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老物业企业按照程序退出小区管理后,在小区业委会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建立起来、不能按照正常程序选聘新物业企业的情况下,所在街道办事处一般会从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委托  相似文献   

2.
盛国荣 《社区》2008,(13):22-23
物业管理是物业公司接受业主委员会委托对小区实行物业管理服务的一种有偿服务,是业主委员会与物业企业之间的一种民亨合同关系,是市场规则下的双向选择,是市场行为,不是终身服务。因此,就存在物业企业退出小区管理服务的问题。从天津市河东区近年的物业管理情况看,先后有20余个物业企业退出小区物业管理,  相似文献   

3.
茅佳敏 《社区》2012,(15):20-21
物业炒小区、业主炒物业,如今在不少小区,这样的“戏码”隔一两年就会上演一次。究其原因,一是物业公司服务差强人意,导致小区业主缴费率不足,再加上业委会的不成熟与不健康,更是让小区管理变得“雪上加霜”。业内人士指出,物业服务企业的频繁更换与退出,不仅仅影响了物业管理行业自身,最受伤害的是整个小区的业主。  相似文献   

4.
涂显勤  江虹  崔明军 《社区》2012,(10):20-21
物业炒小区、业主炒物业,如今在不少小区,这样的"戏码"隔一两年就会上演一次。究其原因,一是物业公司服务差强人意,导致小区业主缴费率不足,再加上业委会的不成熟与不健康,更是让小区管理变得"雪上加霜"。业内人士指出,物业服务企业的频繁更换与退出,不仅仅影响了物业管理行业自身,最受伤害的是整个小区的业主。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同样有这么几个小区也经历了物业与业主对抗带来的  相似文献   

5.
汤皓钧 《社区》2014,(18):34-35
物业管理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了解到,目前物业管理存在管理服务难、收费难,这已成为社会的通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物业服务企业服务不规范;另—方面是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只讲权利、不尽义务。由此造成物业服务企业收不到物业费只好降低服务质量,业主对物业服务企业服务不满意便~4'-J物业费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老小区物业管理几乎瘫痪、新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间矛盾纠纷不断,甚至物业服务企业因收不到物业费一走了之、使小区物业管理陷入瘫痪。那么,如何破解小区物业管理难题,日前,笔者来到声名鹊起的江苏省大丰市浦江名苑小区,探索业主自治成功背后的秘诀。  相似文献   

6.
盛国荣 《社区》2011,(16):36-36
目前,在社区物业管理实践中,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缺乏诚信、守约意识,不遵守与业主大会签订的服务合同约定,以收费标准低、收费率低、企业亏损经营、高层住宅欠电费停梯、前期开发商遗留配套问题等种种理由,不履行退出小区预警报告程序,不给业主委员会留出必要的时间组织业主大会选聘新企业,使小区管理瘫痪。特别是高层住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问卷调查和走访的方式对抚顺市的新抚、顺城、东洲、望花等4个行政区住宅小区展开调研,分析资源型工业城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结合抚顺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实践经验,提出完善资源型工业城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对策:改造基础设施,推进准物业化管理;深入挖掘优势资源,实施群众自我管理;完善平台建设,规范物业行业管理;转变物业企业经营理念,实现主体间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程新华 《社区》2022,(7):46-47
海晟名苑小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东北部,是2000年建成的商品房小区,吡邻东二环商务圈和使馆区,小区统计有1906户5700余人,具有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员多、出租户多、外籍人口多、服务要求高、管理难度大等特点。2018年12月31日,原物业服务企业合同到期后撒出小区。2020年12月29日,小区业主通过“北京业主”APP第三轮投票,以业主人数66.03%。面积68.32%的“双过半”比例,成功选聘北京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小区物业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9.
《社区》2022,(7):32-34
商品房住宅小区是我国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后的新生事物,体现了城镇住宅制度的深刻变革。商品房住宅小区在管理上一般都采用了选聘市场化机构即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物业服务”管理模式并由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进行监督。然而,想象中的美好往往在现实中事与愿违,商品房住宅小区的治理问题层出不穷:物业服务企业注重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服务品质、部分业主以拖欠物业费的方式对抗糟糕的物业服务质量、小区公共部分的收益长期被物业服务企业侵占、业委会履职不到位、邻里关系疏离等,“小区病”俨然成为业主不愿意面对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对商品房住宅小区治理的呼吁和企盼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絮子 《社区》2013,(1):38-38
小区被盗率高、卫生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有的压根没有物业,有物业的也不完善,有专业的物业公司来管理成了老旧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以及居民最大的心愿。据笔者了解,收不齐物业管理费、小区居民更换率高、居民与物业公司分歧大等增加了老旧小区的管理难度。  相似文献   

