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罪犯作案的手段越来越狡猾,并向专业化、智能化、隐蔽化、凶恶化发展。这给侦察人员分析案情、制定侦察计划、确定侦察方向和范围带来新的困难。由于常见物证日趋难以发现,为了迅速破案,往往通过对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检验鉴定来侦破案件。本文拟就微量物证及其检验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真空技术、显微技术、红外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微量物证的检验手段越来越先进,检验方法越来越多样,检验的结果越来越精准,使得微量物证在揭露和证实犯罪、缩小侦查范围及为法庭提供证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有机定性分析无论在理论研究上或工业发展上都很重要。因以近来发展迅速,尤其在类别反应及衍生物方面。近十数年来,由于 Feigl 提出点滴试验在有机方面的应用,使有机定性分析更有一新的发展方向。因点滴试验这一分析技术可以用简单的设备及最少的样品与时间的消耗,满意的作出半微量、微量以及超微量的试验。近来桥本庸平即用点滴试验法写成有机定性分析一书。从1958年来,Feigl 更提出热分解、热水解、热氨解、热还原及热氧化等作用的点滴试验,这使有机定性分析在发展上更有宽广的道路。这些热解作用,其产物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普及,交通肇事案件越来越多,仅从痕迹物证或微量物证来认定肇事责任的案件日益困难。只有将两者综合利用,才能提高破案率。  相似文献   

5.
论非法物证的可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物证能否作为定案根据,表征着一国的法治文明程度。我国一直对此持肯定态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立司法体制的不完备及认识上的误解。制度建设要考虑制度环境,设立证据排除法则不能盲目照搬或脱离国情,应当在成本和效益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确定具体对策。适当的态度是:不绝对排除非法物证的可采性,但应严格限制非法物证的可采性。  相似文献   

6.
刑事物证检验是用以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项科学技术手段,对与刑事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进行收集、检验、鉴定,用以揭露犯罪和证实罪犯的一门科学。是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专门技术。从现场勘查、立案侦查到破案起诉,都离不开刑事物证检验。侦查活动开始,就运用物证技术手段勘查犯罪现场,发现、固定、提取痕迹物证;在实施侦查过程中,又需要依靠物证技术,判断案件性质,刻画罪犯形象,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使侦查工  相似文献   

7.
药物分析是为药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应用型基础专业课程。药物分析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仪器分析也随之迅速崛起,它不仅解决了化学分析无法解决的难题,更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仪器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其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将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理论教学与药物实验进行了有机的整合,通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含量测定,使学生熟练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并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物证技术的误差控制是质量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物证技术是案件侦破的重要工具之一,任何技术都不能避免误差的存在,只能确定所得结果的误差范围。合理有效地对物证技术的误差加以控制,对侦破案件有着重要的意义。完善物证技术的误差控制,可以有效发挥物证的证明力,保障事实认定的准确与公正。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在常规条件下开展小量化实验的可行性,分别按常规、半微量及微型3种方式对常作的有机制备实验项目进行了对比实验.实践表明,直接从常规实验转向微型实验常会带来诸多问题,若先采用半微量实验进行过渡,再将半微量和微型实验相结合开展小量化有机实验,则是1种较可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犯罪分子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犯罪变得尤为常见,这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刑事侦查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物证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取证工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也促进了我国刑侦司法体制的完善,但当前的刑侦技术在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犯罪活动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文章认为,将区块链技术、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侦查取证工作中,能够突破传统刑侦物证技术的局限,有助于提升取证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提高刑侦工作的效能,最终有效地维护司法权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物证技术的迭代更新,智慧物证将对刑事侦查模式产生深刻影响,智能物证技术同智能化分析系统的融合,能够在视频侦查、生物特征识别侦查及情报数据智能研判中,为打击犯罪行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证据学理分类中,间接证据是理论分析较复杂、规则使用限制也较多的证据种类,但在间接证据的定义中存在着某些歧义与混乱。这些歧义与混乱主要归因于对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分类目的的误解、分类标准的混乱运用和间接证据特征的误读上。通过对分类标准的厘定和间接证据定义的溯源考察,可以对间接证据的定义作出一定的修正,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把握间接证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科学构建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内容结构体系,是培育网络文化的基础工程。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内容结构体系是建立在网络社会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基础之上的,包含促进人的能力发展之网络文化、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之网络文化和彰显人的主体性之网络文化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论“X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的本义是指物质性的实体(实语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意义逐渐虚化,语法化进程加速。目前以“X味”形式产生新词(语法意义上的词)的能力增强。本文试从“X味”结构中“X”的构成类型,“X味”结构的语用功能两个方面对该结构进行全面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能力、语言能力、第二语言(外语)能力和国际汉语语言能力几个概念的层层解剖,逐步勾画出来一个国际汉语语言交际能力的结构模式图。这一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国际汉语语言交际能力由汉语语言知识、汉语言语技能、汉语文化语用能力和汉语语用策略能力等四个主要成分有机结构而成;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两个阶段或者层次,即:汉语基本语言能力的获得和汉语综合交际能力的养成。对于前面两个能力成分和汉语基本语言能力的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我们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后面的两大能力成分和汉语综合语言交际能力,却还没有多少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方面的有效探索也不多见。这一现状,无疑为国际汉语教育教学从业者来带来一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研究实践语境。  相似文献   

15.
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特点.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本文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介绍了作者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并对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光度计/计算机联机系统上利用人工种经网络反向传递算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对五组分有机物混合体系的紫外光谱数据和芬太尼构效关系数据同时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比和研究。结果表明,反向传递模型具有良好的定性分类能力和定量预测能力;偏最小二乘算法的定性分类效果稍差,但定量预测能力优于反向传递算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城的仿生学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与文化如影之随形。中国古代历史名城经历了独特而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形成了东方城市文化的独异特色,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古城仿生学与西方的城市学是分属于两种学科体系,两种思维模式,中国古城仿生学文化起源于城市与天,地,人三者形成有机活性的观念。每一座古城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今天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研究古城的个性,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功利观是在对传统功利观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实现的革命变革,它坚持以集体主义原则为核心,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求利目的与求利手段的有机统一,是坚持人民利益标准的新型功利观。"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的功利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的功利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