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斯里兰卡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僧伽罗族和泰米尔族是斯里兰卡的两个主要民族。历史学家认为,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的祖先都是从印度北部和南部移居到斯里兰卡岛的。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该岛所处的特有地理位置,斯里兰卡岛逐渐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国家。在岛上中部和南部居住的僧伽罗人中间逐渐形成了与其祖先有很大差异的传统文化;然而,主要居住在斯里兰卡北部地区的泰米尔人,由于与南印度仅一水之隔,来往密切,一直保持了同南印度泰米尔人相同的文化和传统。僧伽罗族和泰米尔族之间在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历史上,这两大民族有时和睦相处,有时却互相仇杀。纵观历史,虽然前一  相似文献   

2.
在南亚的印度和斯里兰卡,泰米尔族是一个主要民族。但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也有不少泰米尔人,新加坡就是其中之一。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人等。据1984年的人口普查,新加坡全国人口为252万,其中华人193万,占76.5%;马来人37  相似文献   

3.
1986年1月25日,斯里兰卡政府和印度政府就解决斯里兰卡种植园工人的国籍问题达成了协议。斯方同意给予9万4千名无国籍者以斯国籍,印度则答应接受已申请印度国籍的8万3千人,并同意加速遣返这些人员。从而使这个拖延了三十多年之久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斯里兰卡种植园工人是十九世纪英国殖民者从印度马德拉斯省(今泰米尔纳杜邦)招募来的,因为他们是泰米尔人,所以又称为“印度泰米尔人”或“泰米尔劳工”。种植园工人及他们的国籍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他们的处境如何?斯印两国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什么意义?一纸协议是否能一帆风顺地彻底解决问题?这是本文所要叙述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泰米尔人是一个跨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泰米尔人属达罗毗荼人种,是其中最大的一支。泰米尔人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他们居住在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估计,全世界的泰米尔人约有6,000万。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从一朋友处借来一本泰米尔文书,名为《海外泰米尔人》。作者是印度泰米尔纳杜邦坦焦尔泰米尔语大学外国留学生泰米尔语教育系主任 S·纳加拉坚教授(Dr·S·Nagarajan)。该书1979年由泰米尔语大学出版社出版。它问世虽已数载,但对孤陋寡闻的我  相似文献   

6.
斯里兰卡人口1680.6万(1989年),穆斯林约占7.6%,约100万,由斯里兰卡摩尔人、印度摩尔人、泰米尔人、印尼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组成。他们主要居住在科伦坡、普塔拉姆、加勒、别卢瓦拉、马纳尔和东部的安佩拉、巴提卡洛亚、亭可马里三个区。绝大多数人属于逊尼派的沙斐依学派。  相似文献   

7.
刘艺 《南亚研究》2007,(2):29-32
本文从跨境民族的视角,深入分析了斯里兰卡泰米尔人问题相关各方的责任,指出泰米尔人作为跨境民族的特殊性,是斯里兰卡泰米尔人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南亚是英国人的天下,美国人很少进入,只有一些美国传教士在那里活动,也有为数极少的美国学者从事南亚研究工作,但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印度古代文化和梵文。因此,从总的来说,美国对南亚的了解并不深入,研究也不全面。战后,南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了美国对南亚的重视。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开始对南亚进行全面的研究。语言、文化领域的研究也从梵文扩展到各主要语言和文化领域,泰米尔文化是其研究对象之一。经过40多年的探索和经营,美国在泰米尔文化研究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它的研究力量最雄厚,图书资料最丰富,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最普遍,学术交流条件最优越。泰米尔语的教授是泰米尔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最早开设泰米尔语课程的大学  相似文献   

9.
引言斯里兰卡1983年政局的基本特点是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之间的冲突。从这一年的五月中旬直至整个八月份,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之间的暴力冲突“导致了大约470人的死亡和8,000多起抢劫案。在这场骚乱达到高峰时,约有80,000人居住在政府所设的难民营里。”为什么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的冲突已成为当前斯里兰卡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其历史原因及政治经济背景又是什么?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斯里兰卡这个位于南亚南端的热带岛屿是个天然的地理单位,而其国民却有不同的语  相似文献   

10.
1979年,印度泰米尔纳杜邦对泰米尔语文字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之后,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国也先后仿行,推广使用印度改革后的规范字母。十几年来,要求进一步改革的呼声不断,泰米尔语学者们更是活跃,或著书,或写文,陈说泰米尔语文字之弊端,阐扬文字改革之必需。主张小改者有之,认为需对之动“大手术”者有之,亦不乏主张全面改革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设计出种种改革方案,有关机构亦已制定出下一步的改革方案供政府批准。这是否是泰米尔语文字的一次革命尚难断定,但至少可以说是一种改良,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印度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彼此之间有很大差别,这是印度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在,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情况也是这样。尽管出现种种差异,大致上仍可分为两种类型地区,在一些邦或者一个邦的部分地区,如旁遮普、哈里亚纳、北方邦的西部、古吉拉特和马哈拉施特拉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安得拉的沿海地区、卡纳塔克和泰米尔的南部,农业  相似文献   

