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M2002出土了一件鸟形盉和一件盘,盘、盉的器主为霸姬,故将盘、盉称为霸姬盘、霸姬盉。盘、盉铭文所记为同一事件,均与诉讼案件有关,内容涉及西周时期的诉讼程序,铭文中首次出现"曾誓",表达对誓约中所立誓词的加强和重申,起到强调和约束的作用。文章对霸姬盘和霸姬盉中的特殊字词进行辨析,对铭文内容的理解作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青铜器研究与安徽古代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安徽考古事业发展很快,发现有铭文的铜器约104件,连同无铭文的铜器计算,估计约达千件以上。自前青铜器研究已成为我省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就青铜器研究,讨论有关我省古代史的几个问题。 一、商殷时期的安徽“淮”、“南土”的问题 “淮”字最早见于帝乙、帝辛“征人方”卜辞,“南土”、“南邦方”和“夷”字最早见于武丁卜辞。对“淮”、“南土”、“淮夷”的解释,学术界并不一至。大体讲  相似文献   

3.
<正> 西周前期文献资料遗留下来的不多,其中有关莱国的则更少.自宋代至令,各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与莱国有关的,有些学者已做过不少研究.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启发下,结合新发现的有关资料,对某些铭文试作些训释,并以此探索与之有关的问题.一据山东黄县王道新所撰《黄县志稿·金石目》载,光绪二十二年,在黄县归城鲁家沟古墓中发现青铜器十余件,其中六件有铭文,即莱伯鼎、旅鼎、?鼎、(辶禹)?、朿卣和戈盉.萊伯鼎:" ?伯作旅鼎:.关于"?"字,释者意见不一.柯昌济先生释"?",即古族名(《(韦华)华间集古录跋尾》);王献唐先生释"华",并谓华是不见经传的小国,华伯乃归城的主  相似文献   

4.
<正> 铜器铭文,前人称为彝器款识或钟鼎文,现在通称金文。古人在铜器上铸刻文字,最初只是自记其名以表示器物归其所有,所以后人把“金”与“名”合成一个字,称之为“铭”。商周有铭铜器总数五千多件,铭文所包含的单字约3500个,目前已能辨识的字约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5年6月底前,郑州地区已公开发表的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有铭青铜器共计有210余件,其中郑州市区出土13件,荥阳出土20余件,中牟出土1件,巩义出土1件,登封出土8件,新郑出土170余件。商代铜器铭文中以族名为主,比较重要的是在荥阳小胡村发现的"舌"铭铜器群。西周铜器铭文内容丰富,多涉及封国贵族,主要出土于郑州洼刘、新郑唐户、巩义等地。春秋战国铜器铭文则以兵器铭文为主,涉及地名、官名、人名、纪年等信息,主要出土于新郑、登封等地。  相似文献   

6.
《巴官铁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官铁盆》是东汉永平七年巴郡官铸的煮盐器,它是三峡盐文化的历史见证。但原物今已不存,唯在文献中留下有关发现此盆的概况及其铭文的若干记载。人们大多以为其器已亡,其铭已没,遂衍生出对此盆铭文及相关名物制度的一些误释,误判。事实上宋代文字学家刘球《隶韵》、娄机《汉隶字源》已将其16字铭文中的14字摹写收录,馀二字之字形亦见于洪适《隶续》的记载中,使之未被历史风尘掩没。现将其铭文逐字辑出,以图恢复其本来面貌,并据有关文献予以详考,以便为深入研究提供较为可信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随着青铜器的大量出土,现已发现两周时期百字以上铭文400篇之多,其中最长的一篇《毛公鼎》铭文长达499字。这些长篇铭文记事完整,叙事清晰,语言简炼,其中可见早期中国文体的发源情况:青铜铭文中祈福的嘏辞,是祝体文学的发源之一;两周时期的"诰"体铭文,与《尚书》六体之一的"诰"体的写作内容和行文方式是一致的;西周中晚期册命制度的建立,催生了"命"体铭文的成熟并形成模式化的写作方式;"铭者自铭",铭文的颂赞本质是中国早期"颂"体文学的活头源水;铭文的箴刺鉴诫功能为古代"箴"体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两周铜器铭文以其记事的生动丰富和写作的不同方式,成为中国古代不同文体的滥觞。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甲骨卜辞中"宜"字的用例进行分析,可知宜字作为名词最初可能含有三种词义,而作为动词则以"举行宜祭"义为核心,有四类用法。以"宜"字的这些用法为依据,可对《作册般甗》铭文解读中存在的分歧加以判断,该铭中的"宜"字应属于"以……宜"的用法,而"人方无敄"则是宜祭所用的人牲。  相似文献   

