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项目系统脆弱性的视角,分别从能力维度(核心竞争力、相对议价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和风险暴露维度(项目属性的暴露、企业属性的暴露和交易属性的暴露),识别并探讨影响国际工程项目系统相应于政治风险的脆弱性因素,并依据能力维度和暴露维度的高低将系统脆弱性分成4种状态,针对每种脆弱性状态的特点,给出承包商可采取的相应策略.最后选取了6个典型国际工程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国际承包商在高政治风险区域展开国际业务时,可依据项目系统所面临政治风险时的脆弱性状态采取合适的策略以更好地管理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2.
工程项目因为其自身特点涉及诸多的风险影响因素,为了有效地降低这些风险给项目带来的损失,有必要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价.采用变权综合法的原理,在分析工程项目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选取适当的变权公式来计算系统的风险评估值.通过与常权法计算结果的对比,证明了变权综合法在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石油企业国际工程项目存在的诸多风险,结合实际选取人员风险、经济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政治风险、设备及材料风险五项指标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了排序,分析评价了该项目主要风险因素,提出了风险控制对策,为石油企业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工程项目风险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决定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风险分析与评价是目前风险管理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依据工程项目风险因素的性质,将工程项目风险因素指标分为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及管理风险等五大类。以此为基础,提出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风险发生概率的评价,在两种评价方法结果不一致时,辅以模糊综合评价技术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分析评价,以提高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工程风险就是在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的不能预先确定的各种干扰因素。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由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特别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风险常常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已成为建筑行业管理者研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农业旱灾脆弱性理论分析,从自然、经济、社会、科技四个维度设计农业旱灾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运用BP神经网络法对重庆市2001-2015年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考察农业旱灾脆弱性程度的动态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结论表明:重庆农业旱灾脆弱性程度总体上呈减弱趋势,但是面临极端气象条件时依然表现为重度脆弱。在旱灾脆弱性的驱动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能力是驱动旱灾脆弱性下降的主要因素;农业的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水平较高,严重影响了脆弱性总水平的下降。因此,农业旱灾风险脆弱性管理需要继续强化经济脆弱性和科技脆弱性管理的同时,重点是做好农业旱灾风险的社会脆弱性管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采用理论分析与专家调查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描述了地面工程项目指标构建的原则,结合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地面工程项目的特点,并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所建的指标进行筛选和归类,建立了以前期工作、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生产运营状况、过程管理、目标实现程度、成本与经济效益以及影响与持续性等方面为内容的评价指标,为有效进行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后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旱灾因其引致的高经济损失及农业脆弱性吸引了众多学者关注。2010年西南特大旱灾重创了灾区农村经济,加剧了农业脆弱性,打击了农户脱贫信心。西南旱灾的形成是降水量持续偏少、生态环境恶化与农业系统脆弱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降低脆弱性是减少农业旱灾损失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农业旱灾脆弱性的研究动态,构建了农业旱灾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法对西南5省区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风险是工程项目决策中的关键因素,由于对影响和制约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缺乏有效的评价,造成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决策困难的现象。在工程项目风险决策中引入熵的概念及理论,建立基于信息熵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模型,通过定义评价熵与判断熵得到综合信息熵,然后利用综合信息熵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度量,以此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决策,并通过算例说明该方法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鉴于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高校经济财产的损失,限制了高校的长远健康发展.通过搜集并总结现有相关文献研究的成果,基于COSO报告,结合高校自身组织特点,从内部环境、控制活动、风险管理、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系统构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一步研究分析形成评价模型.通过实地调查,采用评价模型,对某省高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据此分析得到健全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内部审计职能,促进风险识别评估,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成为我国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的重点区域。该区域因恐怖主义、宗教矛盾、民族主义、第三国干预以及国际犯罪等因素错综交织,使得在这一区域相关国家投资和承包工程项目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建筑业企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此,加强对我国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 沿线区域的政治风险及其管控措施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以中国建筑企业为例,着重对中国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 沿线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的主要政治风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油气田企业在"走出去"的战略引导下,走上了大举进行海外投资之路.在承揽海外石油工程项目中,为确保工程能顺利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所面临的有政治、经济政策、地质、施工及石油市场等风险.针对我国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风险辨别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风险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提出了运用科学方法,强化风险识别可靠性、加强国际项目评估,多种评估方法并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0—2020年年度数据,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输入性风险四个维度选取31个基础指标,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我国金融稳定综合指数(CFSCI),进一步探讨金融稳定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金融稳定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外部输入性风险对我国金融稳定产生明显冲击;分析表明,金融稳定性上升能够降低经济波动,使得经济增长更加平稳;相比之下,宏观经济的运行对金融稳定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国际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界定了国际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及其风险的内涵,据此对其人力资源分类,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辨识划为价值道德、规划拓聘、培训开发、效绩薪酬和流动及意外风险等五大类,并且提出了四大风险控制策略。我国施工企业开拓国际工程市场时,如何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方案,论文提供了理论思路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评价的准确度,针对其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应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评价模型。选用项目施工因素、进度因素、费用控制因素和环境因素等4个因素作为一级指标,项目质量等13个因素作为二级指标,构建评判要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同时采用信息熵理论确定评价要素权重,最后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对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等级进行判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性等级为一般级别风险,与实际情况吻合。该方法可为科学评价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提供一种新思路,为类似项目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型工程项目融资风险分担不尽合理,针对这一问题,立足参与方个体,构建了大型工程项目融资风险分担体系,重点考虑融资风险分担的“动态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一是以合同为纽带把融资过程划分为缔约和履约两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缔约阶段和履约阶段各自的融资风险种类;二是通过灰色关联度和双基准法相结合构建融资风险初次分担方法,以获得单方承担的融资风险和需要共担的融资风险;三是基于Shapley值法构建模型,确定共担方之间的承担比例。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为例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该融资风险分担体系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工程项目合同双方风险分担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首先研究了国际学术界所确定的工程合同风险在合同双方之间划分的基本原则,并依照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1999年第1版《施工合同条件》给出了常见的工程风险分类以及国际标准合同条件范本中的风险划分。认为成功的风险管理不单单取决于理论上的合理划分原则,还依赖合同的具体特点与合同双方对承担风险的态度。基于理论分析,给出了一个工程合同风险分担的简单模型。最后提出成功的风险管理所需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内陆地区的物流经济国际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应对物流经济国际化建设进程中的风险管理问题,通过选取地处内陆的西安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把与物流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西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风险划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采用专家评分,构建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使用熵权法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对物流枢纽建设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综合评估,探讨西安的物流经济国际化风险及应对战略。研究认为,西安物流经济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物理网络、业务网络、管理网络、环境网络分别处于较低、较低、较低、一般等不同程度的风险范围;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区域产业结构将逐步得到重塑,中国内陆地区的物流经济国际化发展程度将得到大幅提升,作为“西北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的关键连接节点城市,西安要加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全面风险管理,建立亚欧国际物流通关协调机制,完善国际物流服务业的匹配工作,进而整合全国物流资源,集结中转大宗货物的中心平台,支持优势企业通过联合或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延伸全球服务网络,助力内陆物流经济国际化建设,进而全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打造内陆循环经济开放新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