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总是忠实于自己的时代,力求在作品中反映出时代的脉搏和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来的。因此,他们也往往是历史的探求者和时代生活特质的开掘者,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探索的忠实记录,这种开掘的具体体现,其中必然凝聚着作家的良知和社会理想,熔铸着作家对其所反映的社会人生的评价和爱憎情感,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和强烈的感染,帮助他们去认识历史,体察社会,也启示他们去追求更美好的人生并为之实现而唤起更大的热情。 萧军的长篇小说《第三代》就是这样一部凝聚着作家的心血和深沉的历史探索精神、的力作,是他继《八月的…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理论研究领域,对于某篇稿件进行分析或对某一观点进行阐述的文章颇多,但综合运用美学、心理学、思维学、传播学、修辞学等学科系统地研究一个当代记者的新闻采写风格,在国内尚属首创。白庆祥同志所著的《李尚志新闻艺术风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便是这样一本专著。该书的特色在于: 1.系统性。专著系统地论述了新华社记者李尚志的新闻艺术风格。从采访方法到新闻技巧,从新闻体裁到辞格运用,从新闻理论到写作实践,从美学价值到心理流程等都作了深入、详尽、全面的研讨。使节与节、章与章之间如链条相扣,一环接一环地对总体风格和具体内容进行了剖析和论证。如在《新闻写作中的形象思维》一章中,不仅结合李尚志新闻写作阐述了其形象思维的特点,还详尽地分析了几种常用的表现手法。从而使读者对其新闻艺术风格的形成,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新闻真实性的辩证关系》一节中,作者从绝对真实到相对真实,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还从主观真实到客观真实都逐一作以论述。纵观全书,其脉络清晰,章节顺畅,环环相连,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3.
新闻理论作为学术研究,近年来出版了一批既有学术价值又能指导实践的专著。《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技巧———李尚志新闻艺术鉴赏》一书,就是适用性、创新性、科学性与鉴赏性兼备的一部力作。1.适用性。适用性是实践第一性的反映。纵观此书,每个观点的阐述,每个命题的界定,都?..  相似文献   

4.
《青岛画报》2011,(8):68-69
明信片的历史已经有130多年了。130年,也承载了青岛的岁月变迁。明信片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以便捷的方式、简约的内容传递着温暖的情感。而这在传递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明信片也为我们记录下了历史的痕迹。透过一张张新近发现的沉穆而历经沧桑的明信片,穿越凝固的岁月,我们可以感知过往的历史,因为明信片的承载,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和妻子总认为我们在外出的路途中,所遇到的一些面孔有些熟悉但不知遣姓名的人,对我们的生活并不重要。然而,几年来当我们和一些人,在每星期B早晨、同乘一辆穿过城市的巴士时,渐渐地改变了我们的看法。星期日早晨,不管是下雨下雪,还是酷暑炎夏,我们都聚集在公共汽车站,等候着那辆去教堂的巴士。驾驶那辆巴士的司机,长得接接胖胖的,留着一提小胡子。他总是很宽厚地微笑着,希望他们准确地从钱箱里找出零钱,并且遵守乘车的各项规则。在他的车上,绝对没有人抽烟,或者乱丢东西,说粗鲁的话。一路上,他也很少校喇叭,汽车…  相似文献   

6.
正名字寥寥几字,藏着家族的轨迹和长辈的期盼,令人如沐春风。认识一个人,最先了解到的是他的名字。有时名字从家训族谱来,追根溯源我们知道了先祖的故事;有时名字记录着某些历史的重要时刻,我们被赋予了时代的使命;有时名字藏着父母对我们、对生活的期盼。"始生三月而加名,二十冠而字",取名字从来都是我们人生中一场隆重的仪式。  相似文献   

7.
钟理和的创作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到延续到他生命的终结,前后近20年。尽管他的作品不多,内容也不丰富,但他的独特人生经历赋予其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灵的艺术魅力。他既亲身经历过日本殖民者的压迫,也目睹过大陆沦陷区百姓的悲惨;既饱尝病痛、贫困与丧子的悲痛,也同情社会底层的辛酸与无奈。他作品中流露出的悲情意识,散发着人道主义的人性光辉,是一个时代无尽的悲歌。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喜欢历史。只要看一看畅销书的书目就可以意识到这一点。历史著作吸引我们的原因很多。首先 ,过去是令人陶醉的 ,它与今天有着根本的不同。人们有着不同于现在的行为 ,他们做事的方式也与今天完全两样。他们不拥有我们的技术 ,却具有我们的人性。我们不知道 ,如果处在他们的环境中 ,我们将如何生活。他们的经验丰富了我们对人类经验的了解。其次 ,我们喜爱历史 ,是因为它讲述的故事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事。它的故事中描绘的既有英雄主义 ,也有倒霉和不幸 ,既有十恶不赦的恶棍 ,也有痛苦艰难的时代。第三 ,不仅这些故事经受了岁月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思想与文化的巨人,他对中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洞悉与广泛的文化批判使他的著作已经成为了解和改造中国人及社会的伟大经典。不仅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犹如一颗文化巨星照亮了文坛,成为一代文化人中的精英,即使在后来,甚至整整一个世纪,鲁迅的影响也从未停止过。文化批判的道路上前仆后继,从70年代中后期到世纪末,近20多年中国当代文化中有两个人是不能被遗忘的,那就是王小波和王朔。尽管他们从未声称他们是师承鲁迅或受其影响,但从作品中不难看出,那种大胆挑战权威意识形态的批判性文化行为和言论以及彻底的革…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想法     
《社会》1984,(6)
您好!您一定也看出来了,本刊已开始改版。是的,本刊将逐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改革。因为我们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因为《社会》不能适应改革的历史要求,所以一定要改版;但又因为社会学的成长、作者队伍的形成和编辑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改革将是逐步的。改革的中心是把社会学从课堂和研究室里解放出来,投身生活,面向大众,为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服务。我们想:鉴别和评判社会学学术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应该是看该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发现和回答了社会历史前进所提出的现实课题。而历史是亿万人民正在创造着的,学术作品只有为广大人民(也许首先是他们中文化水平较高的一部分)所喜闻乐见,使人们感到有启发、有帮助,才是好的作品,才算是有好的文风。  相似文献   

