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劝告对方放弃某个观点或改变某种立场,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可是,如果对方不希望劝或者根本就不欢迎劝,怎么办? 请看三个古代的事例。 汉武帝迷信,有一次,一个江湖术士曾一本正经地给汉武帝算了一命,说汉武帝必能长寿,理由是:“人中长一寸,可享命百岁。”汉武帝恰好人中长得挺长,听了此言自然十分高兴,在一旁侍奉的东方朔知道此言不当,就打算劝导一下,可是对方是九五之尊  相似文献   

2.
织呀织呀织毛衣文/小韵图/郭谊刚认识那会儿,为了怕人家日后后悔,我首先招供,把自己的不足—一道来。首当其冲的便是不会干家务更不会织毛衣,让他细细思忖,选择何去何从。没成想我话音未落,君便—一陈词。说到织毛衣,他一脸的不屑:“那都是家庭妇女干的。”他说...  相似文献   

3.
母亲镶牙     
谁说笑比哭好 ?我就怕母亲笑。母亲一笑,露出嘴里仅存的那颗牙,让人看了心酸。要知道,母亲还不到 50岁呀 !  母亲把过早脱牙归咎于外公外婆,认为是遗传所致,这当然是说笑。她一笑,又露出那颗让我难以接受的牙。读中学时候的我就常常想:将来一定要发明一项技术,让母亲长出满口的新牙。   没等我把专利创造出来,四年的大学就读完了。毕业后,我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高兴得无法言表。周末,我欢欣地回到家,把 3张百元大钞举到母亲眼前说:“娘,我喜欢看您有满口牙齿的样子,春节前您就把牙镶好吧。”母亲乐呵呵地答应:“行,…  相似文献   

4.
网友“姗姗”在QQ上与心理师聊起了一件事,她说:前阵子,我从朋友的微信中看到一则转载的小故事。说有一次林肯亲自面试一位应聘者。后来他没录用那个人。幕僚问他原因,他说:“我不喜欢他的长相!”幕僚非常不解地问道:“难道一个人天生长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错吗?”林肯回答说:“一个人40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40岁以后的脸却是自己决定的。一个人要为自己40岁以后的长相负责。”看了这则小故事后,我们科室的同事都在那里议论。大家将信将疑:  相似文献   

5.
爷孙论短长     
正文 《当代老年》2009,(2):31-31
一天,上小学的孙子问我,是尺长还是寸长?我应声答道:“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尺长了。”他又问:“那为什么电视里说‘尺短寸长’呢?”我连忙解释:“尺虽比寸长,但用在不同的地方,一尺也有显得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得长的时候。它用来比喻人或事物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孙子听罢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6.
2001年8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电视台工作,负责一档综合性的文艺节目。国庆节期间,台领导要求做一期成功企业家的专访。    天气已经有些凉意,我一身牛仔服走进了彦东的经理办公室。不知怎地,我一眼就看见了他脚上的那双黑布鞋。采访结束后,摄影师到外面拍一些外景,我对那双黑布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说:“长这么大,我还从未穿过这种鞋呢。是不是千层底儿?”他笑了,说是他妈妈做的。说这话时,他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很难想象,三十多岁的男人还有如此细腻的感情。我说:“你肯定是一位好父亲。”他又笑了。    吃饭的…  相似文献   

7.
鲁礼敏 《老年人》2009,(6):20-21
黄苗子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漫画家和书法家,生性开朗豁达。如今他虽已年过九旬,却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眼睛不大却非常有神,说起话来更是幽默风趣。有人问他:“您这么大岁数了,头发怎么还不白?”他的回答却让人莞尔:“我这是不白之冤啊。”他不仅喜欢逗别人笑,而且自己也特别爱笑,说到高兴处常常是一阵爽朗地笑。为此,他的夫人郁风曾对他说:“你这个人呀,将来怕是笑死的.”  相似文献   

8.
申涛 《老年世界》2006,(19):16-16
老伴很幽默。在有的场合,她故意错读成语,说俏皮话活跃气氛。比如,有人称赞她几句,她就说:“我太飘飘若仙了。”别人说话逗她笑,她说.“我可不敢笑。一笑眼角里的小鱼就摇着尾巴游出来了。”反倒把别人逗乐了。闲谈的时候。同事们向她询句某某人是圆脸还是长脸,她不是嬉笑着唱两句“他的小脸红又圆呀,好像那苹果到秋天”,就是吟两句“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尚未到腮边”。  相似文献   

9.
在末班电车中,我一坐下,身旁的一名中年男人就突然拿出巧克力,微笑着说:“给你。”我不假思索地接受了,接着他询问我的年龄,然后笑着说:“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为什么这么纯真呢?”我想这人真怪,不禁笑了,看到我的笑容,他突然问:“在下车之前,能让我为你画张像吗?”  相似文献   

10.
父亲     
张胜友  李虹 《老年世界》2006,(19):17-17
父亲安详地走了,在他老人家85岁高龄时节。 父亲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英文也颇有造诣。他毕生执教语文课,且在当地学界小有名气。更让父亲自鸣得意的是,据说曾偶然猜中过中考或高考作文试题(也许是瞎猫撞上死老鼠吧)。父亲执教几十年.手腕上永远戴着一块二针半的手表(两根计时计分长针和一根计秒短针),走走停停,停时父亲会抬起手腕摇一摇.同事们嘲笑他:“您戴的是摇表呀?”父亲当即反击:“我是老教师了,上课从不用看表.讲完教案最后一句话刚好下课钟声敲响呢!”直至我大学毕业领了第一个月的薪水,父亲才戴上了儿子孝敬他老人家的一块售价120元的上海牌新表。  相似文献   