12.
在印度现代文学中,描写印度民族独立斗争题材的作品寥若晨星。尤其是在印度独立之前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中,敢于触及这类题材的现实主义小说更是凤毛麟角。阿基兰的中篇小说《女人》就是这类优秀作品之一。小说《女人》创作于1945年,发表在1946年的泰米尔文学刊物《文艺女神》上,并获得该刊举办的小说竞赛一等奖。当时,印度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空前尖锐激烈,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英国殖民统治者已经预感到末日的来临,向印度人民疯狂反扑,正在作垂死  相似文献   

13.
一、协议全文印度共和国总理拉吉夫·甘地阁下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贾亚瓦德纳阁下于1987年7月29日在科伦坡举行了会谈。双方高度重视培育、加强和巩固印度和斯里兰卡之间的传统友谊,并认为,为了斯里兰卡各族人民的安全、幸福和繁荣,迫切需要解决斯里兰卡的种族问题,并消除由此而产生的暴力。为此,双方达成以下协议: Ⅰ 1.双方期望维护斯里兰卡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 2.承认斯里兰卡是僧伽罗族、泰米尔族、穆斯林(摩尔人)和伯格人等组成的多民族多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初,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不断高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体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这时,印度人民纷纷觉醒,掀起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风暴。在这場革命风暴中,南印度出现了一位用诗歌作武器、为民族解放和祖国独立而奋斗的战士,他就是著名的泰米尔族爱国诗人苏比拉玛尼亚·巴拉蒂。巴拉蒂(1882—1921)出生于印度泰米尔纳杜邦提鲁纳尔维利县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原名苏比拉玛尼亚,七岁能賦诗,十一岁即被誉为知识之神——巴拉蒂。青年时代的巴拉蒂深受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拜伦和美国进步诗人惠特曼等人的影响,思想激进,向往自由民主。1904年,巴拉蒂担任《祖国之友》报编辑。由于受到提拉克和西丹巴拉姆·比莱等人的影响,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1907年创办《印度》报,经常发表诗文抨击时政,谴责英国殖民  相似文献   

15.
泰米尔语是达罗毗茶语系中最古老、最丰富和结构严密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至今它不仅在南印度的泰米尔纳杜邦通用,也为居住在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斐济、南非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泰米尔人所使用。泰米尔语是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的民族语言之一,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捷克斯洛伐克一位研究达罗毗荼文化的著名学者卡米尔·兹维勒皮尔(Kamil Zvelebil)说过,我们把泰米尔语称为“世界性语言”,也许并不夸张。  相似文献   

16.
11至 1 7世纪 ,印度教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蔓延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宗教改革运动。由于这场运动鼓吹对神的虔诚崇信 ,强调通过虔信行为而获得解脱 ,故而得名“虔信派运动”( BhaktiMovement)。虔信派改革运动的源头 ,最早可以追溯到 7世纪南印度泰米尔游方僧的虔信思想 ,但是真正形成运动 ,还是由 1 1世纪著名吠檀多大师罗摩努发起的改革开始 ,从南向北发展 ,断断续续 ,一直延续到 1 7世纪 ,大约经历了六七百年。一、虔信派改革运动的源头与时代7世纪以后 ,印度南方的印度教非常活跃 ,发展势头强劲 ,涌现出一些新的思想和流派。当时 ,在泰…  相似文献   

17.
汉印语音对比与教学提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地语属印度欧罗巴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通行于印度中部和北部广大地区。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宪法生效,根据宪法规定印地语成为印度的国语,在印度印地语和英语为印度官方语言。现在,印度使用印地语的人数有三亿多,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汉语和英语。除印度次大陆外,在太平洋的毛里求斯、斐济各约有1/3的人讲印地语。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及苏里南等国也有相当数量的人讲印地语。印地语使用的文字是梵文天城体。天城体是一种拼音文字,书写时自左向右。印地语源于梵语,由普拉克利…  相似文献   

18.
李丽  李涛 《南亚研究》2009,(1):77-90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外移民一直就与母国保持着紧密的经济联系,而印度拥有2500万海外印度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海外移民与印度的经济联系尤为突出.海外印度人是印度崛起的重要海外力量,是印度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印度人之所以与印度能保持紧密的经济联系,既有印度政府的政策因素也有非政策因素的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19.
王树英同志的《印度文化与民俗》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去年底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继《印度各邦历史文化》(1982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捧读之际,不禁感叹:功夫不负有心人。《印度文化与民俗》凡26万余言,12章,涉及到印度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语言、风俗、文学、艺术、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包罗之夥,可称为印度民俗的小百科。提起印度,国人大多都知道有此一国,但若问:印度人信什么宗教?(当然,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印度人并非清一色地属于某一宗教的信徒)我们百分之八十的同胞都会毫不含糊地回答:“佛教!”其中包括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答出印度教的人为数不多,至于能同时说出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印度流行的几个宗教的人,恐怕就少得可怜了。原因大抵有两个方面:一是印度传来的佛教对中国影响太  相似文献   

20.
一 经理行制是19世纪印度在殖民地条件下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资本输出稳步上升,欲寻找更多的海外投资场所。那些曾在印度任职告退还乡的英国人更乐意向印度投资。同时,在印度的英国商业资本已经把业务从贸易扩大到工业。这两种英国资本都发现在印度由英国人经营代理商行(Managing agency firms)对它们在印度投资和经营工业很有用处。这种经营代理商行是1833—34年在控制印度商业、银行以及保险业的英国代理行解体后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