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时英的都市小说创作发源于上海独特的都市文化,在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中,都市已经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不仅将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物化都市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还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品格和精神特征.这也是穆时英都市小说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国家,城市文明较之西方,发展缓慢得多,其程度也很不充分,因此都市文学发展缓慢,其成就远远无法与反映农村生活的乡土文学相比。但是中国进入现代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工业化、文明化、都市化,现代都市文学毕竟逐步兴盛起来,它已拥有自己的作家群,有了自己的表现领域,赋予了独特的美学品格,成为了新文学极有特色的一部分。在当今我国开放事业蓬勃发展,都市文学日益繁荣并急需充分发展之际,如何吸取中国已有都市文学发展的经验,获取都市文学的新观念,使都市文学能适应当今都市和都市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是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漆咏德在硕士毕业论文基础上撰写成的《现代都市小说纵横》一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上述要求,也是中国都市文学研究不可多得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一 “都市小说”的概念,在不同的研究者笔下,外延是不一样的。如同对“乡土小说”的界定一样,“都市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上类的概括,很容易发生理解上的歧异。有些论者在界定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时,是以西方近现代都市经济形态作为参照的,这就势必把一部分带有浓郁都市风味的传统都市小说排除在外。本文无意作这种狭义的划分。我们所要论及的现代都市小说只是基于这样一种界定:即具有较为鲜明的都市地域特色和较为鲜明的都市文化意识。这就意味着,我们所要考察的“都市小说”主要是一种文化概念,它不以物质、经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小说,曾经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家园,而作家被认为是人类灵魂家园的守护者。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中国部分小说家放弃精神追求,使小说沦落到了商品社会的边缘位置,被迫走向媚俗的境地。但仍有更多的都市小说家透过自己的作品,探索如何把握现代精神生活和现代精神品格的内核,给人以诸多启迪。文章主要从对人的精神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新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小说,曾经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家园,而作家被认为是人类灵魂家园的守护者。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中国部分小说家放弃精神追求,使小说沦落到了商品社会的边缘位置,被迫走向媚俗的境地。但仍有更多的都市小说家透过自己的作品,探索如何把握现代精神生活和现代精神品格的内核,给人以诸多启迪。文章主要从对人的精神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新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论40年代的中国都市小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代都市小说在 40年代开始衰落 ,其中原因有三 ,即都市作家群在战时的解体、创作思想的改变与都市文化形态的变异。但由于沦陷区特异的文化形态 ,都市小说一度在上海、北平沦陷区得到延续 ,并由于张爱玲的出现 ,还造成了一次小小高潮。战后 ,虽一度出现京、沪、华南都市文化三元格局的形态 ,但由于时局动荡而夭亡。  相似文献   

7.
都市文化理性与刘呐鸥的都会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刘呐鸥的都会小说置于20世纪30年代大上海这一现代都会背景,置于都市文化与创作审美、作家创作与都市言说方式的研究层面,我们将会“发现”:性爱剥离,迷恋与逃逸,叙论合一,是刘呐鸥都会小说的主要特性。刘呐鸥都会小说所显现的都市文化理性,是刘呐鸥小说的新姿态,也是现代中国都市文学应该具有的表现方式与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8.
