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七篇.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天下>,运用贯穿全篇的"道术,方术"之辨,贬斥儒家、墨家、法家等天下"方术",割裂、遮蔽老聃、关尹传承的古之"道术",使之"暗而不明,郁而不发",终篇章对传承老聃、关尹并集其大成的庄子"道术"推尊至极.郭象通过妄断<天下>原文,谬注<天下>义理,又把<惠施>残篇移入<天下>混淆视听,谬解<天下>为庄子所撰,谬解庄子所撰<天下>尊儒尊孔至极.旧庄学盲从郭象,导致<天下>篇旨"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至今.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三篇.<达生>演绎<养生主>义理,阐释庄学俗谛"达道全生"的养生之道,准确全面,更为丰富;同时像乃师庄子一样,对孔子"然于然,不然于不然".由于郭象删去第三章至关重要的斥孔24字,导致旧庄学未能领悟<达生>精义和通篇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五篇.<外物>全篇结构缜密,各章照应精妙.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外物>"杂引博喻""文义不相属""颇琐碎",实属错失佳篇的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4.
"期权"受贿是近年来滋生出的新的犯罪形态.为惩治和预防这种新型受贿犯罪,应当进一步完善对离职以后原国家工作人员从业行为的法律规范,并通过法定程序对<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作出修订;在<刑法>中增加受贿罪的"约定"行为类型,以便为惩治"期权"职务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将<刑法>中规定的贿赂范围由财物扩大为"不正当好处",以同惩治"期权"职务犯罪的现实要求相适应;在<刑事诉讼法>中引入贿赂推定制度,以使我国的法律规定与国际推定及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相衔接.  相似文献   

5.
<史记>有孔子"序"<易传>五篇的记载,但是太史公所谓的"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对这一关键问题,传统易学家和现代学者的解说都不能够令人完全满意.如果以原始材料为基础,从澄清孔子的易学思想本真和梳理<易传>各篇内容入手,可以另辟蹊径说明孔子"序"<传>的准确含义.因为今本<易传>的内容在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在孔子之前已经广泛流传的<周易>解说、孔子的思想、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思想,所以就历史事实而言,所谓"序"字含有三重含义:整理;讲述;肇绪.只有在"序"字的这三重含义上,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可信记载.  相似文献   

6.
"保训"释疑     
"清华简"中首先公布的是<保训>篇.这是一篇内容类似<尚书>的珍贵历史文献.李学勤先生有关<保训>的文章发表后,有人对该篇命名提出疑问,并疑及周文王是否有遗训的问题.根据<尚书>及多种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综合考证,证明周文王有遗训是不争之事实;并从周代礼制和"名从主人"的传统出发,可以论证出<保训>命名并无不当.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四篇.<山木>围绕<人间世>之"间世"义理,准确、圆融、全面地演绎了"内七篇"全部义理,是首屈一指、不可或缺的庄学指南.郭象及其追随者因未能正确读解<人间世>篇名及其臭义,也未能理解<山木>精义,尤其是对第六章"意怠"寓言的谬解,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SA8000标准与中国企业工会的"困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A8000标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关于企业社会道德责任标准对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上,作为一个已经确立了<劳动法>、<工会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该标准所包含的内容本应该是企业工会"维权"的基本内容,然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中虽然大多数都建有工会,但工会的作用却不明显.本文通过一个案例调研,分析了目前我国工会体制中存在的"企业工会主义"(enterprise unionism)问题及其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背景因素,强调企业工会组织必须跟随市场转型而加快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9.
<诸子>在<文心雕龙>五十篇中位列第十七篇,向来被当做二十篇文体论之一,只有范文澜先生提出<诸子>篇在<文心雕龙>整本书的结构系统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并把它与<宗经>并列,作为"文之枢纽"中的一员.本文从<诸子>篇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刘勰对诸子著作的态度入手来看待<诸子>篇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0.
邓晓芒 《学术界》2008,1(3):106-117
2007年,江苏的<学海>杂志第1期发表笔者长文<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批评郭齐勇教授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以"亲亲互隐"为中心>,引来陈乔见、丁为祥、龚建平和胡治洪四位先生的反驳,四篇反驳文章栽于<学海>杂志当年第2期;笔者于该杂志当年第4期又发表回应文章<就"亲亲互隐"问题答四儒生>,对四篇文章逐一作答;该杂志于当年第6期又发表四位先生的再反驳.现在这篇文章是对去年<学海>第6期所裁四篇针对我的文章的再回应,其中有关儒家"亲亲互隐"问题的争论仍是核心,但扩展到如何解读中西经典、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理性和仁德的关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就"亲亲相隐"问题再答四儒生(之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江苏的<学海>杂志第1期发表笔者长文<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批评郭齐勇教授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以"亲亲互隐"为中心>,引来陈乔见、丁为祥、龚建平和胡治洪四位先生的反驳,四篇反驳文章载于<学海>杂志当年第2期;笔者于该杂志当年第4期又发表回应文章<就"亲亲互隐"问题答四儒生>,对四篇文章逐一作答;该杂志于当年第6期又发表四位先生的再反驳.现在这篇文章是对去年<学海>第6期所载四篇针对我的文章的再回应,其中有关儒家"亲素互隐"问题的争论仍是核心,但扩展到如何解读中西经典、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理性和仁德的关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有学者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的不成熟思想,后期则抛弃了这一思想;很明显,这一观点忽视了马克思<资本论>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立足于唯物史现、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而详细地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历史唯物主义与党的建设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结合,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继承与发展.基于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我的将军>叙述了少年维季卡的成长经历,折射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层面母性思考缺失所带来的危害.无独有偶,哲学专著<母性思考--走向和平的政治>对"母亲"的含义进行了新的界定,呼吁"新女性"在追求自我满足的过程中把女权主义和母性思考进行合理结合.两个文本的"互文性"充分表明: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有哲学思想的支撑;把文学作品放在同时代的哲学语境下加以解读将增加文学研究的深度和维度.  相似文献   

