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取代美国霸权,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1)日本经济内需化引起的贸易盈余减少、产业结构空心化、高消费倾向,将使其未霸先衰;(2)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以及区域化、集团化的国际环境,使其难以成为推行自由贸易体制的领导力量;(3)难以建立以日元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十项法律对策:(一)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迎接新技术革命法律对策的经验的三结合;(二)以法律手段保证科技、经济、社会三者的同步发展;(三)以法律手段保证国家、科研和教学机构、企业三者在科技发展中紧密结合、协力攻关;(四)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三结合;(五)中央立法领导机构、受委托的部门立法起草机构和地方立法机构的三结合;(六)近期、中期、长期立法规划三结合;(七)科技进步的基础性立法、高技术立法和相关性立法三结合;(八)立法中的立、改、废三结合;(九)立法、司法、守法三结合;(十)法制实施、法制宣教、法学研究三结合。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2 0世纪90年代,我们在美国社会学界观察到的情况就是我所说的“中国现象”:( 1 )最优秀的社会学刊物不再质疑“为什么要研究中国”,而是开始刊登中国学研究的文章。90年代,在《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杂志》和《社会力量》上发表了大约40篇有关中国的文章,超过了1 989年以前这三个领军刊物上发表的中国学研究文章的总和;( 2 )美国所有的博士生计划都努力招收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优秀研究生;( 3)在美国排名前30名的社会学系里,几乎每个系都有一些教员在积极研究中国社会。而在1 980年,这些系里只有三名“中国专家”:哈…  相似文献   

4.
1 当代宗教现象(1)在美国社会中 ,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比例很高 ,超过 85 %。 (2 )美国最大的宗教群体是基督教群体。在基督教中有现代派 ,也称自由派或开放派 ,但他们开始衰落 ,而保守派却一直在增长。 (3 )美国人对东方宗教、东方神秘主义感兴趣的人数在增加 ,但由于他们只是参与活动 ,而不是登记的成员 ,很难确定他们的人数。 (4 )在宗教群体中 ,基要派力量在加强。在美国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都变得更为保守。 (5 )社会上宗教、科学、健康三方力量合成化 ,组成“新时代运动”。2 新兴宗教在美国发展迅速的原因(1)社会因素  由于美国…  相似文献   

5.
象所有的理论一样,世界体系理论的形式是由其形成的社会环境条件所决定的。特别是它带有起源于美苏两极高度对抗的冷战时代的印记。既然现在冷战时代已经结束,就应对世界体系理论进行修改,以便克服由它所造成的一些问题。冷战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是大多数社会在组织自己的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只有有限的选择。美国企图恢复货物、资本能根据市场力量自由跨越国界流通的开放性世界经济体系的努力,与美苏的地缘政治冲突完全交织在一起。结果,各国面临着与美国结盟、实行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或与苏联结盟、实行社会主义这两种有限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王淼  颜剑英 《社科纵横》2010,25(11):36-39
冷战结束后,美国企图凭借强大的实力,建立它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形成美国独霸全球的局面。然而,随着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的发展及其国际组织与国际反美力量的壮大,美国在21世纪推行单极独霸战略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国际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鲍大可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 ,美国当代中国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在长期的研究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国学思想。这一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 1 )强调中国的独特性 ;( 2 )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 3 )认为了解中国历史是理解当代中国的关键 ;( 4 )注重借鉴各种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8.
美国社会学会1983年8月31日至9月4日在密执安州底特律市举行第78届年会。提交会议的论文有近两千篇。会议分科目进行。这些科目是:(1)老年学;(2)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3)社区:(4)历史的比较;(5)犯罪社会学;(6)教育社会学;(7)环境社会学;(8)家庭社会学;(9)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0)医学社会学;(11)方法学;(12)组织与职业;(13)世界系统的政治与经济;(14)人口;(15)种族与少数民族;(16)性与性别;(17)社会心理学;(18)社会学实践;(19)理论社会学;(20)高等学校本科教育;(21)世界冲突。这个科目分  相似文献   

9.
贺伟华 《社科纵横》2005,20(6):118-119
冷战时期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地进行核军备竞赛,核恐怖成为悬挂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为争夺在欧洲的核优势,1977年底苏联开始在其欧洲领土部分部署新式SS—20中程导弹,导致中导问题出现。为积蓄力量重新夺回对美优势,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积极推动美苏核裁军谈判,并选择中导问题作为推动谈判的突破口。1987年12月8日,美苏签署了核裁军谈判史上第一个全面销毁某一类型核武器的条约———《中导条约》。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七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立法、执法实践及法学研究等视角考察,可以发现影响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七个方面,即(1)对国家、国家机关性质、地位的认知程度;(2)经济政治体制改革;(3)宪政文化;(4)对行政权与司法权之分治界限的认知程度;(5)立法的价值取向;(6)执法质量;(7)法学研究。把握这七大因素是健全和完善中国行政法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旧金山对日和约与战后日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成日 《日本学刊》2001,(6):122-13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根据战前盟国之间达成的协议 ,朝鲜半岛脱离日本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随着美苏冷战的升级 ,战后初期被美苏分区占领的朝鲜半岛不久分裂为南北两部分 ,南部美占区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 ,北部苏占区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本文拟主要探讨日韩之间围绕对日媾和问题的外交攻防以及《对日和约》的签订对战后日韩关系的影响。(一 )韩国方面参加对日媾和会议的要求韩国方面提出参加战后有关对日处理的会议的要求由来已久。早在 1 94 6年 1 1月 1 6日 ,李承晚就以南朝鲜立法会议议长的名义向美国转达了 (南 )朝鲜方…  相似文献   

