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丁玲1983年,在她获得“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后,本刊曾以《女“财神”李桂莲》为题报道过。在荆棘丛生的“取财”路上,女“财神”虔诚地记住作家丁玲的话:“人,只要有一种信念……”女“财神”在不断地显着“仙”气“灵”气……不知谁说:“给她修一座‘财神’庙!”  相似文献   

2.
赵敏  袁智忠 《民族学刊》2021,12(6):54-60, 121
在脱离宗教的语境下,“净土”一词用以指代自然生态和谐的洁净美好之地,主体置身其中能够产生一种身心净化的审美愉悦之感。以电影为媒介,藏地的“净土”意象生成逻辑主要有“主观憧憬”、“虚拟置身”、“心灵回归”三种。电影创作主体对藏地“净土”的有意凸显正揭露了工业社会高速运转下,个体精神世界空虚、社会人伦情感缺失的时代症候。影像对藏地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逼真再现,旨在激发审美主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完成了一次电影的“审美救赎”。  相似文献   

3.
彭水北连鄂西,南靠贵州,史称“控楚连黔,地拥摩围之险;抚汉绥苗,江翻溪洞之涛”,为渝东南门户。幅员3905平方公里,62万余人。境内居住着汉族和苗、土家族等11个少数民族。彭水环境优越,物华天宝。境域居乌江下游,大部属武陵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山脉主为北东走向,呈北东高南西低势,山大岭高,构成“两山夹一槽”的地貌特征。乌、郁两江呈“Y”字形切割全境,干、支流枝状分布。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彭水自然资源丰富,地下有煤、萤石、高钙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盐、钾、铜、铁等矿藏,煤分布较广,储量亦丰。物产丰富多…  相似文献   

4.
韩彦 《民族学刊》2022,13(9):33-43, 156
清乾隆年间,余庆远随其兄至云南维西,根据在维西亲历见闻撰成《维西见闻纪》一书,记录了当时维西地方山川风貌、气候特征、道路交通、物产器用、民族种类、分布与源流、宗教信仰等情况,反映了清代维西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并存的特点,是一部有关清代维西地方的重要民族志文献。通过对该书多民族文化记述的梳理、分析,并结合田野调查,比较滇西北纳西、傈僳、藏民族文化的古今异同,探讨滇西北地区多民族社会的交融发展。从余庆远的《维西见闻纪》记录的多民族文化概况到目前滇西北藏族、傈僳族等民族的发展,不仅详细了解到了历史上维西境域内多个族群的文化形态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而且通过这些民族当今的状态,可以看到他们文化发展的轨迹及社会变迁的历程。二百多年来,滇西北诸多族群既保持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宗教、生产、建筑、饮食、语言等方面),又有所发展和变化。在国家话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地方文化重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当地族群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又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他们依据自身的能动性来适应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从而呈现出多元文化、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地区的自然或社会的某些情况。通过地名研究,不仅能透视这个地区的山川、水流、地形、气候、物产、资源等特点,而且还可以了解这一地区居民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状况。 蒙古族在我国各兄弟民族中,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除分布在内蒙古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因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而名满天下,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追寻与考证从来不曾停止过:“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它究竟是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如果真的曾经存在过,那么,它又在哪里呢,它所展示的到底是怎样一种文化环境?民族学家彭伊立、覃武陵在其父彭泊先生(我国50年代对土家族进行民族认定的先驱之一)民族思想的影响和启示下,对桃花源与武陵蛮的渊源进行深入研究,以失落了2000多年的巴文化为契机,运用民族学的新理论以及考古界、地质地理界和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对“桃花源”这一千古悬谜做出了大胆、独特而合理的推测与解释。本刊曾在2004年第5期刊发过两人撰写的《〈桃花源记〉并非虚构》一文,阐述了“东晋末年我国武陵山区腹地‘武陵蛮’的生活现实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写作原型”这一观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争鸣”栏目对彭伊立、覃武陵两位先生近期撰写的该专题系列文章予以连续刊载,希望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2007年,人类迎来了又一个暖冬。百年来,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气体,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也引起了人类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就气候变暖问题向全球发出警告:“世界正处在巨大灾难的边缘”,“包括纽约、孟买、上海在内的一些沿海城市将被淹没”。让人欣慰的是,2007年12月3日,在印尼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签署的《巴厘岛路线图》,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一座新的里程碑。此前,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其减排承诺也只到2012年。《巴厘岛路线图》的签订,是承接《京都议定书》应对气候变化新一轮国际协议谈判。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并可能很快超过美国成为第一排放国,目前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西部地区依靠广阔的环境容量,具有控制和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的功能,在缓解气候变暖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西南地域广阔,环境复杂,气候温暖湿润,“土产”类型丰富多样,如优质木材、茶叶、生漆,以及大型家畜等。生息在当地的民族通过“土产”的交往,加强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做到了区域民族间的整合。这些内容在清代民族图志《皇清职贡图》《黔南苗蛮图说》《夷人图说》“百苗图”中均有一定记载。结合方志、实录诸类资料,深化其研究,对于探讨西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阿坝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总面积八万三千多平方公里。首府驻马尔康,全州有72万多人,藏族占42.2%。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就在这个州内。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边沿,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山河壮丽,物产丰饶。州内出产玉米、小  相似文献   

10.
十七、雪格拉山奇观“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反映西藏某些地区气候独特的民间谚言。到藏十多天,当地日照多、辐射强、气温较低、温差大,气压低、氧气含量少等特点,我们都体验到了,而“垂直气候”的“十里不同天”,却是在赴后藏首府日喀则的途中,于雪格拉山中经历的。  相似文献   

