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鄂渝湘黔交汇的土家族文化地区依然流行着一种丧葬绘画形式,土家人称为"老爷子画",该艺术形式是土家族举行丧葬祭祀仪式中所用的一种道教神像画。它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结合土家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土家族丧葬绘画  相似文献   

2.
徐永斌 《南都学坛》2003,23(4):15-16
南阳汉画图像的构图形式主要有骨架、位置、边框三种,汉画的构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绘画构图形式的发展起到奠基搭架作用。  相似文献   

3.
诗歌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相异而又相通,中国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主动地探索、研究诗歌与绘画的相通相融.诗与画在意境与形式上的完美融合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美学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线"是素描中最直接的语言形式,它主要是为塑造形体服务,但同时又充分体现出独特的韵律特征,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由于素描中的"线"还渗透着画者的情感和情绪,因此"线"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绘画主体的参与,离不开画者的艺术感觉;对"线"这种绘画语言形式的把握应该与画者自身造型能力的培养、情感的表达和创造精神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道教神像画作为一种特殊的道教绘画形式,常用作于水陆道场的仪式。其神像绘画既有工笔细腻之气,又有世俗婉约之美,是道教神仙信仰发展至今的承载者与见证者。时代语境在改变,道教神像画为顺应当下文化创新的大环境,从艺术衍生发展的形式重回现代人的生活。以道教神像画的艺术衍生为研究对象,论述了道教神像画艺术衍生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市场空间,以期探寻道教神像画艺术衍生开发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1.通过黑白绘画形式认识到的视知觉语言;2.认识黑白绘画的发展形式及历史意义,视觉经验到情感体验;3.从视知觉语言的角度讨论黑白画的精神,由视觉经验到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与其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等息息相关,其多元化的民间绘画色彩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笔者根据系统的田野调查,依据在湘、渝、鄂、黔等地域收集整理的土家族丧葬绘画资料,对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色彩的文化内涵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以中国传统“五色观”为切入点,探寻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色彩中的文化特征及内涵。  相似文献   

8.
岩彩绘画曾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所谓"重道轻器"观念之影响,在宋元时期文人画兴起后被逐渐边缘化,至明清两朝岩彩绘画则更加衰微。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有识之士艰难推广得到了美术界的极大关注。岩彩绘画主要材料是具有晶体颗粒的天然矿物色和新岩矿物色,其丰富多彩的色阶变化让人炫目。不同色相的颗粒层层叠加后会产生异常丰富的视觉效果,成功的岩彩作品会自然产生一种悠远、静谧的色彩气质。民间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其肇始于古代镇宅辟邪的门神画,至清光绪年间正式被称为年画,曾是中国城乡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岩彩绘画的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现代岩彩绘画艺术与传统民间年画的气场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9.
毕摩画是彝族古老的传统绘画之一。本文以图文对照的形式佐证了毕摩画是一种线的艺术 ,深入浅出的论述了毕摩画是一种独特的内质结构画法及其审美价值与功能 ,阐释毕摩画是彝族古朴而神秘的原始宗教艺术的延续和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文人画作为中国古典绘画发展至今最主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绘画领域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文人画,在苏轼看来是“士夫画”,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一种不同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派别。文人画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有着文人的气质、情趣及文化追求。所以讨论文人绘画到底产生于何时,怎样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一种普遍认同的思潮,绝不是讨论某一个画家的水平与风格的简单问题。从以往来看,文人画与文人这一阶层的独特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研究文人画的产生与发展,必须回到文人及文人画家本身,解读剖析文人画背后文人阶层的兴起,与文人阶层政治地位的高下对文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这样论述过:“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①可见,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部重要画论和画史著作,早就有了书以传意,画以见形的观点。而素描作为绘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黑白灰单色关系对形的一种阐释,是形与形式的高度完美的结合。素描既是绘画艺术的基础,又具有独立存在的艺术价值,在众多绘画种类中,蛇的艺术特性和形式特性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此,笔者拟就这两方面的特性谈点粗浅看法。一、素描的艺术特性素描的原始含义是“单色痕迹”,是指某种绘画工具在纸上或其它材料上运…  相似文献   

12.
丧礼属人生礼仪中的大礼,土家族在丧葬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习俗。土家族的丧葬绘画形式多样,如纸面绘画、木版绘画和织物绘画等,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李波绘画艺术赏析齐永新翻开李波老师的画集,首先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一种具有不同于一般花鸟画的现代感。细细品味,几乎每幅画都是跳动活跃富有生命力的世界。可以说,他的笔墨技巧、立意构成、形式的创造、语言的运用正在日臻完善。作为...  相似文献   

14.
毕摩绘画是彝族祭司毕摩用于图解宗教观念、祭祀、占卜、驱魔除患的原始宗教绘画艺术,它折射出了彝族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面貌,蕴涵着大量彝族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信息.它所隐含的传统哲学和宗教思想,一直以宗教艺术的方式深远地影响着彝族人民的生活.根据其用途毕摩绘画大致可以分为护法防卫类神图、祭祀神座图、驱鬼除患类木板画和占卜绘画四大类.为适应宗教内容的表达,毕摩绘画在造型、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等形式上形成了一些特点.毕摩绘画具有重要的宗教价值,也有一定的绘画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艺术设计的新语言——论电脑绘画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超强的绘图功能为设计与绘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电脑软件的图形处理方式形成了电脑绘画艺术的特殊语言.电脑作为一种绘画工具塑造出新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与设计师应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作品,开始时是画在一种丝织品——“帛”上面,这样便促使中国画形成了一种以线为主,施以淡彩的绘画样式。在中国画发展的历程中有两件作品特别值得关注:一件是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战国),另一件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丁字形彩绘帛画》(西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是我国的民族绘画艺术中的精华,与西画相比,有其独特的个性,她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性绘画形式,正因为有了这一特性,才使她成为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通过对“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具体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民族绘画的文化精神,也能更好地区分中西绘画的差异,读者能从中体味到形成这一独特绘画形式的根源: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代表着东方绘画的原始因素,在漫长的绘画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的艺术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由于中国画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与其他画种的区别;因而造型手段和表现方法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其造型主要手段是线条.以线条形式表现的绘画,代表着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最坚实的基础,它构成了我国民族绘画风格最基本的艺术形式.没有线就没有中国画.无论描绘什么客观物象,都离不开对线条的运用.因此;历代中国画家都重视对线条的研究.明代邹德中《绘画指蒙》载有“古今十八极,所概括的线描的样式都…  相似文献   

19.
速写一词作为绘画术语,一直有许多习画者理解为是与素描不同的绘画形式,在今天,摄影术的普及和运用,青年学子已不屑于画速写这等手工劳动。本文试从速写的原初涵义出发,阐明速写的真正内涵及其在学习绘画过程中画速写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形式的探索是创造具有丰富表现力、时代感和艺术个性的绘画新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当今,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绘画艺术的创新求变是一个亘古恒一的课题,变通则活,守旧则衰,这是自然的规律。随着思想观念的瞬息万变,题材日趋多样化,新材料和新技法更是层出不穷,因此,对新形式的开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