9.
唐代墓志拥有史料性与文学性的双重属性,对唐代墓志的文学研究应该加强。从撰写者视角来研究唐代墓志,可以发现志文和铭文由不同作者分撰的特殊现象。从实际功用来看,志铭分撰凸显了时人对铭之功用的看重;从文体分野来看,志铭分撰凸显了时人对诗歌这种文体的高度认同。志铭分撰对于传世诗文别集中单独出现志文或铭文的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思路,也向我们揭示了唐代墓志发展的实际情形。  相似文献   

10.
“鼎”是所有青铜器物中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器类,其器型演化多样,形制随时代推移而多变。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的两件扁足鼎形制特殊,为现存商周青铜鼎所仅见。两件扁足鼎上铸有“史”字铭文,结合前掌大墓地出土大量带有“史”铭的器物,探讨“史”族迁徙分布情况及大量出现于泗水流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全国出土商代有铭铜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利娟 《殷都学刊》2009,30(3):28-36
据截至2008年12月底前已发表的商代铭文材料,全国共出土商代有铭铜器6000余件,其中有确切出土地的不过2000余件,以河南出土数量最多,有近1400件,其次分别为陕西、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湖北、辽宁、湖南、甘肃、四川、广西、浙江、天津、江苏、北京、内蒙古、江西、广东等省市.  相似文献   

12.
由于旧有非王卜辞中田猎材料有限,故以往的田猎研究多据王卜辞,而新出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属非王卜辞,其中刻有田猎卜辞者在43版,为我们研究殷商时期王室贵族的狩猎活动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在对花东田猎卜辞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将其与以往的王卜辞和非王卜辞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对其中涉及到的田猎日、田猎地、田猎用词、猎获物、狩猎参加者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使得我们对商朝贵族的狩猎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探讨花东卜辞主人“予”的身份地位,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殷墟甲骨卜辞是我国殷商后期保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完整的殷墟卜辞一般包括前辞、命辞等九个部分.其中"前辞"位于一条卜辞的最前面,它通常记载占卜之日、占卜之人以及占卜之地.在与其他组类卜辞中的前辞形式对比后可知,花东卜辞前辞具有多样化特征,其前辞形式共计有二十五种.认真分析这些多样化的前辞形式,可以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如贞人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某贞"式中等.研究花东卜辞前辞形式,有助干判定该批甲骨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三年三月六日,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平房子公社北洞大队第三生产队社员在村南山坡挖土取石,掘开表土不到半米,发现窖藏青铜器六件,计五(?)、一瓿。其中一(?)有铭文,其余没有铭文。同年五月二十八日,辽宁省博物馆孙守道、郭大顺两同志前往调查,在原坑附近不到二米处又发现窖藏青嗣器六件,计方鼎一,圆鼎二,毁一,(?)一,带嘴缽一。此六件中,方鼎有铭文二处,圆鼎之一及(?)也各有铭文,其他三件无之。  相似文献   

15.
殷墟侯家庄王陵墓区出土有铭铜器81件,今按铭文内容可分为47种,其中大多是用来表示族氏称名。笔者谨将其中的37种铭文分为26组,进行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枣庄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发掘的意义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江村古墓共六座,分两排南北向排列。出土有铭铜器24件。根据所出铭文等相关资料,可以对各墓墓主作出推测,并进而探讨小邾国的建立及其都城所在与疆域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序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所发现之历史文物,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可称空前。商周铜器铭文及甲骨文而外,以战国文字发现为最多。楚国竹简、晋国盟书、曾侯乙墓之器铭、中山王(?)墓之器铭,皆为研究战国文字有系统之珍贵资料。海内学者已先后发表论著。今读张守中同志编写之《中山王(?)器文字编》,其征集资料之全,摹写文字之精,成书传播之速,为网罗一国文字之第一部字书,信难能而可贵矣。余意晋、楚、曾三国文字,如有同志分别辑为文字编问世,将使读者明辨某国文字之特点,对于研究战国文字,便利多矣。即以中山国文字特点而言,如大鼎:“早弃羣臣”,早作(?),从旦为义符,以枣为音符。周敔(?)有早字,鼎文不用早字而创(?)字。方壶:“遂定君臣之位”,  相似文献   

18.
鄩仲匜是出土于春秋时期墓葬的一件有铭青铜器。对铭文所载撰内容,历来有诸多学者对鄩氏族存在持有较大争论。鄩仲匜铭文的正确诠释与解读对于研究商周墓葬中的青铜器组合演变、鄩氏的渊源、地望以及各方国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历组卜辞中的"日月有食"卜骨根据历组卜辞的分类分群,从其字体特征看,应属历组二B类丙群,时代上应属祖庚后半期."日、月有戠"卜骨分"日有戠"和"月有戠",前者次序由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到二B类丙群;后者属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两者时代为祖庚中晚期.  相似文献   

20.
刘一曼 《殷都学刊》2008,29(3):5-12
80年来的殷墟考古,发掘出35000多片刻辞甲骨和有铭青铜器600多件,为商代甲骨和金文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研究者将甲骨文晚商金文的有关资料与殷墟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相结合,研究商代社会(如商代的族氏、人物、官制)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