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对抽象上升到具体作了具体而深刻的论述。本文就学习《导言》中关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体会谈点认识。 马克思在《导言》中对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作了这样的表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显然,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理论体系的叙述方法,当然也就是《资本论》的叙述方法。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种方法,就不能不弄清楚叙述方法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与研究方法的从具体到抽象中的“具体”和“抽象”的不同含义。研究方法中的“具体”是指生动的直观,即尚未被认识了的感觉“具体”。叙述方法中的“具体”是已经被认识和掌握了的理论“具体”,是被思维“复制”出来的客观存在。研究方法中的“抽象”,是指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叙述方法中的“抽象”是指经济范畴本身规定性的多少,因此它是相对的。货币对商品来说,货币是个具体范畴,商品是个抽象范畴;而货币对资本来说,货币是抽象范畴,资本是个具体范畴。  相似文献   

2.
王峰明  王璐源 《学术研究》2022,(3):29-35+177
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文本来看,首先,既不能把经济学的“两条道路”都看成是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也不能把第二条道路仅仅看成是古典经济学的道路和方法。因为第一条道路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这是研究过程;但第二条道路则相反,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是叙述过程。若没有第二条道路,任何经济学都无法立足于本质和规律对事物做出解释和说明。其次,既不能认为马克思拒斥和否定第一条道路,也不能把两条道路绝对对立起来。因为若没有第一条道路,就无法透过事物的现象表层揭示和把握深处的本质和规律。在此意义上,第一条道路为第二条道路奠定了唯物主义原则和基础,二者共同构成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基础。最后,不能认为第一条道路的“抽象”是包含了经验内容的“特殊”,因而是与现实事物相联系的;而第二条道路的“抽象”则是排除了经验内容的“一般”,因而是与现实事物无关的。因为任何抽象,无论其抽象的程度有多高,都是对现实事物的体现和反映;特别是,抽象程度的差异本身就是对现实事物发展程度的差异的体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中的抽象—具体方法是一个直至今日仍充满张力的经典论题,聚讼已久.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从抽象到具体”阐释为正确的方法,而反对从“具体”出发.但是,这种表述的实际含义却十分复杂,它并不是对具体—抽象—具体认识过程的排斥,所针对的特殊批评对象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而且,抽象—具体具有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双重属性,它从属于具体—抽象—具体的完整过程,同时又是后者合理的叙述形式.  相似文献   

4.
科学抽象法的出现是在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被研究以后的事情。借助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对抽象和具体关系的分析,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逻辑范畴运动的一般形式。在此基础上,他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改造抽象和具体关系的思辨形式,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找寻到社会存在的基础,摆脱了形而上的唯心主义外壳。《〈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具备典型性、总体性和历史性的科学抽象法,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琳 《晋阳学刊》2009,(2):36-39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批判,是马克思在科学唯物史观的视野中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不仅批判了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抽象性质,而且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从抽象的“经济人”思想出发来“对一种他不知道历史来源的经济关系的起源作历史哲学的说明”(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辩护论思想,并由此出发展开了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伦理价值观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是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六十年代前期,我国哲学界曾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当时有人认为这个提法很难纳入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共同规律,于是援引《资本论》第二版跋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区别来加以解释,认为“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叙述方法”。最近在有关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讨论中又重新涉及这个问题。有的文章仍沿袭此说:“事实上,马克思所说的这个方法,在这里仅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①的导言中曾经指出,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在《资本论》②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也提到抽象法的重要。当然,在《资本论》中所采用的方法并不限于抽象法,而是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首先,从《资本论》总的理论体系看来,正如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所指出的,是按照商品——货币——资本的次序来论述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而且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形式。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追溯到商品经济的低级形式——简单商品经济。他从简单商品经济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形态。抽象形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 ,具体形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至第三卷的第七篇中。这一划分既符合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历史发展过程 ,也是马克思总结古典经济学派失足的教训 ,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方法创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结果。这一划分在理论上可回答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些论者对《资本论》的诘难 ,并对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的几种不同意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谈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时指出,“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以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是一种“错误的”方法;而以“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则“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正是遵循着后一条道路,严格地运  相似文献   

10.
社科信息     
《大庆社会科学》2014,(1):159-160
正马克思的资本批判逻辑及启示常江、杨莱撰文指出,《资本论》及其手搞不仅具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性质,而且葆有社会历史批判的实践品格。《资本论》以双重批判的整体视野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发展和现代人自我解放的思想逻辑。马克思对"资本"本质的批判逻辑是通过"哲学—经济学"研究的不断视阈融合实现的。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通过古典经济学的批判性研究,形成了对"资本"本质的自我理解:资本是一种"积蓄的劳动"或"对他人劳动产品  相似文献   