11.
藏医药学具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藏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方法,在人类医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藏医三大因素是藏医理论的基础,对藏医三大因素的研究是藏医学研究的根本。三大因素学说是古代藏医的一种哲学思想,它广泛地应用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三大因素学说产生于吐蕃王朝初期,完善于吐蕃中期。它是以“万物本源于气”的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藏医典籍《月王药诊》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三大因素学说。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风格有简、有繁、有俏丽、有古朴。然而居住南岭地区湘粤桂三省(区)的瑶族,其传统服饰却很难简单地用简约或繁复、俏丽或古朴来概括。  南岭地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和复杂地貌,以及瑶民散居各处的生活特点,造成了瑶族支系复杂和服饰风格的繁多,甚至,同一支系各地村寨的服饰也有所不同。  湖南江永、江华,广西富川、恭城等瑶族妇女的服饰,多用蓝靛染成的藏青色或宝蓝色土布制成,俗称“家织布衣”。上穿钉布扣右衽开襟或对襟衣衫,下着…  相似文献   

13.
邝露的《赤雅》记述了广西地区的土官、民族、山水、名胜、物产等情况。是研究中南少数民族史的同志经常引用的一本书。清乾隆中叶,知不足斋主人鲍廷博得到《赤雅》一书,在校勘编入《知不足斋丛书》时,曾于书未写了一个附记,对该书推宗备至地说:“邝先生湛若,南海奇士也,以迕县令,弃家走粤西,为瑶女云(享单)娘之客。因悉其山川风土仪物,及歌舞战阵之制,撰为此书,环奇藻丽,昔人方之山海经,西京杂记,非溢美也。百余  相似文献   

14.
深情依旧     
在人们高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五十年代,经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委推荐,精明能干的小伙子沙砚勤走马上任,当了《民族团结》杂志的通讯员。从此,他就与《民族团结》共建了团结友谊的彩桥,心心相印,频频往来。 1986年,他不远万里,特邀出席了《民族团结》杂志在贵州安顺召开的首届特约通讯员代表大会,受到大会表彰,并邀为特约通讯员。当《民族团结》创刊35周年之际,我有幸与他在天山脚下相会。他像一个久别故乡的游子,突然见到乡亲,紧紧握住我的手,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尽的情。 30多年来,他把《民族团结》视为自己须臾难分的良师和挚友。1989年4月8日,他应《民族团结》之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事的人,若从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一定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 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有一 个小小的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了三五千户人口的。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 通、物产、经济的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荣枯的因缘。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意义无所依 附而独立存在…… ──摘自沈从文《凤凰》  相似文献   

16.
周琼 《中国藏学》2008,8(1):102-109
冷瘴又称寒瘴、雪瘴,是高寒藏区的自然生态现象之一,因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生物群落原始而产生,主要分布于终年积雪的青海、甘肃、西藏、新疆、中亚,以及邻近青藏的川西、滇西北等高寒阴冷之区。冷瘴与高原反应不是单一病症的对等关系,是一种包括高原反应、水土不服、疟疾、伤寒等人们熟悉或还不能认知的病理症状在内的疾病群。  相似文献   

17.
在祖国大陆的东南方,有一块突出在东海之滨的肥沃土地。它面临浩瀚的东海,背靠丘陵山地,有天台山、四明山、会稽山、天目山等等名山拔地而起;有富春江、钱塘江、曹娥江、瓯江、信安江、桐江等名川以及无数的溪流蜿蜒、伸展,滋润着大地万物;在山河之间分布着金衢盆地、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以及东部沿海一些小块河口平原。在每一块平原上,也都流淌着密如蛛网的河叉水道。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道纵横、物产丰富,江河大海有着丰盛而富含营养的鱼虾海鲜,崇山林涛又有许多的山珍禽兽。在这样一种得天独厚的气候、山川和物产条  相似文献   

18.
黄帝、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共祖,中华民族文化是以炎黄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文化史的地位上,黄帝一系变为“大宗”,炎帝一系为黄帝所掩,以《尚书》论,其中的《周书》是以《周诰》为主,属于以玄鼋为图腾的黄帝系统,因为周姬出自轩辕(即玄鼋,这是一种神鳖,玄鼋音变而为轩辕),但在《周诰》前有《洪范》后有《吕刑》,《洪范》为“申”(神)职司天以属神之书,司天以属神即“神守”,而《吕刑》为“吕”(旅)职司地以属民之书,司地以属民即“社稷守”,仅此两篇书才属于炎帝系统。故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彭秀坤 《民族学刊》2022,13(9):137-143, 167
阿来的《蘑菇圈》以轻灵和凝重两种笔调书写自然生态变化,深入思考民族文化发展问题。小说借助传统和现实自然生态景观的对照书写,讴歌民族传统自然生态中人与自然平等共存关系的美好,借助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相互关联的诗化叙述,礼赞民族传统社会生态中人性温暖的可贵,形象地揭示了搞好自然生态建设的根本是做好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发展。《蘑菇圈》的民族生态文化叙事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生态及其关系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对民族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3,4(3):39-41,102-105
在清代西藏,由于设县时间较晚,故府县志的数量极少。宣统年间段鹏瑞《门空图说》及程凤翔《杂瑜地理》二作皆初具地方志性质。《门空图说》涉及了今察隅一带的历史、地理、交通、经济、物产、民族、民俗、宗教等,是研究西藏东南部历史的重要一手资料。《杂瑜地理》记录了杂瑜地区的地理及此地区内的山川、形势、气候、津梁、关隘、路程及部落等情况。清代西藏的府县志极其缺乏,藏东南地区更几为空白。因此,有关方志目录应著录《门空图说》与《杂瑜地理》,清代西藏方志的研究者也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