11.
大友不大,今年才10岁。 10岁的大友爱上了同班同 学小梅。那是在元旦前,大友跑到书店里精心选 购了一张贺卡,贺卡的画面是一男一女两个小朋友在 高高兴兴荡秋千。蓝天,白云,绿草,红花,漂亮极了。 大友就在贺卡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五个字:“小梅我爱 你。”然后在当天下午,他走到小梅跟前,把贺卡双手 递上,并一脸郑重地说出了跟贺卡上相同的那五个 字。小梅先是一愣,继而就伏到课桌上嘤嘤地哭起来。 大友一脸困惑,说:“小梅你怎么啦?”小梅就哭得更厉 害了。先是旁边的女同学低下头吃吃地笑,继而有些 男同学开始嗷嗷地叫,…  相似文献   

12.
孩提时,儿子扬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起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着。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3.
何桐森 《老年世界》2006,(14):29-29
过完21世纪的第一个元宵节,陈立夫走了。1999年9月,门生故旧及家人为他百龄高寿举行盛大庆祝,贺客盈门,冠盖云集,每个人都衷心向他请教:“您是如何活到一百岁的?”关于这点,陈立夫预先编好一本小册,题目就叫《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  相似文献   

14.
所谓伤心     
来来回回,无穷无尽,他不知自己走了多少趟,是不是还要继续走下去……他突然说:“我给你讲个笑话好不好?”自己先笑起来:“我小时候傻乎乎的呀,尽做蠢事。”一边漫不经心地啜着一杯可乐。那年他上初二,期末考试完毕,有人建议去一家新开的快餐店聚餐,一大群男孩子便欢天喜地骑了自行车冲过去。七兜八转,经过一个巷口,他忽然瞥见“永福巷”,心里一凛,双手同时急捏闸,自行车戛然而止,其他人的车早已经浩浩荡荡大河般从他身边涌过去———他父亲住在永福巷。他一两岁,父母就离了婚,他随母亲生活。五六岁那年,父母为抚养费问题几乎上了法庭,从此,…  相似文献   

15.
黄超人逼婚     
周末一大早,正做着美梦的我就被黄超人的大嗓门吼醒了:“快起床,中午你得去相亲呢!”我嘟囔着:“让我再睡会儿。”黄超人一把将我拖了起来:“快冼把脸,化个妆,不然嫁不出去可别怨我。”“黄超人,我不要嫁人,我要陪你一辈子。”我撒娇道。黄超人笑了,笑得很灿烂。  相似文献   

16.
距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游方僧人结束了他的游历后回到寺中,在叙说了游方的见闻之后问他的师傅“在游历的过程中,弟子有一件事一直不明。弟子遇到地位低下的人中,许多都瞧不起地位高的人,嘲笑他们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而那些地位高的人也瞧不起地位低下的人,嘲笑他们愚昧无知、没有本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交际》2009,(2):27-27
一个朋友在外面偷情被老婆逮到后,出现了很奇特的后续效果,他的老婆哭天喊地地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哪一点不如那个女人;你们看,她那张整容两百次的脸,腿细得像棒棒糖。你们不是不知道,在大学我是系花呀。”  相似文献   

18.
鲁之洛 《老年人》2003,(2):23-23
我是从容而坦然地面对退休的,不曾有过失落感。这与我随着花甲之年临近,有过一些必要的思考是分不开的。年纪老了,就该退休,这是国家的人事制度所规定的。但是突然闲散下来,该怎么度过以后漫漫的日子,这又是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那时,我想得最多的是两个人的话。一个是“文革”时我在农村劳动中认识的一位90多岁的老农。他不在家养老,还成天和大伙一道出工。大伙劝他:“工分是挣不完的,不要再做了。”老人听罢只是笑,半晌才说:“做着健旺些呀!”另一  相似文献   

19.
倾斜的雨伞     
董美维 《老年人》2004,(3):30-30
外公有一头“白加黑”的卷发,还长着一脸的络腮胡子。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我一淘气,他就会用胡子扎我的脸,外婆说他是“怪老头”。我爱听外公讲故事,什么“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他都讲得津津有味。可是,外公每晚只讲一个故事,当我还想接着听第二个故事的时候,他就要我睡觉,早睡早起,我不想睡,外公也不多说,自己便上床去睡了。我拼命地推他,捏他的鼻子,他就是不醒,甚至还打起了呼噜,你说怪不怪?这样一来,我只好跟着他一起睡觉,慢慢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住在外公家的那几年,我整天在院子里玩耍。有一…  相似文献   

20.
平生只遭遇过一次小偷,是在80年代。那天,乘公共汽车从兰州市区出发,到郊区西固去。我站着,拉着扶杆,小偷就来探囊取物。我用手轻轻推开,盯住他,微微一笑,说:“看来这武艺还不行啊。”小偷一愣,也嘿嘿一笑,说:“呃,是吗?”儿子仰起头来,一脸困惑,问:“爸,你在跟谁说话?”我回答他说:“一个朋友想借点钱花。” 儿子还没愣过神来,车已到七里河站,小偷便悻悻而下。 早先曾读过“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先驱的一篇文章,似乎是给穷学生写的,说是你实在没有办法了那就偷吧,只是知道你拉不开脸皮,胆战心惊,又没有武艺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