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至今日,中国的文学网民总数已逾2亿,其中有2 000万人上网写作,200万人成为网站注册写手,文学网站及移动平台每天的文学阅读超过10亿人次,在线作品日更新达2亿字节,一个大型网站原创作品的日更新量可达数千万字.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网络文学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有鉴于此,切入网络文学现场,把握其发展脉络和动态走向,不仅是文学认知的需要,也是时代文化建设的课题.本刊特邀请了几位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学者,从网络类型小说、网络文学之商业机制、网络文学的质量等角度,探析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动向,揭示这些新变化的成因及后果,以期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时至今日,中国的文学网民总数已逾2亿,其中有2 000万人上网写作,200万人成为网站注册写手,文学网站及移动平台每天的文学阅读超过10亿人次,在线作品日更新达2亿字节,一个大型网站原创作品的日更新量可达数千万字.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网络文学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有鉴于此,切入网络文学现场,把握其发展脉络和动态走向,不仅是文学认知的需要,也是时代文化建设的课题.本刊特邀请了几位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学者,从网络类型小说、网络文学之商业机制、网络文学的质量等角度,探析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动向,揭示这些新变化的成因及后果,以期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时至今日,中国的文学网民总数已逾2亿,其中有2 000万人上网写作,200万人成为网站注册写手,文学网站及移动平台每天的文学阅读超过10亿人次,在线作品日更新达2亿字节,一个大型网站原创作品的日更新量可达数千万字.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网络文学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有鉴于此,切入网络文学现场,把握其发展脉络和动态走向,不仅是文学认知的需要,也是时代文化建设的课题.本刊特邀请了几位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学者,从网络类型小说、网络文学之商业机制、网络文学的质量等角度,探析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动向,揭示这些新变化的成因及后果,以期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市场的双重催生,让我国网络文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产与人气.作品海量、类型写作、影视改编、互动交流、全版权、反盗版、去草根化、网络批评、排行榜及网络语文等关键词,大抵可以表征当下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5.
韩颖琦  韦宝华 《创新》2019,13(4):108-118
在网络文学出现之前,中国文学在自有的一套生产机制与文学范式中运转,网络文学出现后,其自身的新型机制和范式开始与传统的机制和范式发生碰撞。网络文学与这些"传统",虽然截然不同但并非分立两侧而极端对抗,而是在众多细枝末节里都有着交融的部分。文章以广西网络文学中的三位代表性作者为例,从他们的出版路径、创作资源、作品形式与内容等角度深入分析,讨论流行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集大成者——网络文学是如何的吸纳"传统",给予它肥沃的生长地,令其再造重生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文学能够以其强大的包容力和再造力,开掘出"传统"和中国文学的诸多新可能,而"传统"的"旧"与网络文学的"新"二者的交锋与融合,势必推动中国文学锐意变革,不断向好向前。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的问世不仅极大改变了文学的写作生态,改变了文学文本的存在形式,也改变了文学传播、阅读以及批评的原有格局,而且对传统文学的发展与存在也产生了诸多具有实质性的影响。网络文学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其文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把互联网自身的技术特性简单等同于网络文学的特征;对网络文学的理解依然存在认识误区;未能真正区分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的基本特征;未能从理论上真正厘清网络文学文本与传统文学的根本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禹建湘 《求是学刊》2016,(3):112-117
<正>我国的网络文学已然成为一种世界特有的文学奇观,这种奇观表现为网络作品的浩瀚与种类的繁杂。这种特有的网络文学奇观,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网络文学批评,诚如黄鸣奋指出的那样,我国以网络文学为批评对象的论著(印刷版)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可谓是20世纪后期至今方兴未艾的新兴文化潮流的表征,信息媒体技术对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学的强势介入、网络传播带来的无限商机、文艺市场化和产业化的促动、后现代消费文化语境中审美的空前转型等一起促成了网络文学的兴盛和不断演化.  相似文献   

