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论鲁迅的脑袋和自由主义的帽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观点认为胡适是自由主义者,而鲁迅则不是;相反意见则认为鲁迅而非胡适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以上两派各执一词,迄今没有一个圆满的答案,成为现代文化史上一个仍没有彻底解决的悬案。其实,胡适和鲁迅都和自由主义有关联,胡适属于原典自由主义,鲁迅属于个性自由主义。原典自由主义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主义,个性自由主义则是不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它只具备原典自由主义所有原则中的重要一端,即其中之一的"个人主义原则",注重个性自由,而其内涵近似于"哲学自由主义"。鲁迅的脑袋能戴上自由主义的帽子,但帽子的款式却是个性自由主义,而非胡适式的原典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2.
钟璞 《船山学刊》2008,1(2):197-200
鲁迅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一样,崇尚诉诸自由却又批判利抵牾西方自山主义学说,对“鲁迅是非自由主义”的论争都将陷入鲁迅自身这一事实表面的忡论之中。强凋口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内在放逐与超越,是鲁迅独立自由“立人”思想的启蒙话语,它是美学自由工义的,与西万近代理性自然法以来强调土体存在的“自由至上”的权利自由主义存在着言说方式晌区别。  相似文献   

3.
王福湘 《学术研究》2007,(12):141-147
纵观鲁迅一生,成为后人应该继承的不是"反自由主义的精神",而是自由主义所内涵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鲁迅从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穆勒接受了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中关于个人自由的基本原理,其主要中介是严复翻译的On Liberty——《群己权界论》。穆勒对鲁迅的最大影响,是其强调个性自由的学说,和从严复发端的改造国民性的理论,欧洲世纪末出现的所谓"新神思宗"哲学,在青年鲁迅的头脑里杂糅并存,融合成为"尊个性而张精神"的"立人"思想。鲁迅所接受的穆勒思想资源包含几个方面:个人自主之权、"特操"和"特立独行"、"多数专制"之害、先己后群关系、不做精神奴隶。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萧红的关系尽人皆知,他们被称之为文坛上的"父与女",萧红可称之为鲁迅的"嫡子".萧红在最初的创作中表现了自由主义作家的立场,但受鲁迅影响以后自由主义立场减弱.张爱玲没有萧红和鲁迅之间的亲密关系,但其创作却也明显表现出了对鲁迅精神的承继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张爱玲是鲁迅的"庶子".但张爱玲的创作不但遵循鲁迅精神而且还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舞台,各种各样的"主义"与"理论"都在其上有着精彩纷呈的表演.但就对国际关系实践的影响力而言,自由主义、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无疑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三股思潮.从本质上说,新自由主义是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理论体系.虽然自由主义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对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重视,一直是自由主义阵营的一个基本共识.冷战结束以及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自由主义提供了理论创新以及扩大对实践影响的机会,"软权力"理论以及"自由主义国际法学"的提出及传播即为典型.自由主义的理论创新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与国际法学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虽然其中存在的瑕疵我们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以赛亚·伯林是一个"古典自由主义者",他坚持价值多元主义是对自由主义进行辩护的最好基础。关于价值多元主义,伯林和韦伯都认为它是现代文明固有的本质,但他们却在三个方面产生深刻分歧。通过对伯林与韦伯的价值多元主义进行比较研究,能够发现支持自由主义的伯林的价值多元主义观念的那些特征。  相似文献   

7.
刘保昌 《人文杂志》2004,(3):108-113
鲁迅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他对老庄痛下针砭;另一方面,他在具体的创作中却对道家文化资源多有借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道德叙事、进化论思潮和个人主义写作等领域,鲁迅对于道家文化资源多有创造性的发挥和应用,显示出一代文化大师的"中间人"色彩和"为我所用"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宽容伦理学和怨恨伦理学的分析,通过胡适与鲁迅的对比,重点分析了鲁迅的怨恨伦理.指出胡适对容忍的认同,根本上是源于近代以来逐渐主流化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本身就内涵着宽容,而且它也正是从宗教宽容发变而来,又推广开去,从而成为近代文明尤其是近代政治文明的最重要的价值表现.比较之下,鲁迅对社会的痛恨带有本体性,复仇意识所体现的文明形态,更多带有近代之前的意味.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平等主义是从自由主义思潮中发展出来的致力于矫正自由主义机会平等理论的一个分支,其理论旨趣在于限制或者消除非自愿的选择(特别是原生运气)对分配的影响。然而,在分析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G.A.柯亨看来,自由主义平等主义仍然有着保守的一面,即对非必要的或非正义的不平等妥协。柯亨对自由主义平等主义的批评揭示出社会主义平等主义与自由主义平等主义之间的本质分歧,也呈现出一种可欲的社会主义平等理想。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古典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阶段将政府职能限制在"守夜人"范围内,经济上则崇尚市场经济。现代自由主义是在批判古典自由主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张政府对市场的积极干预以及福利国家的政策。而新自由主义是在批判现代自由主义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一种回归和超越。这三种自由主义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但是关系密切,又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齐头并进,在当代的自由主义理论中同时存在,并都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鲁迅翻译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梅 《学术探索》2012,(8):125-129
业内对鲁迅翻译的研究大多聚焦在他的"硬译"风格和异化理论。然而纵观鲁迅的翻译生涯,可知鲁迅的翻译观经历了曲折的流变过程,从编译、意译,到直译乃至"硬译",最终他强调应视受众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每次流变都揭示了鲁迅在思想上的转变和对中西文化与文学的重新思考。本文缕析鲁迅翻译观的发展脉络,梳理他翻译策略的变迁,描画了鲁迅作为一个建构新文化的现代主义者和备受争议的翻译家的本真面貌。  相似文献   