15.
"人事与灾异"之"二类"说,是何休通过对<春秋>的归纳和阐发而提出的一种天人学说.这一学说从思想渊源和内涵而言,继承和发展了先儒特别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公羊家言灾异而重人事的思想;从表述形式而言,则是受到了东汉社会普遍援引谶纬以说灾异的时代风气的影响,从而具有浓厚的谶纬色彩;从精神实质而言,则是为了阐明人的行为与历史现实之向的因果关系,同时借助于天的意志对人类历史与现实政治作出批判,以期建立一种和谐的政治历史秩序.  相似文献   

16.
王彬彬先生的<<红旗谱>;每一页都是虚假和拙劣的>和吴义勤先生的<在历史与审美之间——重读<红旗谱>>,这两篇文章对<红旗谱>的不同评价,实质上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评价"十七年"文学?作者认为意识形态的介入确实影响作品的艺术性,也加速了"十七年"文学的传播,促使<红旗谱>等作品成为"红色经典".而文学史一再证明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深度的现实关切和完美的艺术性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石永泽 《北方论丛》2005,(3):119-124
柏拉图"神"的范畴演变说明他并未因采用"通种论"而放弃"目的论",而是对"相"的目的论进行改造,并隐约指涉了以"相"和"奴斯"(理性)合一为特征的"神"的目的论.决不可把柏拉图的"神"与犹太-基督教的"神"(上帝)相等同,但柏拉图<蒂迈欧篇>中对"神"因此的描述几近犹太-基督的"上帝".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是一部军事著作,其中关于战争胜负观有很多精彩论述.不乏辩证哲学思想,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尤其是慎战、尊重客观规律以及调动主观能动性等思想,更是我们今天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掌握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著作中的瑰宝,其中"文武兼治"的管理思想是其理论体系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着重从"文治"、"武治",以及二者的关系上,来深入挖掘<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庄子>内七篇的生死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一是"物莫之伤"与"乘物以游无穷"的逍遥人生理想;二是在<养生主>、<人间世>篇中所表达的保身全生,以尽天年的"顺道尊生"的生命观;三是在<大宗师>篇所表达的不悦生、不恶死的"顺天安命"的生死观;四是通过心斋、外物、外生死与坐忘的具体方法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庄子>内七篇中的生死观思想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所体现的"向死而在"的生死观思想虽然性质不同,但却有相互比照、相互发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