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志明 《社科纵横》2006,21(5):167-168
在《兔子跑吧》中,作者厄普代克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主人公———“反英雄”人物,在细致描摹哈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对占美国社会主流的中产阶级的生存状况洞烛幽微。本文认为主人公哈利屡次离家外逃的背后确有因可循,即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思想在这部小说中的映射。结论认为在《兔子跑吧》中,一代巨匠厄普代克受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影响颇深,也可视为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的文学阐释文本。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了分析:孤独的个人及荒诞的世界;个人自由与追求;宗教与信仰。  相似文献   

2.
张亮 《浙江学刊》2002,(2):118-124
本文是对阿多诺《克尔凯郭尔 :审美对象的建构》一书的文本学解读。在阿多诺看来 ,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源头的克尔凯郭尔的生存概念 ,并不是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解毒剂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综合产物 ,它本质上是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内在化。阿多诺对克尔凯郭尔的这种独特解读是建立在他对辩证法的独特理解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安徒生与克尔凯郭尔--安徒生童话的成人读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一禾 《浙江学刊》2001,(6):100-105
安徒生与他同时期的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分享着相似的哲学思绪,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安徒生童话的成人意蕴.安徒生将童话作为一种现代主义表达方式来进行创作,借用童话的"儿童"视角观察情感的细微差别、言说难以言说的信仰和追求,深刻关注现代人的复杂生活.他的童话超越了民间文学范畴的传奇想象,是一种鲜明的个体写作和现代技巧探索.  相似文献   

4.
王齐 《浙江学刊》2006,14(6):20-26
在《哲学片断》中,克尔凯郭尔围绕苏格拉底的"回忆说",就苏格拉底意义上的教师与耶稣之为教师进行了比较,以此揭示了基督教信仰的根本出发点和立场,批判了其生活时代基督教信仰知识体系化及世俗权威泛滥等倾向.在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是西方理念论和求"真"的科学的哲学传统的创始人,但是在克尔凯郭尔眼中,苏格拉底始终是非思辨性的、非学院化的"生活哲学"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克尔凯郭尔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复活"着苏格拉底,因为他所书写的只是非学术性的"哲学片断".  相似文献   

5.
《求是学刊》2015,(5):41-48
莱辛在《论圣灵与大能的证明》一文中提出"丑陋的鸿沟"这一划分历史真理与理性真理的著名意象。通过对莱辛这一论证的重构和对其中重要概念的辨析,并集合克尔凯郭尔、卡尔·巴特、麦克尔森等后世哲学家对此命题的论述,可以发现莱辛对这一意象背后隐藏的重大宗教哲学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本质特征是自由与约束的统一性。基于此,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只能存在于判断和认定案件事实阶段,而不可能存在于法律适用阶段。法官的自由裁量,是指法官判断和认定案件事实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最终受制于案件事实的真实性,而不是受制于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国际社会宗教迫害问题的增多以及美国国内对宗教信仰自由问题的关注,促使美国国会出台<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该法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政府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人权外交的一项重要内容提上议事日程,是美国人权外交新的"增长点".该法的出台标志着后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将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上升到"国际法"层面,从而导致国际社会就宗教问题冲突与对话的加强.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哲学的两条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希腊哲学和犹太-基督教<圣经>所代表的两种文化传统和思维原则的对立出发,论述了西方基督教哲学中以菲洛、安瑟伦、托马斯等为代表的、主张理性与信仰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和以德尔图良、达米安、路德、帕斯卡尔、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舍斯托夫为代表的"信仰主义"思想路线,指出了后者于认识和理解西方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群星璀璨的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宗教哲学家舍斯托夫素以对西方理性的深刻批判和彻底否定精神著称.他不仅继承了索洛维约夫对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理性文化传统的批判思想,通过"在人类灵魂中漫游"发出警醒世人的"旷野呼告".还把这一思想发展到极致:认为要彻底摆脱抽象理性对思维的桎梏,克服思辨哲学对生命的冷漠就必须以"敢想敢为"的创造精神真正的回到<圣经>,满怀信仰,走向上帝即以信仰取代理性、启示取代思辨、耶路撒冷取代雅典.  相似文献   

10.
耶稣基督以拒绝三大诱惑直至走向十字架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人的自由的坚定确认与坚决维护,在根本上也就是对人的自由的无限珍爱与绝对信任.人们对"基督"再临的祈盼,实质上也是对自身自由的向往.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宗教大法官"为代表的"少数人类精英"之所以拒绝"基督"再临,就在于"他们"只相信少数人的自由,而不相信多数人及其组成的社会的自由.如果给予多数人以自由,那么人们将失去一切,包括幸福;只有当少数人接过多数人手中的自由,人们才有可能考虑幸福问题--人们的幸福要以让出自己的自由为代价.实际上,自由与幸福的这种对立是一种虚假的对立.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晚年在<关于人本主义的书信>中对人本主义及其人格学说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与之相比他在<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对康德的人格学说则作了一定的肯定性诠释,阐发了康德对敬之情感的分析、对人格和物的划分所具有的现象学识度,但是也指出了康德的人格学说的局限性.以自由概念为线索我们可以看到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生存论如何突破康德的人格学说.以自律为特征的人格的自由虽然具有超感性的崇高品格,但是具有片面性、现成性,而海德榕尔的生存论则显示了一种创造性的、实际的、整体的此在绽出生存之自由.  相似文献   

