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捎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渐重视.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采用司法和行政手段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还屡有发生,因而导致了我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及实现与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设定的保护目标还相差很远。这不仅有损法律的权威,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充分认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经营者之间虽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但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经营者以假充…  相似文献   

2.
刘超  姜超 《统计与决策》2020,(6):144-147
为了进一步量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效果,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目标区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文章从金融稳定、金融发展和金融公平三个角度引入我国金融结构指标和互联网金融消费指标在内的15个具体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指标体系,并对我国2007-2016年金融消费者效益保护水平高低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构建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综合指数能够较好贴近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客观事实,各主成分表现也与我国金融市场实际较为相符。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或劳务时的利益和权利。权利,是一个法学概念,利益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确认和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一、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提出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提出和运动的兴起,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逐渐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并引起广泛的重视。二战以后,随着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之间会利益冲突日益加深。市场经济导致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分离,…  相似文献   

4.
李珂 《四川统计》2014,(3):41-43
每年“3·15”消费权益日,四川省都会举办大量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的开展需要在侧重宣传的基础上,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充分调动和发挥消费者参与对商品和服务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在2013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为及时了解四川省消费者对当前消费市场秩序的评价,反映消费者诉求,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开展了2013年四川“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6.
每年3月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是消费者投诉和公关危机集中爆发的阶段,也由此让各个企业进入紧张期,担忧苦心经营多年的品牌由于被央视3.15节目等媒体曝光而受到致命的打击。伴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品牌质量监管的加强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危机公关日益成为品牌的必修课。在这个危机公关越来越常态化和公众化的时代,面对逐渐觉醒的消费者,品牌又该如何应对危机,使企业能够在危机中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7.
2007年注定是银行业无法平静的一年,节节攀升的股市房市极大的激发了人们的投资热情,银行的理财产品空前火暴;伴随着业务量而大幅增长的还有客户对各大银行的投诉:收费过高、透明度差、知情权没有保证……银行俨然成为了消费投诉的新热点。银行投诉的上升和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日益重视密切相关,消费者对银行的要求不仅满足于较高的服务水平,还有更高的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8.
利用宏观统计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文化产业效率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区域间文化产业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甘肃省区域文化产业效率影响显著;甘肃省区域文化产业的管理水平较低,规模报酬状态较差。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甘肃省区域文化产业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信息公司和民间调查机构搞的所谓企业产品销量、市场占有率、开箱合格率等“排行榜调查”五花八门,以盈利为目的进行“黑箱操作”,甚至盗用国家机关名义发布虚假的产品排行调查结果,加上企业的商业炒作,造成信息污染成倍激增。一方面破坏了国家正常的统计工作秩序,影响到国家在其他事物上统计结果的权威性;另一方面破坏了正常公乎的市场竞争环境,扰乱了国家经济秩序,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将质量一般的品牌排到前面,误导消费者,最终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因此,治理虚假排行榜,规范市场调查,当务…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假冒伪劣商品在我国四处泛滥,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文章试图用博弈分析的方法,从打假机制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探讨一些打假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地方性高校核心人才权益保障满意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地方性核心人才权益保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并确定影响地方性高校核心人才权益保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根据相关研究结论对地方性高校核心人才权益保障机制提出合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连市和哈尔滨市实地调查的700份消费者问卷数据,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并选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消费者的可追溯食品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水平整体偏低,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听说过可追溯食品,其中有近一半的人购买过可追溯食品;学历、食品追溯意识、可追溯食品认知水平、个人月平均收入等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的可追溯食品购买行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山东省586个消费者样本数据,以有机牛奶为例,对消费者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行为之间的偏差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借助有序Logistics模型研究了相应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对有机牛奶有自述偏好的被调查者中,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间偏差总体较大。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收入、家中是否有18岁以下的孩子等个体特征以及价格评价、购买便利性、食品安全意识、健康意识与环境意识等因素显著影响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间偏差。供应商应采取相应营销策略,促使消费者自述偏好向现实选择转化,有效开发市场潜在需求。  相似文献   

14.
吴伟伟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1):100-102,107
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消费者行为特征不一样,因此在不同时期消费函数也应有所区别.文章以1978~2004年甘肃省城镇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大致可将整个时期分为两段:1978~1988年和1989~2004年.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两个时期的消费函数模型,通过对两个模型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反垄断法通过阻却垄断行为,保护竞争机制,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最终指向增进民众福祉,捍卫消费者福利——让消费者"以最少的支出购买到数量最多、质量最优的商品,获得最满意的服务。"文章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提高经济效率的角度出发,阐明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甘肃省农牧厅粮棉油高产创建专家组对甘肃省冬播马铃薯进行实地测产,经测定,武都区1.5万亩冬播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2596.83公斤,最低亩产2139公斤,最高亩产达到3343公斤。新上市的马铃薯十分俏销,亩收入上万元。  相似文献   

17.
以有机标识为例,以番茄为拍卖标的物,引入BDM拍卖机制研究不同来源国认证标识的消费者偏好,并通过多项Logit模型探究影响来源国效应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不同来源国有机标识的出价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普遍偏好来自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有机标识,验证了认证标识来源国效应的存在。不同个体特征消费者群体性偏好普遍存在不同倾向。消费者的有机知识与食品安全意识对其偏好选择具有较强影响,而生态意识的影响较弱。来源国效应的差别化,应成为厂商目标市场选择和认证制度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旭 《四川统计》2011,(4):28-29
家乐福、沃尔玛违反诚信原则、违法逐利,自身难辞其咎。该行为反映出的是跨国公司对于中国消费者权益的漠视以及在中国市场违法追逐利益的投机心态。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的内隐认知及营销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英 《统计与决策》2005,(8):125-126
消费者的认知一部分处于显意识的控制之下,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内隐的.消费者的内隐认知对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和态度产生着潜在的、广泛的、深刻的影响.本文借助于社会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消费者的内隐认知机理及其相应的市场心理表现,并分析了对市场营销的几点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不容“李鬼”。放眼全球 ,假冒伪劣商品像“过街之鼠” ,到处遇到狙击。在发达国家 ,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己有五六十年的历史 ;在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建立健全的国家、消费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呼声更炽 ,“打假”行动方兴未艾。美国 :严打网上欺诈据统计 ,假冒伪劣产品每年给美国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 ,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更加猖獗。一年多来 ,在警方和反盗版有关组织的强大压力下 ,美国各大网站也开始加强防范措施。据悉 ,不少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网站都登出了“网上购物须知”。有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