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今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前景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任何产业都一样,必然要经历一个开创、发展、成熟和衰退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以生产、消费和汽车保有量均占世界80%以上的日、美、欧三个地区为中心的世界汽车工业,自从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正在进入以低增长和国际化为特点的结构性转折时期。在国内需求日益饱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世界汽车工业能否摆脱从成熟期进入衰退期的归宿,找到重新发展的出路,这是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纷纷展开了各种大规模的综合性研究,力求正确分析发展前景,找出各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据南联盟《经济政策》1999年第2471期报道,由于经济不景气,在1998和1999财政年度,日本有17497家企业破产,其负债金额达到1270亿美元。尽管政府采取多项旨在结束经济不景气状况的措施,但1999年破产公司数量仍比1998年增加03%,负债额也提高了04个百分点,这是战后日本的最高纪录。据认为,这两年日本公司破产创纪录是因为贷款延期困难,在经济进入第二个衰退之年的条件下,银行不愿贷款给企业日本企业破产加剧@文兵  相似文献   

3.
当前日本经济衰退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日本经济正处在战后第14次周期衰退过程中.此次日本经济衰退发生于战后最长的周期扩张之后,其严重程度也是战后空前的,主要表现在增速急剧下滑、股市大幅下跌、投资严重萎缩、消费持续低迷、企业大批破产和失业明显加重等方面.导致衰退的直接原因,是全球金融动荡日趋扩大、经济衰退日趋深化等外部因素对日本经济运行和发展造成剧烈冲击,而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又缺乏有效的应对之策.日本及全球的此次经济衰退也对中日经济关系产生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引 言本文主要谈两个问题 :(1 )从法律角度看日本企业和政府间的关系 ;(2 )日本放宽对民间企业限制的动向。本文还将概述一下支撑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法律制度和政府 (国家 )的作用以及高速增长结束后开始的放宽限制企业的动向。二、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法制特征1 日本经济体制的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高速增长期的日本经济体制有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确保就业的稳定 ,二是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制度。(1 )确保就业的稳定 日本的传统制度一直强调稳定 ,特别是就业的稳定。终身雇佣制和各企业的工会制度被认为是降低失业率、支撑…  相似文献   

5.
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衰退的原因和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日本经济振兴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制造业迅猛发展的历史。在代表20世纪文明的利器——汽车、家电等方面,日本的产量均达到了世界第一,国际竞争力非常强大。1松下、丰田、索尼等世界闻名的大企业相继涌现,奠定了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但是,自80年代中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开始步入下滑轨道,国际竞争力开始走向衰退。本文试对造成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由盛转衰的原因进行一些剖析。一、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衰退的表现所谓国际竞争力,通常是指某国所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在质量和价格方面是否优越于贸易对象国的同类商品(…  相似文献   

6.
杨泽军 《创新》2007,1(4):125-126
杨泽军(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4月12日在《中国经济时报》撰文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四年达到10%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随着能源资源和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解决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问题,是我国今后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期,商务部研究院组织高层专家考察和学习日本可持续发展经验,一个突出特点是日本企业在加强企业社会责任(CSR)方面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并为日本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企业任何一种特定形式的竞争优势,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或迟或早都要经历一个形成、维持、衰退的过程。而企业所要追求的则应是一种持续的竞争优势。由一种特定形式的竞争优势能否发展为持续的竞争优势,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企业能否有效地、及时地克服企业核心能力的刚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企业中形成自主创新的经营管理机制,并在这个平台上开展积极主动的、主要依靠自己资源和以自身力量的、以企业自身为主体的自主局部创新和自主整体创新。  相似文献   

8.
日本战后经济奇迹般的迅速发展为世人瞩目。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企业组织结构是日本经济成功的重要因素。80年初,日本的一些专家学者为了对企业经营管理进一步深入分析,曾采用发送调查表的方式,对日本和美国1000家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调查,回收调查表518份。本文根据回收调查表所反馈的情况,就以下四个方面的指标:a.集中化程度;b.正规化程度;c.标准化程度;d.部门间影响力的分布状况,对日本企业组织结构分析如下: 一、日本企业组织控制曲线基本处于缓慢遂减运动,正规化、标准化程度相对弱化 (一)各级组织的权力状况。图1是反映日本企业各级组织控制程度的Tannen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并购投资、企业联盟和外包服务正在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主要方式.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方式也应发生转变.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方式的选择应是:技术、品牌寻求型投资应以并购、合资为主;销售网络寻求型投资应以企业联盟为主;外包服务寻求型投资应以合资、独资为主;直接融资寻求型投资的进入方式应以发行股票为主.  相似文献   

