传统能源进口已出现结构性失衡。作者选择传统能源出口量排名较高的澳大利亚、美国及"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中的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6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并整理了2006—2021年我国从该6个国家的传统能源进口数据。首先,依据OFDI贸易效应理论,引入多边汇率波动影响因子,运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多边汇率波动、能源对外直接投资(OFDI)以及国际能源战略合作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的影响机理;其次,基于国际投资理论,构建了多边汇率波动和能源OFDI双因素、多因素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调节机制检验模型,分析了多边汇率波动对能源OFDI进口效应的调节作用;最后,依据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汇率、投资、能源战略合作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的综合影响路径,研究了"石油美元"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多边汇率波动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人民币单边汇率失衡的抑制作用最强,双边汇率波动的抑制作用次之,第三方汇率波动的抑制作用最弱;能源OFDI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存在显著进口促进作用,国际能源管道联通建设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多边汇率波动和能源OFDI双因素、多因素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人民币单边汇率失衡、双边汇率波动对能源OFDI的进口促进效应均具有增强作用,第三方汇率波动对能源OFDI的进口促进效应具有抑制作用,多边汇率波动的综合交互项对能源OFDI的进口效应具有显著的调节促进作用;短期内,"石油美元"在国际传统能源贸易市场中仍具有重要地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在国际投资决策中仍是关键参考项。因此,我国应持续推进能源供需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布局推广国际贸易中"新能源+人民币"战略,赋能能源绿色转型,助力我国能源安全;通过在"RCEP"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结算范围和份额,推进"人民币—石油"战略布局;通过加强同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能源贸易对话,深化国际能源贸易合作,促进我国能源投资区域多样化;此外,我国还应引导企业在能源贸易投资决策时遵循"汇率中性"理念,鼓励企业将套期保值纳入日常财务决策中,规避能源汇率风险,提高企业对汇率双向波动新常态的适应力。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和沿线地区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以对外投资为主题,并将能源作为关键领域之一。作为"一带一路"终点的欧盟,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已经同中国在能源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刺激中国对欧能源投资,有助于确保欧盟能源安全并促进欧盟能源转型,同时带动双方在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但是,"一带一路"倡议也可能给中欧能源合作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中欧双方应着力于深度挖掘合作潜力,充分发挥机制的作用,强化政策协调和沟通,以共同应对可能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发展权是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新的法律概念,是新旧国际经济秩序斗争的产物。发展权不仅仅是一项人权,而且是一项集体人权,是民族自决权的必然延伸,其核心是经济发展。随着发展权概念的发展,发展权已经超越了国际人权法的特定范围,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各个领域的一般国际法原则。发展中国家要真正实现自己的发展权,必须坚持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通过平等参与国际决策,建立起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5.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生命威胁的同时,对全球贸易和投资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亦不容小觑。我国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遭遇了外部环境收紧和疫情叠加的双重约束。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导者,如何审视新冠疫情冲击下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现实背景出发,分析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面临的新挑战,在立足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基本判定之上进一步提出应对之策。研究认为,疫情直接冲击了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全球经贸活动受限影响了"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进度和节奏,但是相关基本判定不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动摇。因此,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把握多元目标的逻辑自洽性和一致性基础上,还需要意识到实施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平常心对待主客观认识的变化和修正。基于上述重要判定,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接,在现有的规则和多边贸易协定基础上,融合和对接有助于"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规则和措施。第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整体对接"情况下,充分利用"个体"合作的重要性和突破作用。可考虑通过双边自贸协定谈判,强化中国与自贸协定国的经贸关系,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积极开拓双边市场的重要动力,利用示范性合作和收获性成果撬动区域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第三,借助已有的价值链体系优势和制造业产能优势,从地区和产业维度对沿线国家制定差异化和有针对性的区域价值链布局策略。建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强化以价值链构建为核心的贸易和投资平台,构造以中国制造为核心的价值链体系,打造"区域价值链合作范本"。第四,抓住疫情期间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机遇,挖掘疫情后信息网络、数字经济、跨境电子商务以及公共卫生领域的产业合作新空间。  相似文献   