9.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长期以来盛行的玄幻与仙侠等“凌空向虚”网文的必要补充。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既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潜力,更是网络文学走向“主流化”的尝试,是数字化生存、中国新时代社会文化新态势、网络文学自身求变图存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相作用的合力的结果。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既表现出了其潜力、活力,也存在一系列值得注意的问题。积极借鉴网文IP开发、跨媒体传播转换、全媒体全产业链运营的成功经验,统筹兼顾商业化、娱乐化和人文关怀、现实感、日常生活体验,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才能扬长避短,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的人文底色与价值承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触点延伸和无远弗届 ,数字化生存方式给予文学的巨大影响已日渐凸显 :文学网站不断涌现 ,网络写手新人辈出 ,网络上发布作品的绝对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同期发表的纸介印刷文学 ,一批网络作品一次次抢占文坛热点。这样 ,处于边缘化状态的传统文学在迷茫的消费文化市场上尚未缓过神来的时候 ,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新的严峻现实 :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与笔让位于光与电 ,已成为“蛛网覆盖”时代的一道引人瞩目的文学景观。面对网络文学的风起云涌 ,人们对这匹“文坛黑马”心存疑虑 ,评价不一。有人认为网络文学是数字化技术催生的文学“新星” ,甚至是时下落寞的文学苦旅中升起的一颗文学“救星” ,也有人认为这个“技术的劳什子”只能是加速文学式微的“克星” ,数字媒体所引发的文学变革将会和历史上用纸介印刷替代简牍布帛一样 ,从许多方面改写文学成规 ,乃至打造出全新的文学社会学和艺术美学。其实对网络文学质疑与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网络与文学是否联姻 ,而在于网络文学的价值律能否构成意义的存在 ,使文学更加“文学”。时下许多网络原创文学的稚嫩、粗糙、苍白和良莠不齐 ,人们还难以建立起对它的充分信任 ,而当一种文学仅仅止于传播媒体的改变却无从实现艺术提升和意义重建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通向自由理想境界的艺术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衍柱 《求是学刊》2005,32(1):97-99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触点延伸和无远弗届 ,数字化生存方式给予文学的巨大影响已日渐凸显 :文学网站不断涌现 ,网络写手新人辈出 ,网络上发布作品的绝对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同期发表的纸介印刷文学 ,一批网络作品一次次抢占文坛热点。这样 ,处于边缘化状态的传统文学在迷茫的消费文化市场上尚未缓过神来的时候 ,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新的严峻现实 :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与笔让位于光与电 ,已成为“蛛网覆盖”时代的一道引人瞩目的文学景观。面对网络文学的风起云涌 ,人们对这匹“文坛黑马”心存疑虑 ,评价不一。有人认为网络文学是数字化技术催生的文学“新星” ,甚至是时下落寞的文学苦旅中升起的一颗文学“救星” ,也有人认为这个“技术的劳什子”只能是加速文学式微的“克星” ,数字媒体所引发的文学变革将会和历史上用纸介印刷替代简牍布帛一样 ,从许多方面改写文学成规 ,乃至打造出全新的文学社会学和艺术美学。其实对网络文学质疑与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网络与文学是否联姻 ,而在于网络文学的价值律能否构成意义的存在 ,使文学更加“文学”。时下许多网络原创文学的稚嫩、粗糙、苍白和良莠不齐 ,人们还难以建立起对它的充分信任 ,而当一种文学仅仅止于传播媒体的改变却无从实现艺术提升和意义重建  相似文献   

12.
李自芬 《求是学刊》2005,32(1):101-103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触点延伸和无远弗届 ,数字化生存方式给予文学的巨大影响已日渐凸显 :文学网站不断涌现 ,网络写手新人辈出 ,网络上发布作品的绝对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同期发表的纸介印刷文学 ,一批网络作品一次次抢占文坛热点。这样 ,处于边缘化状态的传统文学在迷茫的消费文化市场上尚未缓过神来的时候 ,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新的严峻现实 :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与笔让位于光与电 ,已成为“蛛网覆盖”时代的一道引人瞩目的文学景观。面对网络文学的风起云涌 ,人们对这匹“文坛黑马”心存疑虑 ,评价不一。有人认为网络文学是数字化技术催生的文学“新星” ,甚至是时下落寞的文学苦旅中升起的一颗文学“救星” ,也有人认为这个“技术的劳什子”只能是加速文学式微的“克星” ,数字媒体所引发的文学变革将会和历史上用纸介印刷替代简牍布帛一样 ,从许多方面改写文学成规 ,乃至打造出全新的文学社会学和艺术美学。其实对网络文学质疑与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网络与文学是否联姻 ,而在于网络文学的价值律能否构成意义的存在 ,使文学更加“文学”。时下许多网络原创文学的稚嫩、粗糙、苍白和良莠不齐 ,人们还难以建立起对它的充分信任 ,而当一种文学仅仅止于传播媒体的改变却无从实现艺术提升和意义重建  相似文献   

13.