10.
日本式经营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方 《日本研究》2001,(1):9-13
一般说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是赋予企业成员一致的目标 ,通过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机构对他们进行组织 ,以便有效地进行共同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日本企业 ,特别是其中的大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形成了与欧美国家不同的特点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企业成员之间形成命运共同体 ,采取集团主义的行为方式从事经济活动 ,被人们称为日本式经营。日本式经营具体地体现在重视长期的经营方针、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的雇佣方式以及企业内工会等方面 ,曾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作出独特的贡献。因而研究日本式经营对于我们理解战…  相似文献   

11.
日本企业人本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企业人本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辽宁大学工商管理系黄建辉日本在战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改革企业经营管理,逐步形成了一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人本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实行,在战后一段时期内,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但近些年来,...  相似文献   

12.
论日本商业银行的几个问题吉林大学于永达对日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在当今世界各国的银行界、学术界可谓褒贬不一,有的认为日本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先进的,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而有的则认为其中封建因素太多,是一种落后的、陈旧的模式。那么,对此究竟应当...  相似文献   

13.
一日本专业经营者型企业家因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探讨战后日本专业经营者型企业家的晋升途径、资质及特点,有助于了解日本式经营管理模式及战后日本企业崛起的轨迹,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构以及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都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以全额出资,在当地直接建厂的形式,开创了日本纺织资本对华输出的先例。直到二次大战日本战败为止,在旧中国纺织业界,包括中国民族纺织企业和其他外资纺织企业,“内外棉”始终是发展最顺利的一家,是外资在华纺织企业中的成功典型。内外棉成功的原因,不仅在于受到当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地位的保障,而且还在于自身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方式。本文通过对“内外棉”从建厂初到正式投产后的6年期间,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诸如通过资金的有效调度、严谨的劳务管理、产品的适销对路等等手段,使得企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说明经营管理方式对于近代外资企业的成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开发创造性,才能搞好这项工作,才能使企业充满生机。本文重点分析企业经营创造性开发的理论含义和日本的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访问期间,我们中国青年考察团先后参观了三菱汽车厂、多田野铁工厂、日商岩井综合商社等十几家企业。我们看到,日本企业以传统文化观念为背景建立起来的一套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在日本经济的高度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任何模式都是与一定时期内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僵化性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跨国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迅猛发展,与日本跨国公司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探讨日本跨国公司在经营战略、生产管理及劳动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若干特点。一、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衰退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衰退产业是产业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 ,它具有“衰而不亡”和“重焕青春”两个特点 ;产业衰退的原因多而复杂 ,但主要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就为我们制定和实施衰退产业政策提供了依据。解决好产业衰退的问题要靠政策的指导 ,科学地制定和有效地实施衰退产业政策对产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制定和实施衰退产业政策时 ,应根据产业的实际情况 ,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安排 ,避免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和对社会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9.
日本银行业股权模式的特征及教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   2 0 0 1年以来 ,日本经济进入了近十年中的第三次衰退 ,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不乐观 ,GDP增长率由 2 0 0 0年的 2 .2 %下降至 2 0 0 1年的 -0 .4 % ;失业率由 2 0 0 0年的 4 .72 %上升至2 0 0 1年的 5.0 % ;消费品物价上涨率 2 0 0 1年为 -0 .7% ;日经指数 2 0 0 2年 1月 2日收市报1 0 54 2 .6点 ,比 2 0 0 0年 1 2月 3 1日下降了 3 3 .9%。日本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其经济体制的限制 ,没有能随着近 1 0年经济低速甚至是负增长 ,而及时解决泡沫经济时代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良债权和雇佣等“三大过剩”问题 ,以及政…  相似文献   

20.
始于1985年9月的日元狂升、美元猛跌的浪潮,曾使日本经济陷入了所谓“日元升值下的萧条”,出现了战后第二次严重的衰退。但是,从1987年开始,经济出现了好转,不仅克服了“日元升值下的萧条”,而且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分析日本经济由“日元升值下的萧条”转入“日元升值下的繁荣”的原因,除了日本经济自身的韧力及日元升值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日本政府和企业所实行的经济结构调整措施及它所引起的一系列经济效益。目前,这种结构调整仍在进行,并出现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