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经元善的经正女学到蔡元培的爱国女学,不仅能追溯中国女子教育源流,而且从一个视角再现了我国教育从封建走向近代的艰辛历程.蔡元培女子教育思想和实践虽受到经元善的影响,但他办女学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反封建阶段,已步入到资产阶级教育轨道.较之经正女学,蔡元培办爱国女学在各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鉴于"堂堂之中国,而无一女学堂",经元善等创办了经正女学。作为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打破了教会女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同时,不管在办学过程中,还是在办学思想、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方面,它都深受传教士和教会女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逐渐兴起,以郑观应、王韬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思想家面对民族危亡,提出了一些兴女学的思想和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关注女子教育的思想家。甲午战后,以康梁等为首的男性精英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女子教育问题与国家兴亡之间的密切关系,推动了兴女学思想继续向前发展。进入20世纪,受维新人士的启发和鼓噪,早期知识女性们的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并试图从自身经历出发解读女子教育问题,标志着维新语境下的兴女学思想达到了高潮。尽管维新语境下的兴女学思想还没有达到系统化、全面化,但它却开创了五四时期兴女学思想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经元善是中国创办女学的第一人,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的女子学校教育和妇女解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救国论的主要代表,梁启超把兴女学作为改善社会和家庭的关键和突破口。在他看来,兴女学可以开民智、生民利,改善风气,强国保种,具有非常重要的伦理意蕴。然则,救亡图存的现实压迫,却使得他的妇女教育在承载过多强国意识的同时,淡化了对女性自身的权利要求,女性自身的主体性被另外一种方式消解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教会女学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教会女学是由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华兴办的一项教会教育事业,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显著的特色。论文探讨了近代教会女学产生的背景,发展的阶段,课程、教材、教法、教师及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主要问题。通过考察和初步研究,认为教会兴办女学是传教士开展传教活动、扩大宗教势力的需要;教会女学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史上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并对近代女学运动产生影响;教会女学有助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转变,但不可能解放中国妇女  相似文献   

7.
"五四"风起云涌之际,圣玛利亚女学坚持其独特的办学方针,秉持对"中"、"西"学"不偏不倚"的教学理念,活跃于上海教会女学之中。校办刊物《凤藻》的出版发行,正是这一思想理念的集中体现。结合《凤藻》来研究圣玛利亚女学的"生源"和"教学",亦可探究1919年前后从教会女学"走出"的留洋女生们的家庭背景和出国前的知识结构,并可管窥留学女生与文学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8.
强国保种是清末新政时期蒙学与女学得以发展的缘由之一,晚清士大夫对女学的期待包括“母强则国强”“保种救国”。这种源自西式进化论理论模式的“强国保种”话语,在与清末蒙学建设所秉承的“中体为本”原则相结合后,使得以儒家思维为主导的新政改革者能将蒙养院师资上溯与三代女学相承接,并将蒙养教育机构蒙养院的建设与传统育婴堂相整合,最终出台《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此后陆续出台的女学章程,也让女学在国家保障下获得了发展。清末儿童启蒙教育与女学存相互作用、共生发展,其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转化是稳健改革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朱剑凡是湖南现代著名的革命教育家,也是湖南女学和妇女解放的开拓者。其兴女学启迪了女智,促进了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觉醒,提高了女子解放的素质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毛泽东等人的影响下为湖南和全国培养了一批妇女解放的领军人物,奠定了湖南妇女解放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浅析梁启超兴办女学的思想主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戊戌变法维新时期,维新派志士梁启超非常重视和关注广大妇女的解放问题,并把妇女解放和拯救国家危亡结合在一起.他做为妇女解放运动的积极宣传者,在大力提倡“男女平等”、“男女同学”等教育思想的同时,理论付诸实践,首创了中国第一所女子学堂,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提倡妇女教育、兴办女学的积极实践者.  相似文献   

11.
吕碧城是近代倡兴女学的先驱者。在维新人士提倡贤妻良母主义的时代,她站在了先进女性的行列,主张女子应打破封建束缚,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养成独立人格,并提出了自己的女学思想,在女子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清末,四川国人自办女学发展迅速,女学普及率居全国前列。其发展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女学数量逐年增长,并发展迅速;办学力量自下而上,国家政策后行;办学主体对女学兴办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女学分布具有极大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3.
清末,女性解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放足与兴女学是宣传女性解放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考察发生在1907年4月24日江苏沭阳县儿媳胡仿兰因放足与兴女学惹怒翁姑而被翁姑逼毙性命一案,分析此案发生的社会背景与包括沭阳县民众、以端方为代表的清政府、倡导放足的天足会和兴女学的江苏教育总会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此案作出的不同反应,笔者试图探析清末女性是如何在社会各界影响之下积极争取放足与兴女学权利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女学从出现、产生到发展,从制度确立到大中小学招收女生,大约经历了四五十年的漫长历程.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中上阶层中有识之士的努力起了重要作用.而女学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开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观念的变化,反过来才真正成为女子教育不断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时代契机.  相似文献   

15.
朱剑凡"毁家兴学"为近代教育史上罕见之举,不仅使女学在湖南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且使新式教育类型更完整、更多样,将其置于湖南乃至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整体脉络中,解读朱剑凡创办女学的外在原因与内在动力,能凸显女学实践的社会意义及学术价值,进而加深与拓展区域教育近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回族女学是传统经堂教育在历史发展中的新拓展与新形式,其经历了初创时期的艰难、不断发展和继承的拓展,从中原回族地区传播并移植到了西北等回族地区。宁夏作为女学的后发之地,发生时间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宁夏回族乡村。文章以宁夏永宁县纳家户这样一个回族村庄为例,通过人类学的田野作业,追溯村庄女学发生的历史源流,并将其放置到现代背景下,以此来分析回族女学的生存现状及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7.
《女学报》是晚清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妇女报纸,它在女子教育刚刚萌生的时候就集中地探讨女学问题,从为什么兴办女学、兴办何种女学、兴办女学为了什么、如何兴办女学四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发展女子教育。  相似文献   

18.
论清末女学     
中国正规的女校出现于清朝末年。它的出现提高了中国女性的文化素质 ,为女性参与社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受传统和时代的限制 ,清末女学的产生并不能使广大中国女性走向独立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论清末女学     
中国正规的女校出现于清朝末年.它的出现提高了中国女性的文化素质,为女性参与社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受传统和时代的限制,清末女学的产生并不能使广大中国女性走向独立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近代"兴女学"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兴女学"思潮是近代社会思潮中的闪亮之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源于近代民族危机的刺激,救国图存的需要以及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和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它的内容包括贤妻良母主义、男女平等和塑造女性健全的人格等等."兴女学"思潮为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