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6,(4):47-52
在土改文学中,女性身体从传统势力的桎梏中获得了解放,而在革命前提下身体获得的自主是有限的,女性仍然难以摆脱对男性主体的依附。女性衣着的新旧更迭象征着女性的翻身,革命身体不能被物欲所支配,必须在劳动中不断接受驯服改造。革命对于身体的改造永无休止,而女性身体开始隶属于国家所划归的阶级身份,成为革命理念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身体政治”在国外的研究如火如荼.相比较于国外的研究趋势,国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从历史文化、医疗生育与劳动生产等方面,对我国的身体政治的论著进行了一番梳理,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一些启示.毋庸置疑,在现代性的带动下,国内的身体政治研究必将呈现出丰富而多元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末的批评话语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代表人物特里·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话语犀利而独具一格。本文通过对身体的阐释,进而从政治的身体,身体的批评,身体、政治与性等方面对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话语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旨在解放人性和对人的存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从身体哲学的研究范式来看,道教的政治思想是典型的身体政治学。道教的身体政治学从"身"与"国"的同构同理出发,主张治身是治国的基础和出发点,提倡"内以治身"、"外以为国",追求以黄帝为统治者榜样的由内及外、内外交辉的最高身体境界。道教这种特有的身体政治学在当今的政治文明建设中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美学理论中,身体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一直受到忽视和贬低,因为审美经验被看作精神性的认识活动,而身体则被看作物质性存在,因此只能充当审美活动的对象和工具。生态美学的产生带来了身体作用的根本性提升,因为对于生态环境的鉴赏不是心灵对事物的认识活动,而是身体与环境之间的交流。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身体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性存在,而是一种有灵性的物,这种灵化的身体不再是审美活动的对象和工具,而直接成了审美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莫言对身体的描写细到极致,他善于从气味、声音等独特角度刻画身体的具体形态.莫言在小说《丰乳肥臀》中对人物身体的描写更是超越了身体的生理性意义,兼具内在的功能性意义和外在的社会性意义.在《丰乳肥臀》中,权力对人们身体和生命存在价值的规训让他们沦为社会和家庭的弱者,当他们的身体因受到饥饿和欲望的束缚而陷入生存困境的时候,身...  相似文献   

7.
陈理 《百姓生活》2011,(7):45-45
有的老年人因天冷怕寒,睡觉时总爱多穿些衣服,其实这样做很不利于健康。因为在睡眠时,一方面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减慢,大脑、肌肉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翻身运动和紧张度减弱。此时脱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得到很好的休息。另一方面,由于人体皮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运动给川西北乡村社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中国共产党传递意识形态的过程中,身体政治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凭借身体之伤的展现与诠释,中国共产党以“政治道德化”和“道德政治化”的方式让农民认识到了苦难的根源。对地主身体的规训、惩罚昭示了新政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也凸显了农民强烈的复仇意识,政治对身体的分类操控加速了乡村社会的整合及认知模式的更迭。革命视域下的身体被赋予了不同以往的象征意义,生理感知、审美取向、身体归属、形象表达等都与阶级政治密切相关。土改运动是身体的革命,同时它也塑造了革命的身体,身体与革命两者交织互动,共同书写了中国乡村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与黑格尔身体观内容及其联系的澄清,有助于重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价值。在自然观中,黑格尔以非还原主义理解身体与自然的生命始源性关系,这一理论视角为马克思继承,但马克思批判黑格尔过度抽象的思辨体系消弭身体有限性以及身体相对于自然的独立性。就对象性内容而言,持和解态度的黑格尔以身体行动、劳动等范畴表述身体主体性与他者之维,马克思肯定劳动对身体主体性的积极意义,同时揭露异化劳动的社会关系本质是身体的自然力被抽象化为依附资本的劳动力。在自由维度上,黑格尔指明身体自由的精神哲学基础是占有及其承认,马克思通过批判身体不自由的社会现实,强调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与建构新的占有方式是实现身体自由的历史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身体的政治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知识界和思想界的关注。本文试图考察作为身体之一部分的头发所有的政治意义。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朝历代均有与头发相关的故事,自明清以降,中国的政治似乎更与头发有着不解之缘,甚至成了民族的一个难以解开的情结。入关的清兵用"留发不留头"征服大明的子民,"反清复明"的太平天国反其道而行,是"留辫不留头",主张"驱除鞑虏"的辛亥革命就这一点而言是承其余绪,便是章太炎也不能看透这一层,而鲁迅一方面以小说的形式表现了"头发的风波",却也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无法彻底地摆脱头发故事中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内涵。头发成为民族革命的大舞台。及至当代,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政治运动中,头发竟然又成了政治迫害的对象。不仅中国如此,发达的西方也莫能外,希特勒的法西斯和解放了的法国民族主义者同样也要在头发上做足文章。所以说,身体绝非一个简单的生命形式,更非没有内涵的肉身可以概括,身体的政治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1.
身体转向与肉身化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身体问题在哲学以及社会学相关领域成为关注焦点和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的工具。但在后现代哲学的语境中,身体也失去了个体性、神秘性、诗性以及与终极意义相互接通的价值维度与意义功能,被理论化、结构化和政治化。肉身化叙事则与之相反,是我们反思身体转向的重要坐标。  相似文献   

