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采用延时命名任务,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了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干扰效应的发生阶段。在屏幕上呈现图片(如"狗")及其干扰词800ms后,要求被试忽略干扰词命名图片。干扰条件有三:语义关联干扰(如"猫")、语义无关干扰(如"树")和无刺激干扰。结果发现,从图片呈现大约180ms-700ms的时窗内,语义关联干扰和语义无关干扰引起的脑电波与无刺激干扰引起的脑电波均有显著差异。表明语义干扰效应发生在言语产生中的多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2个实验,考察汉字词和图片命名与分类的特点,揭示义符、熟悉性和典型性在汉字词和图片命名与分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义符对汉字词和图片的命名与分类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对汉字词加工的影响大,对图片加工的影响小,对汉字词分类的影响大,对汉字词命名的影响小。熟悉性和典型性对汉字词和图片的命名与分类均有显著影响,熟悉度高的词和图片的命名与分类快于熟悉度低的词和图片,典型性高的词和图片的命名与分类也快于典型性低的词和图片。义符促进熟悉度低的字词和图片的分类。也会促进典型性低的字词和图片的分类。  相似文献   

3.
通过视觉呈现图形命名的方式研究汉语语言产生中词汇加工的时间进程 ,结果发现 ,实验一中 ,SOA为 57ms时 ,语义干扰词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而语音干扰词则没有效应 ;实验二中 ,SOA为 157ms时 ,语义干扰词没有效应 ,而语音干扰词出现促进效应 ,这表明汉语语言产生中词汇加工也存在两个独立的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普通反应时实验,考察了量化词因素(全称和特称)和熟悉性因素对语义加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熟悉句中表现出了语义距离效应和句型效应;低熟悉句倾向于连续性加工,特称句比全称句的部分信息积累速率要快;而在高熟悉句中,无论是全称句还是特称句的部分信息积累都表现出了离散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综述法,概述了最新研究中的词块语义信息加工特点,并从认知心理和语义加工层面,以影响词块语义信息加工的主要因素为突破口,归纳出频率效应、语音短时记忆容量、词汇知识量和工作记忆广度四个最主要因素.由于后两个因素在相关研究中缺乏足够数据,继而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法,通过生成性词汇知识测试和运算广度任务测试分别对测试者进行高分组和低分组分配,考察两组高分组和低分组对词块语义加工的影响.经过产出性语篇词块测试,t检验和方差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词汇知识量和工作记忆容量对词块语义加工过程都有影响,但词汇知识量的影响力较弱;且两因素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关联度对词块的习得效果解释力也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长度、自由度、结构、语义特征及特质性属性界定了公式化语言,指出公式化语言与普通言语产生研究中的"词"的不同之处。然后介绍两个经典的言语产生模型:交互激活模型和序列处理模型,比较了各自相关的词汇通达理论及适用两个模型的相关语言事件。通过对公式化语言的结构,自由度、句法启动效应,词长效应和词频效应优势分析论证了建立公式化语言的言语产生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显性水平对N200的影响,选择高、低不同显性水平的隐喻与直义材料,采用启动词-目标词语义启动范式呈现双字词对,结果发现,高、低不同显性水平诱发的N200无差异,语义网络远、近距离的隐喻与直义材料也导致了无差异的N200.这些结果说明显性水平不影响N200,同时也证明,N200对语义加工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以二语词汇联想测试中高频词和低频词刺激反应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词性和词频在二语心理词汇的构建特征.实验发现,不同类别的高低频刺激词确实能对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构建产生影响.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名词的语义反应最多,形容词和动词的非语义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学者们关于翻译自动加工的推论,进行Stroop效应研究范式下的颜色命名实验。结果发现,在英译汉条件下,被试用汉语分别对只含有1个颜色信息维度的色块与含有颜色和语义2个信息维度的英文色词进行颜色命名,英文色词反应时显著大于色块反应时,表明被试在对英文色词命名时受到语义信息的干扰,换言之,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启动了语义自动激活,进行了英译汉语义自动加工。同理,汉译英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果。推论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无线电陆空通话字母源于国际航空无线电空地交流几十年的实践应用,其独特的语音区分性与惟一性是通话语言有效命名、激活与表征和避免误解的前提条件。语篇语言线索提示和民航背景知识图式在标准字母源词文化语义丧失实现所指语义表征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消除了源词语义和文化干扰性,从而避免了交流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