11.
陈凤山 《社区》2012,(30):25-26
说到小区自管,很多人并不太理解。尤其是新闻媒体,很容易在报道中把“小区自管”与“业主自治”混淆。业主自治,就是小区业主们依法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出业委会,由业主们讨论决定小区的物业服务定什么价格和标准。至于在业主大会成立后,如何提供物业服务,《物权法》确定了三种方式:选聘物业公司、其他管理人,还有业主自行管理。其中的自行管理,通常简称为“小区自管”。简单地讲,实行自管的小区,就是不再把物业服务外包出去,而是由业主们自己管理,或者由业主们自己成立起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提供物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饶沛 《百姓生活》2012,(11):25-25
北京市朝阳区在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推行“准物业”管理模式,在治安防范、绿化保洁、维护维修和停车管理等方面,全面提高小区服务管理水平,让老旧小区的居民也能“人人享有物业服务”。朝阳区社会办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准物业”管理的3种模式,并表示居民可通过民主决策机制确定实施哪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高等学校物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对此类企业的社会化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都有巨大影响,因此必须参照社会物业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制定符合高等学校后勤物业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高等学校后勤物业企业人力资源普遍存在组成人员成分多样化、编制情况复杂、员工平均文化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缺乏、人员流动率高,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劳动关系处理方式不统一、缺少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员工晋升机会不平等、缺乏与市场接轨的薪酬管理体系、没有系统的岗位培训体系等问题出现。高等学校后勤物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推进体制改革,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创建公平合理的员工晋升机会,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体系,形成系统的岗位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竞  胡晓 《社区》2010,(22):12-14
自1998年以来,居民住房被全面推向市场,住宅小区的商品化,促使物业服务以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模式进入社区。然而与此同时,物业与业主的纠纷一直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老百姓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投诉几乎占房地产总投诉的85%,而且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物业服务好不好,物业收费高不高,小区公共设施管理如何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积聚矛盾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雍明轩 《社区》2022,(8):34-35
道路宽阔洁净,停车整齐有序,便民服务精准到……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辖区内小区星现的新面貌正是区委社治委将红色物业融入社区治理的成果。近年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全力推行“红色物业”,将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各方力量拧成合力,创新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新模式,走出打通服务业主“最后一米”的新路径,让“红色物业”在管城回族区范围内“迥地开花”。  相似文献   

16.
能够居住在环境整洁、配套设施完善的小区里,是业主们共同的心愿。然而很多社区居民或许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物业服务初期效果很好,过了一段时间,由于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部分业主开始拒交物业费,最后陷入恶性循环,导致物业撤出,小区管理陷入混乱。这样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办法解决呢?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千龙户智慧园小区一期也是个曾被物业弃管的小区,  相似文献   

17.
孟谦 《社区》2009,(28):14-14
小区业主常常问一个问题,花多少钱才能“买”到让人满意的物业服务?北京的一位曾经参与过多起物业纠纷调查的业委会主任表示,凭他掌握的材料分析,物业费在2.7元/平方米·月以上的小区,物业服务才能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水平。当然,这一测算具有主观性,如果按照这一“门槛”,北京的大多数小区的物业服务是不会让人满意的,因为北京的物业基准价仅仅是0.9元。  相似文献   

18.
小区后遗症     
汤礼春 《社区》2012,(4):33-34
我所住的小区在我们这一带是有口皆碑的,不仅环境优雅,物业管理也比较负责。然而住久了,也发现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都与小区建成之初的规划设施有关。物业如果能跟进管理,就能使小区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上升一层,反之,则会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甚至造成麻烦和伤害。  相似文献   

19.
小区后遗症     
阿峻 《社区》2012,(6):33-34
我所住的小区在我们这一带是有口皆碑的,不仅环境优雅,物业管理也比较负氕然而住久了,也发现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都与小区建成之初的规划设施有关。物业如果能跟进管理,就能使小区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上升一层,反之,则会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甚至造成麻烦和伤害。  相似文献   

20.
2011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朗琴园小区因向全体业主发放公共收益,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3年前,该小区因采用信托契约管理物业,被喻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物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