12.
对于儒家来说,身体既是展示真理的感性符号,又是示敬作则的礼仪之具;既是沟通天人的媒介,又是承续族类之永恒的结点。通过对身体的修饰与打磨,儒家塑造了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构筑了通向王道理想的荡荡坦途。修身构成了儒家人生实践的全部内容:既是展示真理的学问功夫,又是生产人间秩序的政治行为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老子以气构生的有机身体观及身物关系格局中,甄别形躯之身与精神之身并非是老子论身的关键;在目、心、志与腹、骨、气的对照关系中,老子有着对身体主体构成及其价值指向的贞认。以"无身"为身,勘破现实之身在形塑过程中的失真状态,消解形塑现实之身的价值属性,以回复身体之自然原初状态为终极诉求,建构老子理想之身;以"无身"为身所实现的消解与构建揭示出老子身体观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14.
文学文本中女性的身体成为建构其主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体、欲望的觉醒具有反抗男权、颠覆既有的性别秩序的意义。张爱玲的小说具有独特、鲜明的女性视角,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文本所具有的对男权文化的反抗和颠覆性质。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人们最熟悉自己的身体,常用自己最熟悉的身体部位或器官构成身体隐喻概念,来认识、了解和感受其他领域的概念。本文主要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分析含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身体隐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应用平台的不断完善和用户习惯的逐渐养成,竖屏短视频俨然成为身体视觉形象荷载和身体审美的绝佳场域,用户也在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表达,获得价值认同。不仅如此,竖屏短视频还利用单手竖持、影像竖制及大数据反馈实现身体在场和人机交互的升级,进一步收割用户注意力并成为新一轮互联网商业模式演进新入口。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改变用户消费观念和方式的同时,竖屏短视频也被消费主义裹挟,一度陷入媒介伦理失范、传播生态失衡的发展阵痛之中。  相似文献   

17.
身体的媚俗与迷失——中国式身体文化演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当今身体文化日益凸显的现象,就身体文化的三个阶段在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地位、盛行的原因、引起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正确身体价值观的意义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当今身体文化日益凸显的现象,就身体文化的三个阶段在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地位、盛行的原因、引起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正确身体价值观的意义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儒学以经典、思想与践履的一体浑融为特点。《周易》在身体境遇的观察反思中形成了整体性、具体性和反思性的存身的辨证认识。《易传》中发展出心身一体、由心统身的身心观和“体”物的儒学认识——修养方法。《论语.乡党》篇中孔子对礼的践履中以仁为灵魂,理学家在《论语.乡党注》中,以思想与身体一体混融的主体哲学向度达到了伦理知识与道德践履相统一的新水平。儒学因此呈现出充满道德善性的美学特征,亦因身体与伦理思想的张力变调而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先秦真正视身为根的是庄子。庄子之身与物具双重关系,若身能摒除其情又能乘物,则臻于逍遥。身与道通的方式是物化。蕴含三义的物化论使身舍小身而得大身,也使心重回身性。庄子将哲学思维从外拉回到形而中肉身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