11.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 ,男性形象不如女性形象那样引人注目 ,似乎是女性美的光彩将男性遮蔽了 ,以至于男性角色常常被视为一个陪衬 ,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似乎川端康成自己也有这样的看法。在谈到《雪国》中的岛村时他说 :“我想说他不过是塑造驹子的一个道具而已”。1对于《千只鹤》中的菊治 ,评论者也有类似看法 :“菊治象一个空洞 ,作品中其他人、风物穿过这个空洞才使他有了生气 ,甚至可以说 ,他不过是个道具而已。”2然而 ,当我们按照性别把他的人物分成男女两个系列 ,来探悉他们 (她们 )在小说叙述中各自的位置、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时便…  相似文献   

12.
正李如在绘画构图的"势"上颇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这种"势"与韵律、节奏不是外在的,而是渗透到人物的感情中,反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邵大箴综观李如近20年的历史画和军事主题画的创作,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他的艺术创作是以主题不断深化和表达语言的本体性拓进的特征而发展的。在主题性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艺术作品与李如精神的某种契合,同时我们在作品中也感觉到了画家精神的升华和人格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代著名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在诗歌、戏剧、小说和音乐绘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作。他的全部作品构成印度文艺复兴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的一个重要历史侧面,对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文艺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仅在世界各地赢得了声誉,也在我国长期地发生着影响。他的哲  相似文献   

14.
新近散文已经成为纯文学中的一支劲旅,独持的美学光芒照耀着读者的心扉,因而受到了读者的青味。散文的振兴与得宠,与其美学追求的组变不无关系。正是在这种不断流变和完善中,散文比光彩彩地奔向了自己的热烈与辉煌。随着时代的步伐向人类文明的接近,人们对大千世界的认识与把玩越来越清晰和准确,其审美追求也越来越丰富。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将从这种社会生产组织开始,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人们的自身以及他们活动的一切方面,包括自然科学在内,都将突飞猛进,使已往的一切都大大地相形见绌。”①散文作品作为一…  相似文献   

15.
提起新闻,人们总是要说:“新闻是易碎品,今天是新闻,明天就变成了历史。”可是新闻的实践却又在告诉我们另一种事实,一些新闻作品尽管经历了许多时间,但她依然放出熠熠的光彩,她们的价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逝去而被淹没,而是像醇香的美酒一样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五十年代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六十年代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至今还被当作成功的佳作,甚至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这种现象说明一部新闻作品要想经久不衰,魅力永存,其审美价值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就新闻的审美价值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打倒“四人帮”之后,我国的文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巴金等老一代作家一再称赞,新时期文学超过了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人民象是过着盛大的节日,迎来了这个时期的文学。特别当我们目睹过长期动乱给文学带来的荒芜,一旦看到它出现的繁荣景象,不禁从心底里喊出来:“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人们想认识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到生活艺术观社会主义文学这面旗帜一出现,它上面就写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由此而联想到高尔基谈论十九世纪俄国和西欧众多现实主义作家的时候,也曾高度概括他们的一致性。他说,这些作家都是有产阶级的“叛逆者”和“浪子”,他们的作品的基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式的英雄神话与生态伦理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硬汉故事,尤其是<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像英雄神话一样深深根植于我们心中.然而,理性反思后,我们发现这些硬汉在现实中的悲凉与无奈:他们都是精神不败但一无所获的硬汉.探究其原因,我们了解到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命价值取向与他者的生存权利之间,构成了他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思想冲突和内心困感.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期,女性解放的课题被严肃地提了出来,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充任传宗接代工具,在经济、政治和精神上毫无独立可言的历史从此正式宣告结束。这种历史的必然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多元视角与不同层次的再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肖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可谓这类作品的经典伟著。以公开的反传统呐喊为标志的女性的进一步觉醒不可避免地在英国20世纪著名作家D.H.劳伦斯头脑中留下印迹,并为他在文学作品中塑造女性形象提供了必要的参照方位和社会背景。这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散发着新潮的气息,暗契着时代的脉搏。不过,劳伦斯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全部认识活动和交际活动,都和解释这种或那种信号、手势、语词、文学作品、音乐、图画以及诸如此类的符号系统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科学家要解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音乐家要解释他演奏的作品,文学批评家要解释他所分析的文章,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要解释他们所研究的形式系统,美术家也要解释图画等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正2月18日,第5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获奖作品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共有来自128个国家,5775名摄影师,82951张作品参赛,澳大利亚摄影师瓦伦·理查森拍摄的欧洲难民题材作品《新生活的希望》获得年度图片。据他介绍,拍这张照片那天他已在边境累得筋疲力尽,凌晨3点左右他看到这个场面时悄悄按下了快门。为了避免引起注意,也为了避免暴露人物身份,他不能用闪光灯,也不能拍出清晰的人物面部。照片的环境是,一道铁丝网横亘在匈牙利与塞尔维亚的交界处——勒斯凯村。故事所讲的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中有人曾是工程师,于是他们便破坏铁丝网,造出让人得以通过的洞口。一名男子遂将一个婴儿从洞口处送出,抵达匈牙利。弱光下的画面有点虚幻,有点模糊,却不乏回眸一瞥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