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已明确定调,“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为2012年楼市调控目标,“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为2012年楼市调控主题。上海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措施,“实现全年新建住房价格稳中有降”。调控目标的实现须以准确把握市场价格走势为前提,基于2011年上海住房价格指数趋势,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调整应强化差别化政策:一是明确并加强对“刚需”的支持,尤其是差别化金融支持;二是对现有的调控政策合理评估,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政策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2.
近期,一些地方对楼市政策所进行的“微调”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加之部分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从之前的“上浮”5%至10%,改为回归“基准利率”等举措,引发了楼市调控政策可能松动的议论。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促房价合理回归这一楼市调控基调并未改变,鼓励自住性需求原本就是楼市调控的应有之义,体现了“有保有压”的政策初衷,与调控的精神和方向并不违背。  相似文献   

3.
非常声音     
“广大消费者不妨暂且捂紧钱包,静观楼市之变。”——对于市民对房价反弹的担心,日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这样表示。  相似文献   

4.
《公关世界》2016,(20):115-116
自从国庆出台楼市“限购令”之后,房价一时不能再升,需求大幅减小,房地产的投资已经无利可投,大量的投资者都在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5.
从国庆节前一天的中央台新闻联播突击播发“房地产调控最新最高指示”,到国庆节后各地方出台“加强版”的楼市调控细则,国内楼市调控掀起了新高潮。最近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宁波、福州、杭州等城市的政策指向可以综合概括为“四限”:“限购、限外、限贷、限价”。一时间,舆论风暴四起,有人认为依然“空调”,有人认为房价要跌,有人甚至觉得利空出尽天高云淡。  相似文献   

6.
中央九部委“十五条”意见公布后,楼市观望气氛甚浓,迟迟未出台的上海实施细则成为买家卖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开发商等待细则相机而动,消费者则期待楼市进一步调价。对此,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教授认为.“十五条”已非常详细,留给地方政府操作的弹性已不大.因此不论上海细则何时出台.短期内上海房价不会再向上拾升.而且外环以外的房屋将面临很大的降价压力。今年年底至明年初.上海楼市将趋向平稳。  相似文献   

7.
2005年趋缓的房价升势使上海楼市走下“稳赚不赔”的神坛,这是否在宣告长达5年的房产景气周期已走到尽头?上海楼市何去何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是否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判断楼市的未来,应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发展楼市的目的,二是楼市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房市在充满争议中又走过了一年。伴随着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从“稳健”到“从紧”,房市运行从年初的惯性上涨,到年中的“井喷”,再发展到目前买卖双方的“僵持”。年终岁尾,不断传来深圳、广州等一些中心城市房价下跌的消息,多年一路上扬的房价“拐点”似乎就在眼前,“欣欣向荣”的房地产市场正遭遇“盛世危言”。  相似文献   

9.
房价走势一直是各界人士预测的焦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2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表示“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随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1个大中城市相继宣布楼市调控政策将延续。面对持续从紧的调控政策,未来房地产行业大势如何,牵涉面很广,值得业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万春  乔博 《安家》2009,(4X):50-63
08年下半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亦难以独善其身。而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环节,楼市也步入寒冬。经过08年的调整,像过山车一样往上直冲的房价被遏制。近期,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效应不断累积,房价逐步回调,市场也有了趋好的势头。相对往年春节楼市的清淡,今年京城楼市局部区域出现了"反季节热销"的局面。事实上,从08年年底开始,北京、广州等地的楼市就出现了自用需求增强,买楼信心复苏的现象。到了春节后,股市渐有"牛"意,更让购房者蠢蠢欲动。楼市的波动似乎在表明:每当房价回落到一定程度,市场的刚性需求就相应释放出来。眼下,楼市"抄底"无疑成了焦点话题。价格是最大的诱因,观望的购房人在等待时机出手"抄底"。  相似文献   

