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校固定资产提折旧难度较大,如何才能更稳妥地对其开展管理工作进行了思考:明确高校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分类,对哪类高校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哪类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分类慎重选择固定资产计提方法的观点;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及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操作的难度,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时间上,坚持目前按年或按半年计提一次折旧,随着办学情况的变化,如果教学成本核算需要,再逐步过渡到按季、按月计提折旧的观点;对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归纳了五种方法,力求其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可行.  相似文献   

2.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由国家直接投资购建的。它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服务和取得业务收入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在促进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尤其是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问题,至今尚未妥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本文仅就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计提折旧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众多事业单位已由过去的服务型向产业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部1998年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不要求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是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增,筹资渠道的日趋多样化,尤其是"银校联合"即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建设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已成为高校财务制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也应当同企业一样,定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弥补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发生的价值损耗.  相似文献   

4.
固定资产价值转移主要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法理损益等方式进行 ,本文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新的固定资产准则 ,对固定资产价值转移方式及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折旧调整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购置固定资产采用“实报实销”的处理方式,且不计提折旧,致使固定资产原值和实有价值人为化一,失去了科学管理固定资产的会计基础,加上“重钱轻物”、“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浅议高校固定资产折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折旧是加强经济核算,完善物资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有效措施。本文剖析了我国高校过去未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原因,论述了高校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以及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7.
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都是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 ,折旧是因固定资产的使用而转移的有形损耗那部分价值 ;减值准备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而导致的固定资产无形损耗那部分价值。本质上 ,计提折旧是成本、费用的分配过程 ,计提减值准备是一种资产的计价方法。因此 ,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 ,不应考虑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加速折旧法月折旧额的计提、双倍余额递减法转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后折旧额的计提及减值准备转回后的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高等学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高等学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 ,对市场经济新形势下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以及计提折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那么就不能真实地反映资产和净资产的变化。高校实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校固定资产损耗信息,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准确计量培养人才成本,为固定资产的更新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不计提折旧,这种核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显示出了诸多弊端。为了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本文从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原因人手,分析了高校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创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福生 《南都学坛》2009,29(6):123-125
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借鉴现代会计学理论、产权理论及管理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对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进行研究发现:高校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存在多元性,固定资产的种类进一步细化,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并存。同时,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制定偏低,资产总量核算不准确;不计提折旧,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如何核算没有明确规定;缺少自建固定资产的过渡科目——"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核算口径与企业会计区别太大。因此,应采取一些创新的思路与对策来解决:重新界定固定资产范围及标准,增设"低值易耗品"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对高校除土地和文物陈列品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统一会计核算体系,新建"在建工程"科目,把基建会计核算并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真正反映自行建造取得固定资产的行为;适当调整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计价口径,对高校的对外投资在初始和后续计量时均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13.
固定资产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重要劳动资料。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磨损和损耗价值的补偿。因此正确计提折旧,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合理使用折旧基金,促进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工业比较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私人企业采用什么方法计提折旧是很重视的,有的国家专为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制定折旧法,有的国家作为税法的一部份内容,规定纳税单位采用哪一种折旧方法。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相继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新制度对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固定资产角度,对其核算进行比较,系统对比新制度颁布前后高校固定资产从取得、折旧计提、后续支出等方面核算方法的不同。利用新制度颁布的契机,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真正把新制度的精髓应用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实务中,从而发挥高校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5.
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应重新评价,继续计提折旧。  相似文献   

16.
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的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1999年以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急剧扩大,教育投资逐年增加,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高校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然而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却明确规定,高校设置"固定基金"科目,这意味着我国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种会计核算模式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不利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本文就高校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存在折旧率偏低、计提方法落后;以原值为基础计提折旧,未考虑物价变动影响;折旧的实现数远低于计提数;补偿不足,企业更新改造步履艰难等问题,提出深化折旧制度改革应尽快解决国有资产人格化的代表缺位问题;解决价格变动影响和充分考虑无形损耗以及严格财经纪律,防止制度外流失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主要源于"使用"与"贬值"两个方面。为了符合《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要求,运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计提减值准备来进行双轨制平行核算,挤干企业利润中的泡沫成份,夯实企业资产质量。体现了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利于投资者进行准确的财务分析,并据以判断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一是高校自身发展需要,二是高校管理改革需要,三是校办产业经济核算德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现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购入、自筹基建业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会计核算存在不少弊端。因此,建议改进这些方面的会计核算,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真正体现配比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