6.
农地发展权是农民集体所有的在土地的利用上进行再发展的权利。当前,在我国的土地征用中,农民集体的农地发展权益被国家无偿占有。对农民集体的农地发展权的剥夺是对农民集体人权的践踏。为保障农民集体的发展权,有必要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农地发展权,并且在土地征用中,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充分保障农民集体的农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高度一致的能源共生关系,共生理论对于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共生理论视域下,“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当前面临重大挑战:美国是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外部阻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地缘政治博弈是其首要内部阻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和法律制度相对滞后是制约其发展的基本因素。现在,调整中美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打造合作共赢的共生环境,提高能源地缘政治博弈风险应对能力、创建多元互助的共生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和法律制度完善力度、建立协调联动的共生单元,成为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构建、保障能源合作安全、应对能源合作挑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宪政固然是现代社会普世的法律与政治追求,但在特定语境下,它会表现出特定的发展模式与路径.中国语境下少数民族发展权的保障与实现,是实现中国宪政的必要路径与基础.少数民族发展权的保障与实现能从功能上为中国宪政提供纵向与横向权力理性配置的结构性基础;对少数民族发展权进行规范性建构本身也是少数民族及其公民的宪政权利之一.不仅如此,少数民族发展权的保障与实现还能促进少数民族及其公民宪政认同的发展与形成.  相似文献   

9.
以零碳和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替代高碳化石能源是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路径。在能源替代进程中,法律制度是外在保障,市场化则是可再生能源的最终归宿。保障性收购与竞争是政策与市场化的代表,以此为背景的能源替代路径当前面临制度实践异化、行政职能模糊、促进机制失衡、收购与竞争规则冲突、无序竞争等困境,难以适应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了纾解这些困境,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诠释强制义务的正当性。同时,制度设计应以效率原则为导向,明晰政府职能定位,平衡保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并与消费侧的消纳保障机制以及面向消费者的倾斜激励机制有效衔接,共同助推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进程。  相似文献   

10.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需要加快建设与之配套的国际合作机制,以便于营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促进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规划与建设,提升国际电力贸易规模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争端。全球能源互联合作机制的目标是建设六位一体的机制复合体,包括多边对话机制、政策协调机制、投资保护机制、运营安全机制、市场交易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建构全球能源互联机制的路径可以分为全球、区域\次区域和社会层面。全球层面主要依托联合国和二十国集团的治理架构。区域\次区域层面可以优先立足"一带一路"倡议、东盟区域一体化机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在社会层面,实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的通力协作,工作重点包括政府搭建规范体系和争端解决机制、非政府组织和相关企业积极承担能力建设工作、推动形成投资机制和推动"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正能量是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能量体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创新性、实效性、协同性、永续性等特征。集聚科学发展正能量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努力夯实经济根基、开创清明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不断集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源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的相互作用,首先利用生产函数理论的Solow余值法给出了技术进步节能率的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技术进步节能率的测算和对比分析,说明了中国的技术进步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最后应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能源技术进步的演化方式。  相似文献   

13.
14.
节能减排视角下的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能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以2008年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31项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了辽宁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发现辽宁工业经济对能源的重复利用率低,循环利用度不高,在节能减排的具体操作中,要完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政府的政策性扶持引导作用。研究结果为辽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尽管汽车产业的创新并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但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创新领域。尽管各国政府出台了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和公共设施供应等诸多鼓励政策,但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消费者疑虑过大和研发、技术及产业转换成本过高的问题。为此,汽车企业应加紧研发,主攻核心技术,致力市场推广以求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是一个能源消费大省,并且产需缺口越来越大,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现,而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分析河北省发展新能源的有利条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政府设法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通过市场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相似文献   

17.
能源是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调整优化工业能源供给与需求结构,需要发展水电、天然气和煤的净化燃烧技术,改变常规能源的供给与消费结构;更要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和生物能源等替代能源,推动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工业结构调整中能源替代需要经济、技术以及法律、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使利益诱导成为替代能源开发的基础机制,并在工业能源结构调整中通过国家法律及政府政策引导,以激励能源合理使用与替代能源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面对逆全球化、贸易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战略抉择.对市场经济环境极其敏感的经济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政府与市场关系领域内实现了耦合,并使新发展格局中的法律问题聚焦在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领域.而经济法"干预之法"的属性、"回应型法"的品格和"问题导向"的特征,共同奠定了其回应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对此,在秉持问题导向的前提下,经济法的应对在整体上可遵循从干预型政府向规制型政府的转变;同时,宏观调控法需要转向"法治化下的相机抉择",市场规制法也需要制度供给与规制变革的同步推进,以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良好的经济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能源与人们生活、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没有能源就没有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本文通过对吉林省能源现状及现阶段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吉林省应实施能源开发战略,即以市场化为导向,实现能源发展多元化,共享国际能源。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学的层面以能量流动解析社会发展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本质,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从生态学的层面解析了社会发展过程。论述了发展的本质是能量的流动、追求有序,发展的方向是负熵能量流动的方向。人产生于自然发展过程之中,人本身是自然最伟大的创造,需要最大的负熵能量流动,这样,自然相对于人具有先在性。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体现了现实的人、人类思维、人的创造性等有关人的逻辑,从而揭示人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分析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及广泛联系的生态关系延伸进入社会,如何构筑了社会和谐发展的逻辑。指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