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1980~2010年间英语世界的朱熹研究进行了考察。首先,本文介绍了这三十年间英语世界中朱熹研究的概况,包括朱熹文献的翻译、以朱熹为题的博士论文以及以朱熹为题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其次,指出在这三十年间英语世界的朱熹研究中,在对于朱熹多方面的探讨中,宗教学的取径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最后,说明了海外相关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学界的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陆九渊对朱熹的攻击。陆九渊甫一出道就名动士林,但亦面对朱熹学术的压力,这直接导致陆九渊对朱熹的回应由学术的对话转变成理学共同体内部的思想竞争。朱熹取守势,呈现出包容;陆九渊取攻势,决无妥协。在南宋结党已成为客观现实的背景下,学术思想的阐明、知识形态的塑造、理学共同体的认同、权力世界的斗争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致使朱熹所撰《曹立之墓表》引发陆九渊对朱熹的攻击。通过对朱熹的攻击,陆九渊最后判定朱熹思想的核心是老学、话语是禅学、性质是伪学,同时彰显了自己对形而上学的拒斥。  相似文献   

3.
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提供了更详细更具史实的研究,说明了政治斗争在朱熹的思想和道学的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考察朱熹的历史世界,余先生提供了一种替代流行的哲学史研究的新路径,将道学与政治文化联系在一起,对道学家来说,政治文化是比哲学更基础的东西,理解政治文化与党争对于理解朱熹等道学士大夫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熹文化世界的“三统”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文化世界,是一个包括了学、政、俗三个层面的生命统一体。其中学术世界为思想基础,政治世界乃现实追求,日常世俗世界则是最终关怀。三个层面均以圣王相传之道统为精神前提,“三统”整合即是朱熹文化世界的终极理想。  相似文献   

5.
朱熹理学在徽州地区得到传播与实践,逐渐形成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新安理学学派。朱熹就是新安理学的创始人。朱熹理学的精义通过教育得以传播并渗透到世风人情、族规民约之中,对徽州地区和谐社会的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思想学说必然对社会文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朱熹经典诠释学方法的形成原因。通过对朱熹经典诠释方法形成的社会条件以及思想基础的挖掘整理,梳理其对汉代儒家解经方法以及宋代儒家解经方法的借鉴,以期达到更深入了解朱熹经典诠释方法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介绍安徽朱子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众多专家学者关于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和“为民”思想、朱熹道德伦理学说的构建、朱熹哲学的世界意义、《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研究的方法论等方面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8.
从《白鹿洞赋》看朱熹的诗意栖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白鹿洞赋>是辞赋类文学中的精品,在辞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朱熹是诗人思者,他关于白鹿洞的言说也就是他关于人格养成的诗性言说.朱熹的人格极为丰满,其显著特点是雍容不迫,宠辱不惊.这种特点表现在其诗作中就是淡泊而有味,清通而绵长.朱熹一生诗意地栖居于其尚淡而清通的诗歌之中.从朱熹的诗意栖居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之中保持大众化的姿态,诗意地栖居在这变动的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9.
朱熹的《中庸章句》是宋代《中庸》研究的集大成,是朱熹"四书"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朱熹思想体系和宋代"四书"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中庸章句》一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九次近三十年的修正与完善。本文旨在通过全面梳理现有的文献,以考证《中庸章句》形成、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进而为深入研究探讨朱熹的《中庸》学说提供相关依据,为朱熹提出"四书"体系贡献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30年代以来,朱熹著述开始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国家,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朱子学文献的英文译文或译本为数甚少,且朱熹最重要的著作《朱子全书》尚未被全部译成英文。这显然与朱熹在世界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不符。此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翻译家尝试将朱熹著述译成英文。因此,在中国加强典籍外译工作的今天,有必要加强朱子学文献的翻译与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1.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追求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和对统一场论的追求中,确立起他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形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以朴素实在论哲学的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在科学理论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是以他在对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批判性考查中建立的科学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他的“上帝”概念。爱因斯坦的“上帝”是在他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实在”的最深刻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的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12.
就中国传统美学“意境”说而言,其意义域建构追求一种空灵性和生成性,推崇意义域营构的自明性和开放性,注重构筑的自然态势,强调意义域生成的张力和弹性,追求象外之意。这与中国哲学所谓的“言不尽意”、“立象尽意”说的影响相关。“意境”美学思想可以说最早就包含在老子对构成宇宙万物之“有”、“无”一体的“道”及其富有生机活力的描述中,并规定着“意境”所要透过“境”以表现其意义域的开放态势。  相似文献   

13.
建国前沈从文的影响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如何做一个自由的人,从这一点看,沈从文以他的编辑思想、文学主张、文艺创作影响了一大批作家,使他们成为自由主义作家;第二表现为传播了自由主义的文艺思想,以他的自由主义文艺观、文学独立观、以及健康自然的生命观、宇宙观影响和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对海勒遗作《老年艺术家画像》的综合探讨。文章首先考究了小说主人公,老年作家波特视工作和爱情为人生最大乐趣的人生观,继而审视了波特关于文学家、文学生涯、文学创作的思考,然后探索了作家通过天界人间立体交叉的婚姻状况描写而形成的多层面、多视角的婚姻困境展示。文章最后强调该作具有圆熟、广袤、含蓄和隽永的特点,其意义和价值有待于读者的细心体味和时间的长期验证。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与<易大传>论宇宙生成名异而实同.其异有二一是前者讲宇宙生成从道开始,后者从大一开始;二是两者表述不同.其同有三(1)都用数字表述宇宙生成;(2)都用阴阳对立表示天地万物对立;(3)<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与<易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皆讲和气生物,精神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领域中领导学术发展潮流的开创者 ,其思想深度、道德意境和审美情怀都必然超凡脱俗。爱因斯坦就是其中一例。他注重思想的自由创造 ,关注科学的原创性 ,并提出超越个人自我、追求对全人类终极关怀的宇宙宗教情怀 ,并将这种宇宙宗教情怀融入他的科学信念之中。他对宗教、哲学和科学的理解为我们研究科学精神、研究宗教道德情怀以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俄罗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宇宙论对人的生命不朽、人的理想行为以及人的未来提出假设与论证,探讨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作用。费奥多罗夫的复活哲学和索洛维约夫的万物统一论体现了宇宙论的主导思想。《神话》是扎伊采夫创作早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具有鲜明的印象主义色彩。小说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在宇宙世界里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表达了对人的永恒存在和万物统一的理想追求,进而阐释了俄罗斯的宇宙论哲学。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其中关于宇宙起源、天体与天体系统、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学说,揭示了宇宙的物质统一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渗透着唯物论、无神论和辩证法。深入研究康德的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启发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汝芳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被称为泰州学派“唯一特出者”。出生于南城县,一生研习理学,传播理学,门人众多,影响深远。罗氏为南城望族,人才辈出,而汝芳又是其杰出代表。汝芳世居南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因而其生平及其家世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类由自然万物体悟到的至诚率性、众生平等、虚静无为、生生不息之类宇宙精神,与人类的文学艺术有着重要关联。在常常被视为文学艺术通则的真善美的追求中,即隐含着宇宙精神的神髓。在具体作品中,则主要体现于自然礼赞、社会理想与人生追求三个方面。在中外文学史上,许多作家、艺术家,正是凭依“宇宙人格”之素质,得赖“宇宙精神”之光的照耀,才达致了高超的艺术境界,才创造出了具有“天地之大美”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