11.
发韧于东海之滨宁波的“限价商品房”,成为继“经济适用房”之后,中国楼市中越来越响亮的一个名词。但限价商品房要达到政府“有利于房价保持平稳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扬, 解决中等收入市民的居住问题”的目标并不容易,搞不好,它又要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2.
高峰 《城市》2010,(4):71-74
房价收入比是指住宅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它是考察城市居民购房能力的一个通用指标。此数值高,意味着城市居民购房能力强;此数值低,意味着城市居民购房能力弱。在现今商品房价格逐年攀升,远远超过普通民众购房能力的时候,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住房保障政策,从而确保“人人有房住”,成为各级政府必须关注的焦点。本文将通过对反映各收入阶层购房能力的房价收入比指标的测算来检验北京市现有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以期对住房保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抑制房价与"房奴"幻想 如今"住房难"已成为造成民生困苦的"三座大山"之一.网民们几乎异口同声指责"住房难"难在房价太高.2005年可谓"房价抑制年",突出表现在对北京、上海飞涨的房价予以重点整治.2006年,紧随"国六条"出台,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发改委、监察部等九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一些人期待的"暴风骤雨"并没从天而降,专家们普遍认为《意见》是对中国楼市的"温和调控",因为"抑制房价上涨过快"并不等同于"抑制房价正常上涨",中央稳定房价的路径选择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相似文献   

14.
骆潇 《职业》2010,(3):46-47
“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和念头,在喧嚣的楼市中、房奴的怨念里,正在变得清晰而可行。房价凶猛,让本来就高昂的一线城市生活成本更加不堪重负。“蚁族”开始有点待不住了。“北漂”开始漂得有些晕乎,更有一些发展得不错的白领也开始回归二三线城市,享受悠闲轻松的生活。在此次调查中,27.4%的人计划“离开大城市,回老家自己创业”……  相似文献   

15.
楼市和房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回顾2010年,中国楼市犹如一部好莱坞大片,可谓波动频频、亦悲亦喜、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展望2011,有人说将是中国楼市的"崩盘年",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预测2011年中国房价将下跌20%,当然,"2011年房价依然要上涨"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17日开始的新一轮楼市调控,已过去一个多月。据报载:各地楼市陷入观望,成交量锐减,但成交均价仍然坚挺,甚至还有不少楼盘不降反升,逆市提价。这两年的房地产调控似乎一直难以摆脱“越调越高”的尴尬。于是推行廉租房,寻求治理房地产长久之策再次便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7.
广东房价近来涨得厉害,而广州、深圳则首当其冲,对此,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林浩坤近日在一次媒体宣传活动中,将近期广东各地房价持续攀升的情况称为“虚热”,建议消费者不妨3年以后再考虑买房置业。房价持续大幅上涨,惹得民怨沸腾。今年4月,深圳市民邹涛率先发起“不买房行动”,呼吁“在近 3年之内不要买房”,以“持币待购、推迟买房”对抗不良发展商与楼市炒家的掠夺。随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79.1%的人支持“不买房行动”。  相似文献   

18.
严锋林 《安家》2007,(10):82-85
"金九银十"是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传统旺季.之所以"旺",是指需求、供应两方均"火",买者愿买,卖者愿卖.但结合今年的房地产总体情况:房价暴涨;早该开盘的项目集体推迟开盘时间;每一个项目开盘时的摇号、排队情形;开盘当天才公布的让人瞠目结舌的价格;开盘盛况下的京城楼市交易量的严重萎缩……"金九银十"这个传统的旺季的交易开始变得"迷雾重重".  相似文献   

19.
刘子莉 《安家》2006,(6):41
北京的房价为什么会在近期疯涨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土地价格,二是房屋本身价格.以朝青板块为例,其地价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但房屋的价格却很高,这是因为其自身的附加值在增长.作为同行,我们非常欣赏这种形势,北京楼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这种标杆型的区域.房价的升值也会带动整个区域的地价增值,但其中有幅度限制.  相似文献   

20.
以画说世     
《中国社会导刊》2010,(34):11-11
许久以来,大家都知道房价贵,都在喊买不起,但楼市依旧火热。有专家在CCTV分析说:银行贷款是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