"都市小说"与现代都市相伴而生,它以"现代性"为精神内核,将不同类型的都市景观、生活、体验和都市文化囊括其中。中国文学的婚恋叙事传统在都市小说勃兴后呈现出明确的现代意识,不管是海派作家的"声色"体验,还是京派作家笔下的理想爱情与婚姻,抑或是启蒙文学和左翼文学鲜明的社会问题意识,"婚恋"都与时偕行,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意味和都市色彩。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以不同地域农村文化生态系统为创作背景 ,反映不同文化区域的乡土生活与风貌 ,表现出独具地域性的审美特征。从小说的乡土题材、描摹的民俗风情及方言使用等方面 ,展示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民间性文化特点与地域性的文化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多以反讽的叙述策略来实现对都市社会的嘲讽。其反讽类型主要有误会式情境反讽和悖论式场景反讽两种。反讽意识的产生缘于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反思及其与人类现代思想的感通。沈从文都市小说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种高超的反讽艺术及其背后深刻的反讽意蕴。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上海狭邪小说与都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上海是现代城市转型的典型代表。都市的崛起直接促进了小说的繁荣,广受欢迎的“都市狭邪小说”表现出新型知识分子对都市公共生活以及个人空间、世俗常态的体认,也表现出近代上海人在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都市与乡村多种矛盾共同作用下矛盾复杂的社会心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都市的畸形繁荣,都市文学逐渐兴起。现代都市作家一方面被都市文明所代表的现代性而吸引,另一方面又常常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审视和批判具有“异质性”的都市文明,尤其是都市文明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负面效应。因此,这一时期的都市小说在主题表达上,往往呈现出一种与现代西方文学及中国传统文学都迥异的特质,一些极具都市文化特性的异化主题、漂泊主题、性爱主题等,在小说的表达上,都带有明显的现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纠缠的痕迹。正是在这种纠缠与挣扎中,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都市文学的主题表达,具有一种独特的现代性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3.
都市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诗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的出现是中国社会中重要的现象,它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都市和乡村并存的社会现实构成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文化语境,都市为现代诗歌提供了新的美学品格和发展的可能,对都市与诗的关系的思考是现代诗歌理论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都市文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意义的都市在中国的崛起,一种以都市为描写对象的新型的文学类别——都市文学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悄然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探求都市文学的发生、发展,研究都市文学的品格、特质,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文学史意义。这里登载的三篇论文,或从宏观角度揭示了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阶段性特征,或从微观角度剖析了都市文学发展过程中有意味的种种现象,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刊希望借此专栏(本期当然只是一个开始)推动尚有不少言说空间的都市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都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比上个世纪更为激烈。小说《新结婚时代》围绕三组错位婚恋,从都市伦理和乡村道德、都市女性现代意识的凸显、都市男性对传统(乡村)女性的渴望、物化的情欲和洋溢着乡村社会温馨的情感主义观念的爱情等方面对二者的冲突进行了感性呈现。冲突背后折射出的是转型期的中国必经的种种沉重、吊诡与无奈。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现代品格的传承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五四以来形成的崇尚科学、关注现实、独立创新、趣味高尚的现代品格为基点。探讨学术期刊现代品格的生成,与当前文化现象、学术热点的互动,以及在消费时代的学术期刊发展困境中,当下学术期刊的品格坚守及发展方向问题。指出在当代学术浮躁的整体环境中,学术期刊应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对五四以来形成的现代品格的传承与坚守中,切实建构起新世纪学术期刊的品格力量,从而校正当下的学术环境,推动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现代都市绘态画魂--再论"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不仅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名噪一时,而且也为今天的学术界留下了一个颇有意味的研究课题。"新感觉派"小说所展开的"有洋场气息和浓郁上海风味"的都市叙事,为中国现代都市进行了生动传神的绘态画魂,使"都市"第一次真正成为现代文学表现领域中的独立的审美对象,并由此彰显出一种独特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新感觉派"小说陌生奇异的审美风格和对文体形式的大胆创新,为现代小说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与乡村对照中的都市——论京派都市题材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京派的都市题材小说数量可观,却很少进入人们对都市文学的研究领域,那么,它究竟表现出什么样的特质,是不是一种都市文学呢?本文拟从京派作家独特的文化品格入手,进入作品本身,对此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临近2000年,都市文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都市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景与农村题材小说形成了“一个二元并存的基本文学格局”,这是现代都市文明与都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以都市生活为题材的文学历史源远而流长,20世纪它在现代都市文明背景下更是波峰起伏,断续发展.本文将对中国20世纪都市小说的流变轨迹、题材衍变作一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20.
都市语境中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衰与都市文化的发展有着相当紧密的关联,现代作家在都市中的异乡情结形成了都市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现代性与兼容性,它的总体特征表现为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并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最后被消解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