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从知识论的角度理解真理问题,而遗忘了真理极为重要的社会生活本性。我们认为,从哲学史上看,真理问题一开始就是与社会生活内在关联在一起的,它源于哲学家们对于“社会生活统一性”根据的寻求,但由于传统哲学所坚持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使得它的这种寻求不仅不能为“社会生活的统一性”提供充分的根据,反而导致了社会生活的抽象化与虚无化。我们认为,只有破除传统形而上学“发现论真理观”,真理才能真正回归其社会生活本性,并为“社会生活的统一性”提供真实的基础。“创造论真理观”即是这样一种与社会生活的本性相适应的真理观,“创造论的真理观”所说的“创造”,并非单数主体的独白式活动,而是“主体间”的共同参与和创造,它意味着“主体间”的共同参与、论辩、妥协和商谈,因而“创造论真理”是一种在主体间的社会交往过程中生成的社会性真理,具有鲜明的社会生活本性。  相似文献   

2.
杨雪梅 《理论界》2014,(11):112-120
《道路与真理》从思想史中寻找《约翰福音》与希腊思想的切入点。在注释《约翰福音》中,以生存和真理为核心,展现恩典真理思路的生存论起点。本文从生存出发点转换的视角来看《道路与真理》在解读《约翰福音》时是如何展现这条信仰道路的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黑格尔合理思想的唯物主义改造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要理论来源,列宁在这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他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具体真理是多样性的统一;具体真理是对立面的统一;具体真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真理观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真理观把真理定义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并认为“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具有客观性”。这些观点在我国学术界占主导地位。但笔者认为主导地位的观点并非都是完整严密、科学正确的。本文的观点是:真理应是主体对客体本质或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基本属性,不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哲学以探讨真理为己任。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占据主流的真理观是真理符合论。这一真理观受到了马克思、尼采和实用主义者等的质疑和挑战,而海德格尔则提出一种新的真理观。陈嘉映在继承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思想内容,提出了一种中国式表达,即真理就是讲道理。  相似文献   

6.
试论价值取向视野中的真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真理观的理论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但至今哲学界对此问题仍然是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这是因为价值取向不同造成的,这也是造成目前各执己见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价值取向的不同是解释不同真理观形成的最好理由。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智者贤士们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真理的探索,一部人类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探索真理的历史。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哲学家探索的过程当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关于真理的内涵、真理的判断标准以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等问题一部分哲学家形成了与另一部分哲学家不同的观点。本文尝试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期望就真理观这个命题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7.
陈占安 《学术论坛》2006,1(6):13-17
艾思奇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很多论著中阐述过真理观方面的问题。学习他关于只有客观真理,没有主观真理;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等观点,以及他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阶级性等问题的意见,对我们今天思考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关于真理观的理论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但至今哲学界对此问题仍然是各执已见,争论不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这是因为价值取向不同造成的,这也是造成目前各执己见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价值取向的不同是解释不同真理现形成的最好理由.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智者贤士们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真理的探索,一部人类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探索真理的历史.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哲学家探索的过程当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关于真理的内涵、真理的判断标准以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等问题一部分哲学家形成了与另一部分哲学家不同的观点.本文尝试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期望就真理观这个命题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9.
孙伟平 《学术研究》2005,1(11):43-4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理观上的革命性变革,在于将过去一直囿于认识论范围内的真理范畴,置于实践论中加以解决,视真理为一个实践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和实际生活过程是真理的源泉;实践本身就是自在自存的真理,人类认识本质上就在于揭示隐藏在实践中的真理,使自在自存的真理通过理论的表达而显露出来。无论真理的实践形态,还是真理的理论形态,都不是“天然正确”的,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自己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0.
论知性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富忠 《东岳论丛》2002,23(1):55-60
不同意符合论真理观 ,而提出了对应统一论的真理观 :真理是与被识对象对应统一的知性知识。知性知识是通过感知和求知思维而形成的反映对象的知识。对应统一即异质物结合为一新事物时 ,异质双方与新事物相应方面一一相当的统一。不同意检验知性知识真理标准的实践观 ,而提出了检验知性知识真理性的对象标准 :检验知性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是能判定被检知识与对象对应统一与否的被识对象。  相似文献   

