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琪 《科学咨询》2007,(4):45-45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小学教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2.
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可以为数学的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让整个数学教学不再显得那么枯燥,让学生在新鲜的教学方法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感受数学的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式各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教学过程之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依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创造最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选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活动,参与实践操作,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5.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初中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就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教学,以此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本文结合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整合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目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数学课堂。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精神;拓宽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手段,使数学问题更形象、生动,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数学文化包含数学之美、数学历史、数学名人、数学名题、数学之趣,数学大奖、数学悖论、数学方法、数学创造、数学应用等内容。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它能使数学教学充满人文气息和情趣,使学生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和乐趣,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忽略了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呆板僵硬的局面,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雷会荣 《科学咨询》2008,(12):92-93
数学文化包含数学之美、数学历史、数学名人、数学名题、数学之趣,数学大奖、数学悖论、数学方法、数学创造、数学应用等内容.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它能使数学教学充满人文气息和情趣,使学生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和乐趣,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忽略了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呆板僵硬的局面,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初中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就是从教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教学,以此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本文结合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整合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目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初中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就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教学,以此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本文结合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整合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目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和应用数学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就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本文结合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整合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目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力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对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数学的生活性和实践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直观性、互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15.
在我市实施的“班班通”工程建设中,我校44班逐步装配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要让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形象生动,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同时,这也冲击着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在我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过程中,发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优势互补关系.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而又恰当地使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就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和谐课堂,使之与生物教学有效整合,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学习,更好地达到生物教学的  相似文献   

17.
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数学史,并指出要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探索精神。那么数学史对中学数学的教学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又应怎样加强数学史的教学呢?以下就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数学史对中学数学教学的作用波利亚曾指出:"看到数学的产生,按照数学发展的历史顺序或亲自从事数学发现时,才能最好地理解数学。"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史首先被看作理解数学的一种途径。它对数学教…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使中师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所谓“有机融合”,其实质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真正地使教师充分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操作,转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路,进行新的更富有成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机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使中师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