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虽然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推动力、拉动力和加速力,奠定了城市发展平台,但却绝不是唯一的动力。制度同样是城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城市发展的深层本质,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和重要资源,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制约城镇化发展的质量、速度和规模。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条件和背景,使我国选择了与世界城镇化一般发展模式不同的制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迁,日益显露出了矛盾和问题。适时地转换和创新我国城市发展制度,及时调整和规范城市发展制度体系与内容,并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是促进和实现我国城镇化健康、有序、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人的能力发展和现代科技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人的发展创造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提供知识前提和知识动力。同时,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也需要人们具备正确的科技认识能力和科技实践能力。人的能力发展必须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具备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对科学技术的正确的认知能力、适宜的科技发展的控制能力和正确的科技发展成果的价值评判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调控工作,发挥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的能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科技道德教育,为发挥科技对人的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提供道德航向,改革教育体制,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不断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藏区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我国中东部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藏区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机制由于为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具有多元化和初级化的发展特征。藏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应该注重发展自身特色;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高原特色经济;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发展绿色城镇。藏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还应注意传统和现代这两个文化要素的融合,才能走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充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经验,并分析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而提出的崭新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发展的实践品格、邓小平发展目的论和邓小平的全面协调发展论,是对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根本,两个发展”,即以人为本的有序发展和创新发展,以人为本是发展目的,创新发展和有序发展是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大学的自主权未能有效发挥,师生的自主意识未能充分调动,缺乏凝聚师生共识的战略规划。大学章程建设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两者共同建立在“以师生为中心”的基础上,章程通过赋予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挖掘高校主体潜力来实现创新发展,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和健全制度体系来保障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理论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道路。只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和最新表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在发展的地位、发展的理念、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标、发展的要求、发展的方法、发展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上全面创新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 40 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和发展模式纷繁复杂,城乡关系的变动塑造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资源条件和发展空间。 文章从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和集体经济发展重要政策的视角,以城乡关系的四个发展阶段对比,分析集体经济的发展轨迹。 集体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每一阶段都具有各自的形式与特征。 2012 年至今的新发展阶段,集体经济再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基础逐步具备,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进行制度和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实践证明,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参与。只有做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职业院校与企业发展相联合,才有可能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发达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因此,系统梳理国内外区域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相结合的理论和经验,找到适合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路径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学者一般将发展主义划为三类:拉美型发展主义,东亚型发展主义和西方型发展主义。发展主义自身固有的生成背景和否定意涵使学界普遍持一种反思的态度,目前对发展主义的批判包括哲学反思、生态反思和新发展主义三个层面。摆脱"就事论事式"和"全盘西化式"的研究态度和水准,进而转入"形而上学式"和"自主创新式"的理论探索,这是国内的发展研究需要进一步着力的方向,包括三个方面:将发展主义历史化,积极寻求另类的发展和构建新的发展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是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协调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加入WTO后,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在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下,坚持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民转移组织化等“五化”联动,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建设新农村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但目前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存在着若干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对如何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把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加以思考,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韩国发起的新村运动成功地解决了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的问题,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为韩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创造了“汉江奇迹”.2010年我国提出了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的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由于我国现阶段与当时的韩国情况较为接近,中韩两国的经济模式与文化传统相似,韩国新村运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伦理精神、增加村民收入、培训新村领导人方面的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予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因此,"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这一国情所决定的.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三农"工作,推动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要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城镇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要深化农村改革,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当前陕南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陕南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是陕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依托资源,面向市场,区域开发,重点突破是其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7.
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和谐。因此,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就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正从传统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换。在这样一个新旧体制转换、利益格局调整的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农村的道德秩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调整。文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解读,论述了新农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转型期农村道德建设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以来,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功,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正向农村地区倾斜,“三农”问题初步得到缓解,我国在总体上进入了“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20.
"复兴农村副业"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日趋衰退背景下诸多复兴农村经济方案中逐渐高涨的一种主张。持论者基于当时中国面临严重国际国内危机大环境下对农村副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复兴农村副业继而复兴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方法与途径,阐述了农村副业复兴的重要意义,反映了时人强烈的人文关怀。"复兴农村副业"的主张对解决当今"三农"问题有一定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