11.
阐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是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的重要维度。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需要从主题转换、根本旨趣及真理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及内容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将现象学主题“意识经验”转换到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分析中,逐步形成了立足于社会现实特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进而在对商品、货币、资本、劳动等物的形态的现象学理解下,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物象化世界”背后,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深层矛盾本质——“抽象对人的统治”;更进一步,“重构新型社会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真理”,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及自由、正义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追求。这一研究进路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之谜”,更展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蕴含的现象学精神对于推进现实历史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实质.从抽象范畴到具体范畴的逻辑叙述顺序,可以使人们由表及里,又由里及表地弄清复杂经济形态的结构,全面地认识经济形态中各个层面的经济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最科学的叙述方法.马克思的<资本论>与黑格尔的<逻辑学>在方法上有着某种明显的内在联系,有着一种批判的继承关系.马克思的<资本论>叙述方法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思维的辩证方法,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有些同志却断定,只有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才是科学的方法,而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则是不可能的。理由是:具体(对事实的表象的具体)是多种关系、属性的规定(即混沌的表象),思维不能从这种具体出发,而只能从简单关系(即抽象关系)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思维具体……等等。并且认为这是符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意的。吴传启同志就是抱着这种看法来解释《资本论》中的范畴上升的过程的。我认为这是片面性的看法,是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意的。又因为这种思维方法是辩证逻辑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所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那里 ,意识形态批判是一种科学的批判 ,这种批判不是逻辑的归化和非历史的谴责 ,它是通过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上升过程实现的。而这个上升过程同时也是把意识形态的现实具体及其运行机制的内在逻辑结构展现于人们面前的过程 ,即逻辑的和历史的相统一的过程。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和逻辑的和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基本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当代学者要么完全否认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影响,要么从三卷通行本《资本论》或其他角度来证明二者的关联,并强调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已点明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再度探寻发端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他通过深入资本逻辑的实体性内容,发现了使“抽象成为现实”的社会历史根源,从而超越了黑格尔。然而,马克思又从“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同一性”以及以“扬弃”的方式对待古希腊艺术等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辩证法同概念辩证法在“一般运动形式”上的相似性。挖掘这种相似性的重要意义在于阐明:其一,辩证法既是实在主体自身的展开过程(逻辑学)又是对此过程的把握(认识论);其二,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和革命本性潜在于其否定性当中。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阐述建立经济学科学理论系统的方法时,精辟地概括了思维发展的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并且指出:“科学上正确的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些关于理论思维的过程,特点和方法的科学论断,不仅给了我们打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宝库的钥匙,而且对我们解决一切认识领域的问题都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教学从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世界观来说,是属于认识领域的。因此上述光辉思想对我们研究教学理论、改进教学工作,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用哲学批判了当时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青年马克思利用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交叉重建”的方法确立了批判的哲学基础:实践的、辩证的哲学人本学。以这一哲学作为批判和解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利器”,马克思发现和揭示了古典经济学的充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立场,找到了批判的入口:批判古典经济学的无批判的前提—具体的经济学范畴。在对政治经济学范畴展开剖析的基础上,马克思实际上开始了对作为古典经济学反映和研究的“实体”———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从而为以后经济和哲学研究作了一次重要的尽管不成功的思想整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首要地是对研究方法的变革.《资本论》 是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探索的光辉典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起点追问、逻辑展开分析、逻辑中介考察全部矗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地基之上.马克思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逻辑起点的"商品"的考察,蕴含着抽象法的完整展开过程,既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也是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统一.中介环节的"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光",是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关键一跃.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马克思贯彻了确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亦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与建构人与世界关系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本质,以往研究者们已经在一般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传统视界内,进行过大量阐释。但是,这一方法作为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它的科学合理性,并不单纯从“叙述方法”、理解逻辑“再现出来的方式”中得到保证。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这一方法是对一定的社会存在的生成结构即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所必然产生的资本的结构及其普遍统治的再现,因而它获得自身科学上的合理性。在《1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在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发展史上,如果说《伦敦笔记》和《经济学手稿》(1859—1858年)中的《货币章》是一个过渡阶段,那么,《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则是最后形成阶段。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即通常所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以下简称《批判》)完成于1858年下半年,出版于1859年6月。该书是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问世前出版的一本主要的经济学著作。恩格斯在评论马克思的《批判》一书时说,这是马克思“多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成果”。“在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有系统地闸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