12.
李颖 《学术交流》2013,(2):128-132
通过透视分析"美国社区调查"数据,美国文化产业移民呈现下述四大特点:(1)文化产业移民少于其他行业移民;(2)文化产业领域各行业移民分布不均衡;(3)文化产业移民主要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4)各洲文化产业移民从业分布不同。初步研究表明:移民的种族与所从事的行业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的华人可以分为 4部分 :( 1 )集中在唐人街的华人 ;( 2 )在夏威夷的华人 ;( 3)学者与专业人员 ;( 4 )暂居美国的华人。图书馆和信息领域的华人属于学者和专业人员 ,他们大多是在国内完成了学业 ,具有较高学历后移居美国的。以前的中国移民主要是从事劳动和服务业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接受良好教育的华人形成了中产阶级。在 1 965年以前 ,由于美国移民政策的改革 ,中国专业人员移居美国的人数大大增加 ,其中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 2 0世纪 60年代美国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需求很大 ,图书馆工作对许多新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美苏对抗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四种可能性: 在苏联与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对抗消失后,会有什么新对抗能够成为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因素呢?首先,苏联与西方的对抗会不会被南北对峙所取代?其次,随着美国人、东亚人、欧洲人对付苏联的大联合的解体和新的敌意的产生,会不会发生由  相似文献   

15.
一 在探讨90年代国际形势时,先谈谈1980年以来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首先,东西方关系走出了“新冷战时期”的谷底,出现了缓和的趋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长达40年的军备竞赛中,经济上败象渐露。美国在庞大的双赤字重压下,从1986年起沦为债务国。据估计,美国的净外债去年底已达到4000亿美元,到90年代初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美国《商业日报》1988年4月6日)。苏联背着沉  相似文献   

16.
徐蓝 《浙江学刊》2005,(2):77-83
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多个新的力量中心的出现,美国在坚持其全球扩张、遏制苏联的总体战略目标的同时,从尼克松到布什的历届政府不断调整对苏政策,而从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的苏联对外政策则从利用东西方关系的缓和继续向全球的势力扩张转向全面收缩.在以美苏为主要对手的冷战从缓和与紧张并存走向冷战结束的过程中,世界多极化趋势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三中 《探求》2002,(Z1):45-46
当今国际环境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世界正处于深刻的战略格局转换中。所谓格局 ,是指在国际舞台上能充当主角、能对世界形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种力量 (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 )从自身利益出发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当前世界格局的总的特点是 :旧的以美苏对抗为标志的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各种力量分化组合 ,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 ,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只能通过大国之间力量的消长变化自然地形成。世界格局的转换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挑战是全方位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英克尔斯(Alex lnkeles,即《社会学是什么》一书的作者)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讲学。他用经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及其二者的关系。一、社会现代化英克尔斯认为,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制度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在整个社会的宏观层次上分析社会现代化的时候,他运用了因素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经济、劳动、服务、健康和人口五个次因素,并根据西方社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划分现代化社会与非现代化社会的分界标准。这些标准就是:(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三千美元以上;(2)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不超过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五;(3)服务部门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上升,达百分之四十五以上;(4)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超过百分之七十;(5)文  相似文献   

19.
核武器与美苏冷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功 《浙江学刊》2006,78(3):101-107
核武器在美苏冷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它的出现加剧了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增加了苏联的不安全感,是导致冷战起源的一个重要因素。核军备竞赛是冷战的重要内容,并且愈演愈烈。双方都把核武器作为实现自身政治和外交目标的工具,核危机频频出现。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核战争的爆发,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又成为美苏两国的共同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并加速了冷战的结束。  相似文献   

20.
核伦理学     
核理论研究的新内容战后,西方核理论研究,特别是关于核武器与道义问题的研究,曾出现过两次"大浪头":一次是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随着越战的发生和升级,不少西方学者转向核威慑战略理论的研究,其间问世的有基辛格两本堪称为"改变美国战略思想"的代表著作:《核武器与对外政策》(1957年)和《美国对外政策》(1968年);另一次则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事,美国明显地丧失了核优势,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美苏两国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