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长护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全面推广,以及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纵深发展,未来长三角地区长护险制度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建立统一完善的长护险评估制度,对于保障社会民生、助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此,应在制度调适及推广过程中更加聚焦于评估工作,以城市经济基础和社会保险制度为依托,探索区域共性、借鉴优秀经验,为长护险制度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完善、创新及推广提供一份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推动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的背景下,将文化场景理论作为分析研究工具,从公共文化空间、文化实践活动、人群与文化观等三个维度,分析当前连云港城市文化场景的现状,探讨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的短板与桎梏,提出推动连云港文化建设的四条路径,加强本土文化宣传,提升公众城市认同;推动地区资源整合,增强文化集群力量;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供高质文化产品;文化政策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区域。  相似文献   

3.
以对接上海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新策略是长三角区域共同致力于将发展逻辑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体现。基于产业联系强度指标的研究发现,长三角主要区域在省区产业联系强度、城际产业联系强度与中心城市产业联系强度上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一体化基础。在对接上海推动一体化新策略下,江苏可以构建六个方面的战略定位:改革开放先行区、创新驱动联动区、高质量发展协同区、多元文化交融区、卓越城市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共建区。为此,可实施路径为:一是依托空间地理格局,采用扇形模式;二是尊重经济发展差异,构建梯度对接格局;三是坚持省市协同,以市为主;四是善于谋划,主动作为;五是坚持系统思维,以我为主。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因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提升长三角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推进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带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近些年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看,要扎实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快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步伐,正如邓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①在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中,通过江浙沪"二省一市"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用金融伦理来配合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从制度层面上来研究如何在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中构建金融伦理软约束机制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王岩  王金煜 《城市观察》2024,(2):49-59+161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夜间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长三角城市夜间经济的历史嬗变出发,剖析长三角夜间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长三角夜间经济的创新发展策略。挖掘城市夜间经济的潜力,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升级城市产业,提高城市韧性,为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6.
加快长三角区域标准体系建设,将标准化作为推进长三角现代流通体系和一体化大市场建设的坚实基础.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强化新技术、新领域标准制定,增强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协调性.大力培育团体标准,推进团体标准良好行为评价和第三方评估,加强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并实施监督制度,鼓励企业参与企业标准排行榜.深化长三角区域标准一体化合作,成立标准一体化专项工作组,探索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统一编号制度,完成域内标准的互认与对接,促进长三角资源有序流动与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仇悦萍 《现代交际》2012,(12):21+2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本文将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作用,结合吉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跃升发展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上海应以"十四五"规划为抓手,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特殊功能区",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庞大的市场、丰富的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优越的营商环境,把这一区域打造成为外资企业高端产品的生产地、创新产品的最终消费地,甚至是其未来产品的研发、成长、成熟的最佳"主产区",成为跨国公司二次创业、二次腾飞的根据地,由此来"锚定"外资企业,使其牢牢根植于长三角区域.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趋势日益显著,我国大区域合作势头也非常迅猛,这对地区协调发展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十分明显。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其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基础和新的任务,这对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和突破口区域旅游一体化需要不断完善一体化主体、领域和机制,进而提升长三角旅游整体竞争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是:以制度创新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抓手,围绕"一个目  相似文献   

11.
后世博效应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联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世博会为长三角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强大动力。后世博区域联动效应是后世博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联动在时间、空间、对象、过程、功能及作用力等方面相契合,并产生聚变式效果的综合表现。其总体思路是: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区域协调合作平台;强化核心增长极的集聚力;推动区域向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增强区域的整体都市功能。同时,在国际化、同城化、低碳化、制度化等方面对后世博区域联动效应展开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分析苏浙沪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与新古典区域、Perroux区域的比较,着重探索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多元均衡极化"模式的形成过程,并从多样性、互动性、对偶性和双重性等四个层面揭示了其内在机理,提出了其市场导向的原发性和政府导向的后发性等两条基本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长三角地区城市群泛化的趋势下,区域内城市一体化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间群散性倾向进一步扩大;多层治理模式的发展滞后于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益冲突的城市合作项目难以得到实质性推进。借鉴基金工具在欧盟区域政策实施中所发挥的作用,其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以基金工具为调节手段,使区域政策目标更趋于聚集;以基金工具为连接纽带,使区域合作主体间形成更紧密的制度安排;以基金工具为执行保障使合作项目的设立、实施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并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转变。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针对区域一体化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与瓶颈,文章提出推进新一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十点建议,重点提出要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和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努力构建起分工合理、功能完备的长三角城镇体系,全面加快长三角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使长三角城市群尽早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5.
大学科技园在长三角区域经济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地区拥有18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多。其机制新、专业性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形式与开发方式丰富多样。该地区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社会结构的根本性转型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质性增强,就要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在本区域经济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要将大学科技园自身发展,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成长极和源动力;其次,大学科技园通过与所在地政府产业政策的融合,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助推其"二次创业",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再次,通过建立虚拟大学科技园、实施一园多点、大学科技园自建产业化基地,以及园外企业反向在大学科技园内设立合作研发机构等形式,发挥大学科技园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孵化与辐射作用。为此,要在进一步强化大学科技园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强化长三角区域内大学科技园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结合方式,探索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转型对接的全新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代标志,是确立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国际战略地位。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将会出现功能提升和空间扩展两大发展趋向。在功能提升方面,上海应迈向高端国际化,长三角城市群应迈向更有深度的区域一体化;在空间扩展方面,长三角城市群应向长江下游城市延伸,江淮城市群应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两种趋向下,长三角城市群将会形成"一核、两群、四圈"的空间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与江浙周边地区对跨界环境灾害突发事件的联防联控,不仅事关上海城市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计,还涉及长三角区域环境生态的共同治理保护、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生态重大问题的解决。上海应建立跨界环境灾害联防联控的相应组织机构与协调机制,提升针对跨界环境灾害的应对能力,牵头开展长三角环境灾害共同治理的重点专题研究,主动参与源头地区环境灾害的共同治理和共同防范。  相似文献   

18.
郁鸿胜 《城市观察》2009,1(1):101-107
中国区域合作的发展正呈现出从“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的新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国家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提出,更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方向。研究《指导意见》,有助于从宏观上把脉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及难点,并为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世博会是全人类科技、文化、文明盛会的“重大事件”,在世博会结束后的特定时段内对举办城市、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广泛、深刻、持久的影响与作用,尤其对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意义深远。从后世博区域联动效应的空间影响层面看,主要表现为长三角区域的同城化效应,基于区域共同利益的驱动,各相邻城市之间将通过后世博区域联动的扩散效应、放大效应、辐射效应、溢出效应等各种作用的持续影响,不断加强、加速和深化区域一体化在空间上所呈现出的“同质”或“同城”局面。因此,长三角区域应以后世博效应为契机,逐步推动同城化效应在更广更深的领域扩散。  相似文献   

20.
李樱  周嘉毅 《城市观察》2009,1(1):136-143
珠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的建设将迅速缩短沿线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从而重构城镇产业的竞合格局。本文在分析珠三角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强了轨道交通对未来城镇格局的影响,试图从空间格局的角度理解区域产业一体化,对未来珠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