12.
王齐 《浙江学刊》2003,(2):16-26
克尔凯郭尔借助假名作者克利马克斯对19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呈现出的世俗化倾向以及它在宗教信仰领域中所带来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他把造成信仰危机的根源归结为哲学理性在信仰领域中的泛滥。为了纠正这种精神领域中的“贫血症”,他首先展开了对自然神学思路的批判,其中重新提及并讨论了贯穿在整个基督教哲学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奥古斯丁主义的一致性。但是在他从宗教虔敬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人当以“单一者”的形象、以内在的激情去追求“上帝”的时候,他把信仰变成一个永无终结的纯粹的个体性行为,这里他的思想表现出了相当的现代性,而且在其内里即有解构神学意义上的信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李步云教授指出,宗教信仰自由问题是人权自由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与宗教问题是很有前途的课题,应该大力开展研究.第二届法律与宗教学术研究会取得丰硕成果:在法律与宗教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督教对近代宪政的重要作用、圣经神学人格到宪法上的人格权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与宗教的关系、部门法中法律与宗教的关系,以及我国当前的宗教政策与法律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探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如何进一步从法治层面保障公民的宗教自由,开放宗教市场,并与国际规则接轨,是我国在今后进一步改革开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于认知中国法院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应该聚焦于“同案同判”及其内含的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要求采把握.“同案同判”的确切含义是“同样案件同样判决”.“同样案件”是指在定性分析上确定待决案件的事实与指导性案例的事实在整体性质上是否涉及相同的法律问题,以及在定量分析上看两个案件的具体情节是否可以视为相同;“同样判决”则是指相同的法律认定以及相应的肯定或否定的法律后果.指导性案例是适用法律的成例,并在此基础上具有生成裁判规则的“法律续造”意义.对指导性案例的价值,不应该在克服所谓的制定法局限以及否定甚至消除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意义上来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圣经》对康德的影响极为深远,几乎贯穿康德思想的始终。对于早年的康德而言,《圣经》教义及其律法主要是借由敬虔教派( Pietism)通过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场合产生影响。康德虽说厌恶课堂上灌输的那种僵硬的敬虔理论,但对塑造着父母良好品性的宗教精神一直抱有好感,且终身念及此事。后期的康德宗教思想主要体现在《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中,在那里康德分别从“根本恶”、基督论( Christology)、教会学( Ecclesiology)以及末世论( Eschatology)四个维度细致阐释了他对基督教核心教义的理解,并给予了极具创发性的改造。对此问题的梳理,有助于了解启蒙时代的思想家是如何理解《圣经》的,进而加深后世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论《断头台》对《圣经》叙事的全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贤 《学术交流》2005,(2):182-184
艾特玛托夫在小说《断头台》中塑造了阿夫季这一耶稣基督式的人物,他以典型的意识流手法,借阿夫季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现实、宗教、善恶的一系列思考。小说中穿插了《圣经》中的很多故事,但他所展现的耶稣基督形象和《圣经》所记载的完全不同,同时也将东正教传统中的典型观念如末日论、基督的受难及复活等放在现代文化背景中加以全新阐释。艾特玛托夫宗教探索的目标是寻找一条拯救堕落的人类和濒将毁灭的世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审美现代性与理性现代性构成了现代性的矛盾与张力,而审美现代性与理性现代性的各自内部本身也是一种悖论性存在。康德、黑格尔、凯尔纳、贝斯特、贝尔、马克思、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尼采、弗罗伊德、海德格尔、萨特、韦伯、卢卡奇、阿多诺、霍克海默、哈贝马斯、吉登斯、利奥塔、福柯、波德莱尔、本雅明等许多西方学者对现代性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依"第二个萨特"之见,黑格尔虽然强调了主体意识的能动性与超越性,但又把主体的现实性与特殊性淹没在客观知识的普遍化与绝对化之中,从而无视个体的真实存在;而克尔凯郭尔虽然坚守了个体生存的特殊性与实在性,却又固守于主观性的不可言说性,从而成为"空洞的主观性";马克思主义则同时实现了对两者的超越.不过,在萨特眼里有两种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他批评了苏联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他认为"活"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可超越性.然而,不管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萨特看来,其存在主义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法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曼  欧超荣 《社科纵横》2005,20(3):82-84
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法官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官制度包括法官资格、法官选任方式、法官保障制度、法官惩戒等。通过对中外法官制度的对比分析,论证我国现行法官制度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弊病。  相似文献   

20.
宪法具有法律的根本特征,法官在宪法性案件中可能会对宪法条文作出某种程度的解释。论文结合国外法官解释宪法的历史经验,在自由裁量权、法官解释宪法的能动性、对法官能动性的制约等方面阐释了法官宪法解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