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住房的供给与需求结构相匹配,即不同收入的居民能获得与其收入匹配的住房类型,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保证.本文主要研究上海不同收入家庭对上海新建商品住房(包括市场化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支付能力,首先采用房价收入比指标对上海市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变化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然后用剩余收入法测度不同收入家庭可购房屋价款,以面积、地理位置和户型划分住房供给结构,并通过匹配度分析对住房供需结构状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市场泡沫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次提出考虑地区差异的合理租售比模型,以及考虑家庭未来收入的房价收入比上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我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市场泡沫水平。合理租售比模型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都存在房地产泡沫,其中相当一部分城市的泡沫水平已经比较严重;房价收入比上限模型显示,即使考虑了未来家庭收入增长,北京、天津、上海、厦门和深圳的房价也已经远超居民支付能力。最后给出抑制我国房价过快上涨、防范住房市场泡沫继续膨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房价收入比计算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 《浙江统计》2004,(9):31-32
房价收入比通常是指商品房销售价格(指平均每平方米销售价格,下同)与居民户均收入之比,是社会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衡量住宅市场价格和居民住房消费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住房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上通常将房价收入比指标值6倍定为警戒线,超过6倍则认为房价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在国内,不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感受到近几年来房地产业发展非常快,同时伴随着房价显著的上升.据有些专家估计,我国的北京、沈阳、贵阳、南京、广州、大连和西安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了10倍,认为房价收入比超过了国际的警戒线,房地产已经存在严重泡沫.随着这个指标在社会上更广泛的应用,更深入的研究,它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明显.笔者认为目前计算房价收入比只考虑到上市住房的房价和家庭户均收入这两个指标,以这种方法计算的房价收入比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住房价格和居民住房消费的承受能力,而应该对房价收入比计算方法进行细分,从不同角度计算分析房价收入比.  相似文献   

4.
从另一种角度计算房价收入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价收入比是衡量居民住房消费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普遍认为房价收入比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文章认为仅仅用现在的房价收入比不能准确地反映居民住房消费的整体水平,而应该对房价收入比细分,建立一个房价收入比指标体系,不同的研究方面对应不同的房价收入比指标。文章选择了三个细分的标准,根据每一个细分的标准计算有关的房价收入比。  相似文献   

5.
刘朝马 《统计研究》2007,24(10):88-90
一、国际住房支付能力现状住房支付能力反映了家庭从市场购买或租赁住房的交易能力。其衡量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是房价收入比。所谓房价收入比,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是指居住单元的自由市场价格的中位数与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之间的比值。为了解国外住房支付能力的现状,笔者开展了  相似文献   

