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比较诗学的研究就是要在研究中贯穿历史的探寻和美学的沉思,将研究结论提高到跨文化的、具有普遍概括性的理论高度。如果说比较文学史的研究意在揭示人类文学的纵向联系,那么比较诗学的研究则旨在揭示人类文学在精神上的相通性和差异性。既然如此,比较诗学研究的范围就不宜限于某些国家或地区之间诗学的比较,而应扩展其研究的视野。我国比较诗学兴起近20年来,基本上局限于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研究,比较和对话仅限于中西之间,对东方文论的研究较为薄弱。然而在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均是世界文学大国,各自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文论,是世界文论的三大源头,而这三大源头中东方就有两个。遗憾的是我国学者对本国以外的东方国家的文论的研究一直较为冷淡,哪怕是对作为源头之一的印度文论的研究也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2.
《纽约时报》与《人民日报》头版风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之中的两份大报。本文以这两份报纸的三份头版为样本,对这两份报纸头版的风格、版型、照片安排及文字编辑进行了比较,从中反映出它们的异同,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小说审美观念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本文选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个特别的小说文本:汪曾祺的《受戒》和阎连科的《受活》,予以比较对照。对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小说审美观念的历史变迁,做一次文学史视角的考察。文章比较了两部作品不同的美学意义及美学根源,并从中总结出当代小说审美观念变迁的经验得失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周易》和《日书》的比较看卦爻辞的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周易》和《日书》用语的比较,重新考释了《周易》卦爻辞“利见大人”、“中行”、“子克家”、“亨”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考察《说文解字》与《助语辞》两书研究成果以及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试比较《说文解字》与《助语辞》对虚词的解释,探讨了《助语辞》与《说文解字》在术语、体例、收词、训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异同,指出《助语辞》对《说文解字》虚词成果的继承和发扬。虽然两书对虚词的解释研究在词法与语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但对语言学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6.
《史记》小序与《汉书》叙目,均为二书总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人牛运震在《读史纠谬》一书中,对小序和叙目的文字表述作了概括性的比较。对此,学界关注不多。本文受前人启发,对此作深入探讨,从史书内容处置、著者思想倾向和文字表述三个方面,对小序和叙目作了较全面的比较,其所得,或许可以对《史》、《汉》比较研究作一点补充。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论史上前无古人的巨著,<舞论>则是印度梵语诗学的经典之作.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国家,但两书在创作背景、相关问题的讨论及其体例上均存在一定的可比性.但是比较不是最终目的,通过对<文心雕龙>与<舞论>的比较,我们既要促进中印文论的互证、互释、互补,更要善于发掘本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以纠现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在世界文坛失语之偏,并探索建设新的文论话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成功地运用了比较批评的方法。他把《三国演义》与历史著作、唐宋诗词、元曲等进行比较,揭示了《三国演义》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把《三国演义》中人物与历史人物进行比较,说明了《三国演义》人物刻画的突出成就;把《三国演义》本身的人物、情节等进行比较,或探讨了《三国演义》人物的鲜明个性,或阐释了《三国演义》情节的"特犯不犯"。这样独具特色的比较批评,对读者深入理解《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后人的小说批评,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柳春蕊 《阴山学刊》2007,20(3):33-38
从史书材料、五言诗在汉代创作情况、对锺嵘和刘勰相关观点的辨析、与《古诗十九首》比较等六方面对《文选》所收李陵诗逐一考证,可以得出结论,《文选》所收三首“李陵诗”应当是李陵作。  相似文献   

10.
杨运庚 《人文杂志》2013,(2):126-128
通过对今文《周书》颜色词的考察,探索了今文《周书》颜色词的类别、意义来源、历史发展以及特点,并与甲骨文、金文、《诗经》的颜色词做了比较,分析了颜色词义的发展变化、颜色同义词、颜色词使用中反映的民族心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波 《兰州学刊》2007,(12):126-129
《新序》、《说苑》是刘向编撰的两部历史故事集,每部书中都有一些故事与《韩诗外传》所载内容大体相同.文章通过对这些故事中同题异旨,即叙述内容相似、主题立意不同的篇章进行比较,从而疏理出故事类编体裁的演进轨迹和编辑原则,并对刘向个人的审美趣味做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班固在<汉书>中把古代的阴阳五行观念和儒家的"五常"结合起来,从汉代人比较关注的一个独特视角,探究人的性情,讨论政治伦理,对<诗经>做出了不少别有深意的解释,揭示出当时人的灾异信仰、吉凶观念以及伦理思想等等,让人看到了古人丰富复杂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就方法论而言,班固以阴阳五行观念解<诗>,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韩非子》形容词活用现象,重点研究了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用法。运用统计、比较等方法对《韩非子》中形容词活用现象作了相对客观的统计、分类;并且对形容词的某些活用现象作了探讨。通过对《韩非子》形容词的研究,比较客观地揭示战国末期汉语形容词活用的使用情况、特点以及运用特征,为我们了解《韩非子》和其它先秦典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修订中对公司债券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对债券发行主体、发行的积极性条件和否定性条件、发行程序中申报材料和公告文件都作了更完善的规定.但是,把我国公司债券法律制度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司债法制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公司债券法律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5.
《新著国语文法》是第一部比较完备的白话文语法著作,书中提出了句本位语法观和以句法控制词类的理论,创建了图解法。该书虽然离开了《马氏文通》的藩篱,但却囿于西方语法普遍理论的束缚。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语法理论和体系基本是对纳斯菲尔德的《现代英语语法》的机械模仿,存在语法理论和汉语事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集韵》基本承袭了《广韵》小韵和反切,音系性质未变,仍属于《切韵》音系的基本范围.《集韵》对新增的字音,尽量地折合入《广韵》原有小韵中,否则以新增小韵的形式来体现.新增小韵又可分为新增填补音系空格、新增重出小韵、新增特殊小韵等三类.解读《集韵》音系应以小韵、反切及字音的全面比较为内容,归纳分析其异同,重视字音异读所反映的音类间的亲疏关系.  相似文献   

17.
柏亚东 《兰州学刊》2007,(11):207-208
《文选》李善注大量引用扬雄《方言》,经考证发现,其中有14例是李善误将郭璞《方言注》或其他典籍作为《方言》而引用的.通过文献比较和分析,对这十四条引文的来源作了推断.  相似文献   

18.
生态女性主义提倡女性在社会和自然中保持独立自主、意识自由、多元发展,这一思潮的提出对探讨女性婚姻观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文章以生态女性主义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以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经典文学作品《逃离》和中国作家萧红的经典作品《呼兰河传》为例,对中加婚姻观中的外在生态和内在生态进行了比较.其中,包括对传统观念、舆论影响、原生家庭三个外在维度和对女性性格、面对冲突两个内在维度的探讨.中加婚姻观各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生态女性主义中所提倡的女性独立自主、理性发展应该得到重视和鼓励.  相似文献   

19.
祝捷 《江汉论坛》2012,(4):59-61
张湛《列子注》是东晋时期的一本重要、但内涵和观点都比较潜藏的学术著作。通过对《列子注》中较为重要的第三章题注进行较为详细的文字考查,并通过与慧远《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第三》中的文辞与理论进行对比与解读,我们认为,《列子注》是以道家思想为主旨,主要对佛教思想进行了文字精细而暧昧的评论,对儒家作了简单明确的反对,对篡权者作了强烈而深刻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西游记>中的"比"字句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句式结构,及其和<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中的"比"字句的比较,发现了明朝时期"比"字句的特点.此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汉语史比较句方面的发展演变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