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1997-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均GDP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显著负效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显著。最后,根据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显示的不同空间效应,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绿色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使用我国30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SDM模型、交互项模型和偏微分方法,探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调节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经济增长均存在着明显的正向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具有促进本地绿色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还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考虑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人工智能与环境规制在这一空间溢出效应中均发挥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空间分析的角度研究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的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的空间分布在整个样本区间与GDP、资本和劳动一样呈现出集聚的趋势,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自相关关系,证实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存在制度溢出效应。因此,在研究各地区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时必须考虑其空间效应的影响,基于此结论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测算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证实,考虑了空间效应后,市场化进程在1998~2001年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6.2%,在2002~2005年阶段约为10.8%,这表明了市场化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年来的贡献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基于可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波分析就货币政策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区域影响效应进行初评研究的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性差异,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货币供给对东、中、西部经就是增长的贡献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动趋势;货币供应量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04-2015年中国省际家庭债务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SLM及SEM模型,研究了省际区域家庭债务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1)我国家庭债务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集聚效应,且样本期间的Mo-ran'sI指数显著为正,这表明我国家庭债务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2)空间相关性对区域家庭债务的增长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即一个地区家庭债务的增长将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家庭债务的增长;(3)住房价格及人均收入水平对家庭债务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均储蓄对家庭债务的影响为负,经济发展水平对家庭债务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性,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使其成为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从而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8.
商勇 《统计与决策》2017,(21):134-137
区域贸易在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引力模型、边界效应模型和空间互动模型探讨中国省际贸易的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贸易表现出不对称性、空间相关性等特征;地区间的贸易受经济规模影响,无论是贸易输出地还是输入地,都会对贸易产生积极作用;地理距离依然是阻碍区域贸易的主要因素,邻近地区间贸易更为活跃,但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卢珊 《统计与决策》2023,(2):162-166
文章基于197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时间效应、空间效应与时空交互效应的动态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构建双区制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在不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支出在短期与长期均促进了本省份的经济增长,同时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性,短期内抑制了其他省份的经济增长,长期内促进了其他省份的经济增长,且省份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省份内的影响效应;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处于低区制与高区制两种状态下,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与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地区相比,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0.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西部地区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区际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分析该问题时具有较好效果,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各省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还发现,区际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强度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因素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邓飞  柯文进 《统计研究》2020,37(2):93-10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始终是社会经济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应与区域的异质性相一致,以实现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化。本文在充分考量“四大板块”区域异质性基础上,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为视角,利用198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质量两个维度来探寻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效能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①全国层面,所有层次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初级和中级人力资本会遏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高级人力资本才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②区域层面,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对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变动的状况,并对产业结构变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极大的相关性。扩大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收入,但会减少经济的规模;增加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扩大经济的规模、增加资本生产的效率和减少劳动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区位熵和空间洛仑兹曲线的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且两方面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性.空间计量建模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均各自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但程度不一;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且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是一种由外生冲击所引起的空间误差自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我国345个城市的空间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绩效的空间相关性,通过Moran's I指数可以看出我国城市经济绩效与金融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运用SEM模型和SDM模型对2012年我国345个城市的空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城市经济绩效和金融集聚对相邻城市经济绩效的提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度对城市经济绩效的提升有正向作用,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作用不仅对所在城市经济绩效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且对周边地区有正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善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目的之一。从 90年代开始 ,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多层次、全方位的新发展时期 ,1991~ 1997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 2 0 11 59亿美元 ,是 1979~ 1990年的 9倍。区域产业结构是资源空间配置的核心 ,外商直接投资导致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转移 ,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发生转换。因此 ,对这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性质进行分析 ,能够揭示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的若干规律性现象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推动效应  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沈红丽 《统计与决策》2016,(14):138-141
采用Moran's I指数等空间分析工具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逐年扩大;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增大,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显著降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13年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05年则不存在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增长效应和相关性分析一直是经济学者和经济地理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文章应用传统的最小二乘和空间依赖性回归模型比较分析,分别以中原经济区的县级和市级的社会、经济数据,对中原地区经济的增长效应、溢出效应及溢出边界进行动态演化分析,得出:中原地区县域经济的增长集聚效应明显,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形成,总体呈现中心外围的辐射结构,但是市域尺度视角下,经济的空间依赖性不明显。邻近县域的经济增长对本地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溢出仅作用于地级市内,具有边界效应,这也说明经济增长的集聚与扩散密切关联。最后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提出相适应的发展策略,为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楠 《统计研究》2016,33(2):68-74
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重要影响,但基于空间效应视角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目前还较为缺乏。本文通过构建中国2002~2012年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方向与力度,并探讨其实现机制。本文证实了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与临近地区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正向的空间相关关系;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也显著促进了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其他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凯恩斯经济理论,运用1992-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计量经济方法,对江苏居民收入变动与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变动与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与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居民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最后提出扩内需、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