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聚焦知识共享模式和组织间学习共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过程,探究基于组织间学习的产学研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机理,研究发现:(1)知识共享模式与组织间学习均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2)知识共享模式中的个体—个体模式、组织—个体模式通过组织间学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其中,个体—个体模式的中介效应部分成立,组织—个体模式的中介效应完全成立,而组织—组织模式通过组织间学习中的知识获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完全成立。(3)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知识共享模式中的个体—个体模式及组织—个体模式对组织间学习分别有显著和极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知识共享中的组织—组织模式对组织间学习中的知识创造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使用2005年到2016年佛山市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面板数据,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指标与其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测算和评价,研究发现:专利授权数量对佛山市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专利授权数量对佛山市上市公司营运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效应,对佛山市上市公司成长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量对企业经营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为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具有准公共性和不成熟性双重特征,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政策作用机理及效果评价却未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引入动态可持续能力的中介作用和政策敏感度的调节作用,构建政策影响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利用312份来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样本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和调节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路径和效应.研究表明:命令控制型政策对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具有显著负向效应,经济激励型政策与鼓励引导型政策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动态可持续能力在鼓励引导型政策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经济激励型政策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政策敏感度在经济激励型政策、鼓励引导型政策与动态可持续能力之间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这些结论揭示了不同类型政策对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对企业提升其可持续绩效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34个工业行业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不同行业间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FDI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溢出效果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FDI总体上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到国有企业,这种溢出效应却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说明FDI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正面溢出效应主要被其中的私营企业所吸收,国有企业并没有获得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大多基于资源或绩效,但这只能间接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际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直接地通过企业创新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来表现,因此,可以借鉴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来辨识技术创新能力;而且,可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分为从低到高的5个等级:初始级、规范级、战略级、优化级和协同级;当然,不同等级需要不同的管理,创新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以新三板上市的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农业企业参与不同产业化经营模式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公司+农户”模式相比,“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对农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对企业的绩效影响则显著为负,这表明,企业经营绩效受到产业组织模式的影响,且不同的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对农业企业绩效提升有显著正效应,而合作社在产业组织模式中的绩效提升作用没有凸显出来。研究还发现,企业绩效与企业规模和销售收入呈正相关;农业企业的绩效还受到细分行业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企业的绩效优于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处地理位置越好的企业经营绩效越高。  相似文献   

7.
文章使用中国省级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基于system GMM估计方法,从所有制差异角度分析了FDI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某些领域,FDI对国有企业创新具有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对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进一步分析表明,FDI对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通过其与R&D交叉项得到了增强,这意味着非国有企业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能够成功吸收FDI带来的先进技术从而促进了技术创新,部分国有企业的吸收能力较弱,没能通过R&D途径有效吸收内含在FDI中的先进技术而促进其技术创新;第三,只有当内资企业对先进技术拥有足够的吸收能力时,FDI才可能对其创新产生正向影响。文章还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吸收能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信号传递及资金获取的角度探讨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认为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政府资助资金越多,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激励效应越大;融资约束在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政府研发资助通过降低企业内部与外部融资约束的程度,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知识基础和行业竞争性均在高科技行业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非高科技行业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现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组织绩效和保持企业活力的法宝,企业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366家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424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对中国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2003—2014年间中国企业并购后的整体绩效显著低于并购之前的水平,即并购活动在整体上有损企业价值。(2)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因素和制度因素对中国企业的并购绩效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企业内部的资源禀赋和资源利用能力、外部的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参与度都对并购绩效产生正向影响。(3)制度因素不仅对中国企业的并购绩效产生直接影响,还在企业资源能力与并购绩效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除了在主效应中发挥“支持之手”的正面功能,在调节效应中也显现出“掠夺之手”的负面作用。根据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中的多重关系可知:对于本身资源禀赋较好的企业,应当降低政府在其中的参与程度,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绩效;对于自身资源禀赋较差、资源管理能力较弱的企业,政府参与其中则可发挥较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知识溢出过程中时间滞后性的研究,是解决知识溢出测度这一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领域难点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从知识溢出的角度研究R&D过程中的时滞性,对R&D时滞性的影响因素、不同主体表现、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梳理。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测度R&D的知识溢出,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利用2002—2010年间的数据考察了北京地区R&D活动与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高校R&D知识溢出效应存在1年的滞后期;北京高校R&D知识溢出对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带来正的溢出效应,全国企业R&D对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其研发的新产品导致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照政府科技投入执行主体的不同,聚类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类型,并统计比较了企业导向、公共研发机构导向和混合导向三种类型政府科技投入在创新绩效上的差异,分别发现了企业导向科技投入的技术创新效应和公共研发机构导向科技投入的知识创新效应,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针对政府科技投入模式选择和科技投入管理的政策建议.论文工作有助于更为深入的理解政府科技投入对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同时也有助于优化政府科技投入决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知识创新为中介变量,业内竞争水平与替代品替代能力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技术导向与创业企业绩效间关系的整合模型,并以上海市创业基金资助的121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企业为实证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技术导向对创业企业的绩效具有显著影响,知识创新对于技术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且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能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家族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社会情感财富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利用浙江和重庆251家家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检验发现:家族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社会情感财富在家族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即控制家族对社会情感财富保护的增强,降低了家族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文章丰富了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家族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成长实践也具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重网络嵌入”视角,系统分析了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创新中的角色效应,并采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对企业创新网络、中层管理者的角色行为及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三重网络嵌入性特征,行政网络、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中层管理者在其中扮演着中介角色。  相似文献   

16.
以制造企业样本为数据来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用户特性、制造商特性和参与障碍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户特性、制造商特性与参与障碍具有显著影响;用户特性、制造商特性和参与障碍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高校学生管理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管理绩效的影响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东北13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随机调研,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激励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知识共享对管理绩效的影响差异,构建并检验了调节模型。结果表明:在有效激励时,所有的影响路径都显著;在激励不足时,利他愿望和管理经验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不显著。激励越强,知识共享的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高校学生管理知识共享的影响越显著,同时,知识共享对学生管理绩效的影响也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视角审视开放创新行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认为区域内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开放性创新行为通过超本地化效应、多样化效应、协同效应、收益激励效应对区域创新产出有积极作用,并通过构建省际面板EC2SLS计量模型对各类型开放创新活动及区域知识整合能力影响创新绩效进行建模.研究发现:除国内市场技术购买、高校和科研机构外部R&D支出等变量影响不显著外,内向开放创新中的其他变量、外向开放创新变量均有助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高,在其间知识整合能力也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并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撰写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统计数据,围绕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管理和创新的经济绩效等五个要素对辽宁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而技术创新投入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也可能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而呈现差异。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其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其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并不显著,显示出中小企业在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具有后发优势。研究建议,应保障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有效供给,促进中小型企业共性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引导中小型企业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发展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从而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投入对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