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师应把握服装艺术的特点,充分发挥美育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独特功能,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创建最佳的审美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审美享受中,获得知识,培养创造力,成为具有感美、识美、创美能力和真正的审美理想的人,即美的"完人.  相似文献   

2.
美的课堂是以美的教育为境界,以“三美”为理念,以美的课堂评价纬度为标准,通过营造美的课堂氛围,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建设高效灵动的课堂,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和素养,达成美的教育目标。美的课堂特征表现在师生关系和谐美--教与学的灵动美--交流与评价的生动美。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中的美不像自然美、艺术美那么鲜明,也不像社会美那么直观,它抽象、严密,是一种理性的美。数学领域是实施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审美对象。美,满溢于数学课堂与课外活动之中。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美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图形美;一小节或一单元学完后可以通过梳理和沟通,感受数学知识间的逻辑美;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的同时具有充分地表现美、创造美的空间。让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变革.运用多媒体、网络营造语文课堂美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整合课程资源、突破时空限制、进行发散教学,以陶冶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考、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思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大语文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评课文化"不同于"评课"."评课文化"不只是赋予了"文化"两个字,更重要的是,我们想通过一堂课为载体,营造教师群体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和谐的、自发的、严谨的探究、交流和互补的这样一种研究氛围,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利用"评课文化"引领教师个体的专业自觉,从而达到一种人人之向往的"教学相长"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学习数学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可部分初中生却视之枯燥,厌学或不学。究其缘,主要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所谓"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数学史的发展美:包括两个方面1、数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通过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儿童,教材则是从不同的侧面显示着、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它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一系列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它能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即美育,它是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课程富含多元而丰富的审美元素,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并创造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天职.中学语文美育是"慢"的教育,它是一种渗透性的、浸润性的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由于它功在净化、陶冶人的灵魂,其影响力和支撑力更为内在、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持久.  相似文献   

10.
干部间的一团和气容易异化为拉帮结派、附庸依赖、刻意讨好及羊群效应。想要实现干部间一团和气的理性维系,就必须端正"和"之目的,明确"团"之底线,坚持自我之独立性,维系必要之突破勇气。应确保待人态度谦和,待事理性分析;讨论氛围宽松,决策结果慎重;用权恪守原则,事后打成一片;包容不同观点,营造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主战场,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我个人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重点体现以下点: 和谐师生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和谐、民主、平等"为主要特征,在课堂上尽力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友善、关爱"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2.
一、选取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取适当的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李林甫跑官     
跑官现象古已有之,并且绵延不绝.为升官而跑,不免"暗里来,暗里去",鬼鬼祟祟;以跑而得官,因暗淡了一颗丹心,就免不了一些"暗送秋波"之事.一个"暗"字,常令人联想到一个"奸"字.的确,跑官之弊在于"奸".史实亦多有证明.  相似文献   

14.
一篇好的作文,应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从美学的角度讲,作文应是学生把从自然界中、生活中、社会中发现的美告诉别人,让别人去欣赏,是一个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过程。可见,作文实际上就是童心的表达,能让学生用"我笔"写"我心"便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述了美和科学美的涵义,提出了"科普美"的内涵和审美形式。该文认为:大自然之美是第一性的;科技工作者对自然进行美感审视,感受到的"科学美"是理性的、意象的美,是第二性的;科普创作者对"科学技术"进行审美,通过创造性劳动,将"科学美"整合、演绎为感性的、具象的"科普美",是第三性美学作品的审美形式。科普创作的最高境界是"运用文学艺术的心灵与笔触去释读与演绎科学技术",让受众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16.
花信风 《经营管理者》2008,(12):120-120
怕老婆,又称"惧内",四川话叫"耙耳朵".很多男人对这三个字很忌讳,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被别人戴上"怕老婆"的帽子,准会尴尬得脸红脖子粗,继而搜肠刮肚的进行辩解:听到别人怕老婆的时候,则是一副不屑的面孔,先是佯装惊讶地对那个没出息的男人嘲弄挖苦一番,然后语重心长的授之以"打虎之道"、 "驯狮秘笈".在很多人眼里,怕老婆的男人似乎很窝囊,也难成大器.  相似文献   

17.
浅谈师范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科学咨询》2008,(24):92-93
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美的动作,美的情操,美的意境,美的画面无不包含其中,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舞蹈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一篇好的作文,应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从美学的角度讲,作文应是学生把从自然界中、生活中、社会中发现的美告诉别人,让别人去欣赏,是-个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过程.可见,作文实际上就是童心的表达,能让学生用"我笔"写"我心"便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百科之母,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文中包含了很多美学艺术,尤其是初中语文教材,有许多生动优美的语句、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发现、感悟、体会美,形成美的情感、美的德操、美的理念,进而创造美.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我觉得“读”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艺术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创造一种"艺术的"、"美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并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实现教育目的.这种观念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