11.
常健 《文史哲》2003,(4):74-79
在各种不同学科的真理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真理的等级论长期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理论。亚里士多德为真理等级论做出了经典论证。近代出现了真理等级论的三种不同模式 ,它们在现代被进一步发展 ,并遇到了难以摆脱的困境。由此出现了消解真理等级论的趋势 ,这在后现代主义哲学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消解真理的等级论并不意味着否认不同学科真理间的制约关系 ,并不一定要陷入真理的“原子论”。真理不是一种封闭的属性 ,而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各个学科之间的真理是相互制约的 ,真理是在文本间碰撞过程中显示出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现象学大师胡塞尔为了建立他的真理论,首先批判了种种真理的“谬论”,客观地讲,在他的批判中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其唯心的,不懂辩证法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不能仅从客观性和可知性方面理解真理问题,传统的符合真理论和认知真理论是旧哲学和机械论的真理观,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本质精神。从实践出发,在实践的意义上理解客观真理,建立实践真理论的新形态,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王晋生 《东岳论丛》2000,21(3):106-109
海德格尔十分重视对真理问题的研究,因为真理问题与他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问题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关于真理的基本思想是:真理即解蔽-无蔽。海氏的真理观与西方传统真理观迥然相异。其深邃思想对人们思考真理问题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余德华 《东岳论丛》2000,21(4):80-82
人们追求真理,对何为真理也各执己见。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重新审视真理符合论的现点,应把真理定义为认识主体创造性地反映客体并与客体的本质与规律不断接近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真理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静态反映性与动态过程性、近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真理的认可问题 ,不同于真理的定义与真理的标准等理论问题。它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实践中经常视一些被大多数同类型的认知主体共同接受的知识为真理 ,这是真理的共识论思想。文化共识是基于“实践”的主体间共识 ,在交往实践中起沟通理性与前提性知识的作用 ,应当像“真理”一样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分析牛顿、爱因斯坦及汤川秀树等科学家在各自的自然科学实践过程中对真理问题的看法。他们的真理观与他们所从事的科学实践密切相关。他们所谈论的真理,不是一般的形而上学的议论,而是和他们的科学思想相互贯通的朴素的观念。他们的真理观具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不能将他们的观点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中。在真理观这个问题上,需要探讨的问题还很多。所以,随着科学的发展,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在新的问题不断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中,真理观便得到了发展。要想全面地理解真理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哲学和逻辑的领域,而忽视科学家对真理的深刻洞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思想在经验世界中的有效性乃是真理的源始意义和真实意谓,符合论则是关于这一有效性事后给出然而逻辑在先的本体论解释.针对长期以来关于真理效用论的种种误解,本文一一加以辨正,并在此基础上进而论证了效用论与符合论在"主客间性"层面上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实用主义的真理实效论立足于思想观念与人、人的活动的关系来确定思想观念的真假.它认为,一个概念或命题的意义是参照对这个概念或命题的应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或实验效果给出的,因而真的信念是那些富有实效的信念.这对事实(真理)与价值的二分法是一个有力的冲击,也是对其关系的一种有意义的解答.但实用主义用具有异质性的效用、价值来统领真理、取消真理,归根到底是片面而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与真理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但在人类具体的历史的生活实践中,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可以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卡尔·雅斯贝尔斯一生著作甚丰,生前发表的专著就多达30余部,其中1000多页以上的就有3部:<哲学>三卷(1932)、<论真理:哲学逻辑学第一卷>(1947)、<伟大的哲学家们>(1957).在这三部鸿篇巨著中,<论真理:哲学逻辑学第一卷>具有承前启后,开创未来的意义,开启了通向"密室"--"大全论"的钥匙.因此,此书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去蔽性著作","最后一部西方哲学的书,也是第一部世界哲学的书".雅斯贝尔斯的哲学逻辑学是"理性的自我意识或工具论",是生存哲学的逻辑学,是世界哲学的逻辑学,亦即世界理性的逻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