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夏民族早在汉朝之前就以民族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雕刻领域里设计出一个个生动飞扬的朱雀形象。本文以汉代画像为例探讨朱雀的艺术虚拟和成型的历程,就汉代朱雀画像的艺术是善于抓取生命的瞬间,倚石造象,线面结合,追求典型的艺术格调做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最贵的茶     
正十几年前,我去日本,朋友知道我喜欢收藏,遂安排我去一位日本陶瓷收藏家的府上做客。老人仙风道骨,我作为后辈战战兢兢,多少有些手足无措。我们的话题是陶瓷。尽管有语言障碍,但我们还是谈得兴致勃勃。可能老人见我不是滥竽充数之辈,便心血来潮,从内室沏茶一杯,端放在我的桌前。我只瞥了一眼,便惊呆了:黑漆描金托盘上有一只彩瓷小杯,杯小不盈握,薄如蛋壳,上绘  相似文献   

3.
乾陵简介     
乾陵在陕西省乾县城北梁山上,东距西安市80公里,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为唐陵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陵墓。墓建于梁山主峰下,南有二小峰,峰顶各建阙楼一座,造成以山为阙的雄伟气势。墓道两旁分列许多大型石刻:华表、朱雀、翼马、石马以及戴冠束带握剑的侍卫将军十对。近朱雀门处竖有两座通高6.3米的巨碑,西为颂扬唐高  相似文献   

4.
本土化绘本亲子阅读是指家长和幼儿共同欣赏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绘本,通过观看图片、讲述其中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在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与能力的同时,加深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使其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一种阅读教育方式. 本土化绘本亲子阅读的价值 增进亲子情感 本土化绘本是亲子绘本阅读的内容之一,是增进亲子情感的重要途径.在进行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利用绘本,通过语言与孩子进行互动,既包括亲子之间肢体上的互动,又包含心理层面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成倩 《学术探索》2014,(9):133-136
先秦两汉时,在同一文献内部,都既有朱鸟,又有凤鸟。朱鸟是南方宿名,表方位;凤凰是灵异之鸟,预太平。只有在《楚辞》及汉墓葬中,朱鸟被赋予灵性,这种富有仙味的意象后来进入道教文化。而在纬书中,预太平的凤鸟,开始与南方之火相配,这成为凤鸟配南方之始,也是二者意象相混的起端。当凤鸟也进入道教,最终实现了二者意义的完全混淆。在道教文献中,凤凰大多已不再是祥瑞,而朱雀也不仅指方位,二者成为性质相同的仙鸟,在修道成仙后会出现。所以,至宋以后的文献注解中,朱雀、凤凰都可指南方,也都是神鸟,已无须辨别。而道教则成为混淆朱雀与凤凰意象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库伦一号辽墓是吉林省博物馆1972年6月在哲盟库伦旗发掘的一座辽代晚期壁画墓。这是一座贵族墓葬。该墓保存了大量精彩完好的壁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技巧高超,规模宏伟,为历来辽墓出土壁画所罕见。从绘画风格上看,与唐宋的写实主义画风一脉相承。它是我们研究辽代社会习俗和艺术传统技法的难得的珍贵资料。壁画根据不同内容分绘在墓门、天井和墓道的墙壁上。墓门两侧绘门神,彩凤、祥云等。天井两侧绘山水、竹林仙鹤、湖石牡丹,男仆女侍。在墓道两侧的巨幅壁面上则绘墓主人“出行”和“归来”图。出行图全长22米,描写墓主人出行前的场面。  相似文献   

7.
绘本作为早期的儿童读物,在儿童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养成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绘本阅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全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培养少年儿童阅读兴趣、提供阅读资源的教育文化阵地,做好少年儿童早期绘本阅读推广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15,(3)
"重绘中国文学的历史地图",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术理想。这需要在反思百年文学史写作中发现其软肋。由此提出富有针对性的重绘文学地图三原则:一是在原本比较重视时间维度上,强化空间维度;二是在文化中心动力的基础上,强化"边缘的活力";三是从文献的验证中,深入到文化意义的透视。其中有两条重要方法:一曰破解精彩,一曰追问重复。由此所重绘的文学地图,是一个现代东方大国与世界对话和交往的升级版的文化身份证。  相似文献   

9.
新品速递     
《家庭科技》2007,(5):11-11
自动取杯器一次性杯子的专用取杯器,可粘在饮水机或其它方便取拿处,取杯时只需轻轻按动一下取杯器上的按钮,一个杯子就会自动落到下面的支架上。组合型取杯器一面有不干胶贴,可随意固定于墙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礼乐思想与"绘事后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子看来礼和乐都是仁的表现,“依仁游艺”是孔子关于仁与艺关系的基本观点。孔子从仁和礼的思想出发来考察诗、乐与绘画。孔子提出的“绘事后素”,并不是前人注解所说的是在绘有彩色布上加以白色条状以成彩纹,而是用绘画在素白的底上加以彩绘的方法,来寓意礼是国家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仁这种质底上的华饰,其深层意义是用礼来维护贵族统治。孔子用礼作为标准来评价诗与绘画,对其后中国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夫人·芳卿·兼美几年前,北京一位张姓工人家里发现了一双旧书箱,那上面不仅有“乾隆二十五年岁在庚辰上巳”及“题芹溪处士句”,而且书箱背面还有“端庄凝重的章草”写着: 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歌诀稿本为芳卿所绘彩图稿本芳卿自绘编锦纹样草图稿本之一芳卿自绘编锦纹样草图稿本之二芳卿自绘织锦纹样草图稿本在这五行字的左边,“用挺秀的行书淡  相似文献   