6.
程定尧 《浙江统计》2009,(11):20-22
当前,浙江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升、销售价格波动较大。本文从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房价收入比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浙江商品房价格的合理性。建议采取科学规划城市,使房价合理化;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等措施,推进浙江房价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天津房地产市场逐步向以市场主导、竞争开放的运行模式转变。当前住房市场存在的价格偏高、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是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培育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预计在“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房价与收入、住房销售与租赁价格、高档与中低档住房供应数量、自住购房与投资购房等各种比例关系将会逐步理顺,房价水平变化将会趋于平稳和理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理性分析房价收入比传统测算方式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正,主要是从按收入阶层进行划分测算、全面考察居民住房有效购买力、将经济适用房及高档住宅纳入房价收入比等三个方面进行修正,并提出相应的修正计算公式;然后采用武汉市的房地产统计数据,对武汉市居民住房承受能力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9.
对房价收入比指标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价收入比指标反映的是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通过对房价收入比概念的认知,分析了该指标的影响因素,指出了该指标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系统误差,最后把该指标修正为收入房价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考虑居民收入不平衡和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家庭购房压力系数指标并以此作为门限变量,采用2010—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房价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而言,我国住房资产增值并不能拉动消费,并且在研究住房资产增值对消费的影响时共同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考虑地区经济增长率这个共同因素的影响后,住房资产增值并不能拉动消费,一旦遗漏该变量,模型将存在内生性问题,估计结果将表现为住房资产增值能够拉动消费。(2)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这种异质性的存在不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和扩大内需。当家庭购房压力系数不超过15.77时,房价上涨带来的住房资产增值并不能拉动消费增长,对于家庭购房压力系数超过15.77的群体而言,房价上涨加重了其负担,将抑制他们消费的增长。(3)不同地区的房价收入比存在明显的差别,与其他省份相比,房价收入比高的地区消费增长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11.
范超  王雪琪 《统计研究》2016,33(8):95-100
房价收入比是反映居民购房可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真实准确反映我国居民长期承受的购房负担,本文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持久收入意义下的房价收入比,通过情景分析确定其合理上限,并分析主要特征。研究表明:①我国房价-持久收入比的合理上限为7.6,2002-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均值是9.2,其中28个城市已超过该上限,比值最高的北京已达到14.9;②城市越发达,则房价-持久收入比越高,居民需要承受的购房压力越大,且在时间趋势上,一线与二三线城市间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③在地理分布上,我国东部、中部、东北地区、西部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呈现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④相比于传统方法中根据可支配收入测算的房价收入比,房价-持久收入比与其约有10%的差异。当前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限制房价,减轻居民购房负担。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鉴EKC假设,利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对全国及各地区2000-2015年城镇基尼系数和住宅价格一次项、二次项、三次项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全国城镇住宅价格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关系,城镇住宅价格调控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有可能实现“共赢”;但是,需要警惕房价跨过“N”型第二个拐点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各地区城镇住房财富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形态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对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核算虚拟租金,将其纳入居民收入统计范畴,原有的收入分配格局会随之发生变动。利用CHFS2011、CFPS2012数据,建立参考模型和虚拟租金模型,选取分位点比率测度指数、基尼系数、均等对数偏差指数、泰尔指数及阿特金森指数等5项常用指标测度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研究虚拟租金对家庭和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的影响,比较租房家庭、未清偿余额家庭和完全产权住房家庭在收入分配格局中所处位置的差异。研究发现,市场价值法和资本市场法核算结果均表明,虚拟租金纳入中国家庭收入统计后,总体上缓解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这一点与发达国家系列研究相符。分样本计量结果显示,租户家庭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最大,核算虚拟租金后,未清偿余额家庭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程度最高,收入分配不平等分解结果表明,组内不平等是导致总体不平等的主要原因,纳入虚拟租金因素后,组内不平等对总体不平等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鉴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经济差异,以广西城镇为例,实证人口年龄结构、房价与居民消费动态关联:房价收入比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有长期稳定正影响,居民财富效应显著;人口老龄化已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少子化则未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可能影响房价收入比、居民消费倾向及恩格尔系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当前经济环境中,北京市城镇居民的住房情况、购房意愿、还贷压力以及对房价的判断和预期,我们设计了北京市城镇居民购房需求调查问卷,该项调查可以作为房地产市场中需求方信息的补充。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编制了北京市居民购房需求指数,进而构造了北京市居民购房需求先行合成指数,该指数领先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2个季度。  相似文献   

16.
一、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从总体上对我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测量 1.利用住房调查资料对我区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量。我们把城镇居民按其收入高低分为7个组,从各组收入的具体状况看,2001年与1990年比较,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和中等收入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瞿晶  姚先国 《统计研究》2011,28(11):50-55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2002—2007年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基尼系数先上升后下降,2002、2004和2007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42、0.361和0.349。○2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扩大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日益增强,财产性收入已成为仅次于工资及补贴收入、公共转移支付净收入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第三大分项收入,2007年的贡献率约为7.3%。○3更高的投资门槛以及持续上涨的房价使得房产投资比金融资产投资更能扩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运用QVAR模型和内嵌宏观审慎工具的DSGE模型,阐释了宏观审慎调控对房价波动的作用机制、政策效率以及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通过规范居民住房融资行为,削弱了抵押品渠道所产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从而实现了稳定房价波动和改善居民福利状况的调控目标。当存在供给侧价格黏性时,货币政策对房价波动作出反应有助于提升宏观审慎调控效果。因此,为实现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稳定,货币当局应采用盯住房价波动的货币政策来配合宏观审慎调控,充分发挥政策组合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仍不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四大表现居民收入长时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资料显示,1990—2003年,G D P年均增长9.3%,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增长7.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4.3%,经济增长速度比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1.6和5个百分点。2003年,G D P比上年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4.3%,分别比G D P增长率低0.3和5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统计,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实际增长6.8%,城乡居民收…  相似文献   

20.
调查显示,2010年四川居民住房条件有所改善,购房需求依然旺盛;对保障性住房普遍认可,并期待政府宣传更有力. 为及时全面地了解当前四川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情况及政府相关政策、措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为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保障广大群众的住房需求提供决策参考,四川省统计局于2011年4月下旬组织开展了四川城镇居民住房需求情况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