12.
鲁迅和郭沫若都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翻译家,在翻译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问题上,郭沫若提出了"翻译是媒婆"的说法,鲁迅在不同的场合与文章中多次批评了郭沫若的说法,认为贬低了翻译的地位.围绕"翻译是媒婆"的问题,鲁迅和郭沫若就翻译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辨析,推动了现代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常常会出现"过于抽象"或"陷入虚妄"的状况,比较现实和到位的方式还是应该结合对其具体文本的解读来讨论这一问题,即在马克思当年的思考语境和理论纠葛中理解和把握其思想的原始状况和复杂内涵.本文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涉这一问题的部分的解读.按照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的叙述顺序和思路,马克思展示了所谓近代以来自由主义必然经历从"政治自由主义"到"社会自由主义"最后到"人道自由主义"的嬗变的理论预设所遇到的现实困难;与此相关,还分别涉及国家、市民社会和"精神解放"等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淑梅 《社会科学》2012,(6):108-118
施蒂纳将"自由主义"理解为崇拜国家、社会或"人"的理论,包括政治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和人道自由主义。他认为,只有消灭国家和社会观念,消灭一般的"人"的概念,摆脱这些外在力量的束缚和限制,个人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才能成为自我一致的利己主义者、"唯一者"。马克思揭露了施蒂纳对自由主义划分和理解的狭隘性和扭曲性,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说明现存国家、社会和思想观念,把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作为实现人的自由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讨鲁迅和清末翻译潮流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分析了鲁迅"宁信而不顺"翻译观的动机,指出鲁迅之所以提倡这样的翻译观是为了端正不信之译风;改造、发展白话文;引进新的思想,改造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6.
陈华森  鄢英 《兰州学刊》2007,(7):45-47,126
自由主义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基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压力以及自由主义对自身的扬弃.然而,对自由内涵的理解、对国家作用的认识、对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把握以及对社会阶级关系的认识的扬弃并不能消除自由主义天生的缺陷,现代自由主义仍然无法摆脱其困境.  相似文献   

17.
孙静 《学术论坛》2005,1(1):27-31
20世纪2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变革一次是罗斯福新政开启的进步自由主义传统,它因对自由主义的第一次变革而被称为新(的)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另一次是70年代开始影响至今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思潮,也即保守的自由主义.两次变革从左右两个方向对自由主义的新形式进行了探索.近一个世纪以来,自由主义的左右两翼在对抗中相互吸收、借鉴,在激进与保守之间摇摆,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内政外交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如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占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自由主义的民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现在仍然是"正统"的民主模式.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认为自由主义民主下的政治是"为了私人利益而从事公共事务的行为".协商民主理论通过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反思,以讨论作为主要手段,对自由主义民主进行补充和修正,将公民社会和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有活力的协商政治以推动民主价值的实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林建华 《北方论丛》2004,1(4):11-14
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社会兴起的自由主义思潮,是中国现代史上自由主义思想的一次最集中的展示,也是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绝唱,虽然声势浩大,但却昙花一现.它并不是西方自由主义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中国,而是经过了中国社会的加工、改造,使之呈现出许多"中国特色",并被染上了鲜明的"修正"色彩,而且在思想模式上体现了"组合型的模式",即在政治上是自由主义,在经济上是社会主义,而在文化上是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20.
近80年鲁迅文学翻译研究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 《社会科学研究》2007,9(3):181-186
鲁迅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文学翻译,但对鲁迅的文学翻译,学术界却研究得非常少,也不重视。大致说来,迄今鲁迅的文学翻译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鲁迅与外国文学的关系;鲁迅的翻译理论;鲁迅的翻译实践。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回顾和总结近80年的鲁迅文学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