12.
唐武周皇帝武则天,撒手人寰后留下一块巨石雕刻的墓碑,矗立在乾陵朱雀门外,硕大无朋的升龙图像,飞腾直上伟岸威严,碑却不着一字,成为千年不解之谜。近年学界通行一种说法,认为女皇武则天立碑不刻字,意在一生功过留待后人评论。其实针对武则天所为,其同代人骆宾王...  相似文献   

13.
陈旭 《家庭科技》2021,(12):32-33
绘本是当下较受推崇的教材,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绘本具体指图画、色彩与文字结合的学科教材,绘本语言文字简练优美、图画生动形象、故事寓意深刻,不仅对孩子有浓厚的吸引力,而且能推动孩子思维发展.利用绘本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发挥绘本思维发展"助推器"的作用,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为屈原造像,今查阅著录的,始自南朝宋人史艺绘《屈原渔夫图》,至元代有张渥绘《屈原》;明代有朱约佶绘《屈原》,陈洪绶绘《屈子行吟图》,吴伟绘《屈原问渡图》;此外,尚有成化年间石刻《屈原像》,弘治、隆庆年间宋·蒋之奇绘本《楚辞集注》中,木刻《屈原》。当时民间并有过织绣《屈原问渡图》。清代有张若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不是法国女人 照片里的梅兰妮35岁,古铜肤色加之红润的脸庞让她看起来很健康.这是不久前慕尼黑举办啤酒节的档口,她在当地一间酒吧兼职女招待时拍下的照片. 每年一度的啤酒节让斯图加特或是慕尼黑的酒吧生意火爆,啤酒节酒吧卖的啤酒只有一种规格:1公升一杯,价格在5到7欧元左右,人多的时候,女招待们一手抓起6、 7只杯子,还能稳稳当当地举过顾客们的头顶.而眼前这张照片上,梅兰妮索性用一只胳膊将杯耳串成一串,一次就送了1 2杯酒到席间,角落里是站起来鼓掌喝彩的男人们,而梅兰妮身后看似高大的德国酒保被她宽厚的侧身挡了个结结实实.这让人不禁想起巴伐利亚州新天鹅堡里展示的茜茜公主的画像,顺着那张美丽、雍容的脸部线条看下去,是白纱短袖里伸出来的两条粗壮臂膀.果然是德国女人!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曹雪芹画像”,其传世者,已发现两幅:一为手卷,王冈绘,李祖韩藏;一为册页,陆厚信绘,河南省博物馆藏。王冈所绘的手卷,原件一直没有公开,只有照片流传。据说,此画署“壬午(乾隆二十七年)三月”,上有皇八子永璇、钱大昕、倪承宽、那穆齐礼、钱载、观保、蔡以台、谢墉、陈兆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试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里,开始跳蚤一下就能从杯里跳出来。然后在杯上盖上透明的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了几次盖不能从杯子里跳出后,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这时,再将盖拿走,却发现那只跳蚤已经永远不能跳出杯子了,因为它失去了信心,它已将目标定到了不及杯盖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一七八○年(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自后藏日喀则先到承德后至北京,为乾隆皇帝七旬生日祝寿。觐献珍贵贡品多件,其中有一件历史物证法器铃杵。法器铃杵是宗教权力的象征。班禅觐献的这一件用描金漆子母盒盛放。(图一)盛铃母盒通高22 cm,上部饰以宝相花,下部四处开光内以菱花纹饰组成,腰部绘云雷纹。盛杵子盒腰部亦绘云雷纹,上、下部均绘宝相花。盒内放铃、杵。(图二)铃通高 20cm(图三),铃口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八年冬至一九七九年冬,贵州省博物馆两次对威宁中水汉墓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古墓葬五十八座,出土文物五百余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的各种刻划符号和具有浓厚地方民族色彩的陶器。在出土的一百八十八件陶器中以单耳罐、觚和瓶为最多,这是颇具有地方特色的典型器物;此外,无耳罐、碗、杯、豆等器形也各有特点。器物形体,除釜外,以细长瘦高、敞口、长颈、圆腹、小平底为大宗。陶器质地松软,火候较低,触之易碎。陶质均系夹砂;陶色有灰、红两种,由于焙烧时的火候关系,灰、红兼杂而有之;制陶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一九五二年一月,南京堂子街发现了太平天国壁画。那些壁画最特删的地方是有许多画面非有人物不可的地方都不绘人物。例如有一壁山水画,江上正行驶着几只帆船,但船上却空无一人。行驶着的帆船断不可能没有人驾驶。又有一壁绘太平天国江上防守圜,江岸上有一座作瞭望和指挥用的五尺高的望楼,望楼下江面排着一列太平天国战船。在望楼台上、在战船上都必须有防守的太平军,但画面上只有旗帜高扬,而却没有一个人。这一种独特的作风,在中国画史上,是不合常规的。我们根据那一个曾居住过天京(太平天国的首都,今南京)的涤浮道人在清咸丰六年(即太平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