白寅 《求是学刊》2005,32(1):99-101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触点延伸和无远弗届 ,数字化生存方式给予文学的巨大影响已日渐凸显 :文学网站不断涌现 ,网络写手新人辈出 ,网络上发布作品的绝对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同期发表的纸介印刷文学 ,一批网络作品一次次抢占文坛热点。这样 ,处于边缘化状态的传统文学在迷茫的消费文化市场上尚未缓过神来的时候 ,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新的严峻现实 :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与笔让位于光与电 ,已成为“蛛网覆盖”时代的一道引人瞩目的文学景观。面对网络文学的风起云涌 ,人们对这匹“文坛黑马”心存疑虑 ,评价不一。有人认为网络文学是数字化技术催生的文学“新星” ,甚至是时下落寞的文学苦旅中升起的一颗文学“救星” ,也有人认为这个“技术的劳什子”只能是加速文学式微的“克星” ,数字媒体所引发的文学变革将会和历史上用纸介印刷替代简牍布帛一样 ,从许多方面改写文学成规 ,乃至打造出全新的文学社会学和艺术美学。其实对网络文学质疑与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网络与文学是否联姻 ,而在于网络文学的价值律能否构成意义的存在 ,使文学更加“文学”。时下许多网络原创文学的稚嫩、粗糙、苍白和良莠不齐 ,人们还难以建立起对它的充分信任 ,而当一种文学仅仅止于传播媒体的改变却无从实现艺术提升和意义重建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文本主要由传统文本和超文本组成。隐含“超文本性”的传统文本是网络文学的根基;而超文本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它以“比特”之名唤醒了沉睡于传统文本的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等潜在活力与灵性,代表着网络文学发展的方向。超文本以去中心和不确定的非线性“在线写读”方式解构传统、颠覆本质,在与后现代主义的相互唱和中,改变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存在方式。更重要的是,日益走向超文本的网络文学文本正在悄然改写我们关于文学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因此,网络文学如何在持守传统的同时坚持创新,便成了一个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文本的持守与创新(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文本主要由传统文本和超文本组成。隐含超文本性的传统文本是网络文学的根基;而超文本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它以比特之名唤醒了沉睡于传统文本的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等潜在活力与灵性,代表着网络文学发展的方向。超文本以去中心和不确定的非线性在线写读方式解构传统、颠覆本质,在与后现代主义的相互唱和中,改变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存在方式。更重要的是,日益走向超文本的网络文学文本正在悄然改写我们关于文学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因此,网络文学如何在持守传统的同时坚持创新,便成了一个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单小曦 《学习与探索》2012,(12):131-136
当下国内网络文学研究存在着研究对象小于新媒介文学实践、理论资源视野狭窄等问题。开展数字文学研究有利于当下国内网络文学研究突破发展瓶颈,以实现新媒介时代赋予的学术使命。开展沿着网络文学研究"接着说"的数字文学研究,应首先把网络文学观念转变为数字文学观念,应强调文本分析法和借鉴国西方优秀数字美学、数字文化、数字文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开展数字文学研究需要在数字文学所独具的数字文本性与七层次文本形态、高技术化生产力与强势交互性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生产方式、身体融入式的审美范型、数字现代性的文化逻辑等方面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简论日本网络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宁 《日本研究》2009,(3):84-87
近年日本的网络文学有了显著地发展。网络文学的发展给传统文学世界带来冲击,同时也给日渐衰落的传统文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日本网络文学有3个主要特征:现实性、双向互动性以及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这个从山野民间和技术丛林走出来的"野路子"文学,经过了无人问滓的草创和备受指责的抗争后,如今似乎有了"咸鱼翻身"的迹象.尽管对它的存在和价值仍有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声音,但这个"草根庶出"的边缘文学族群开始被主流文学接纳和认可却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现实,强势的文学传统终于从"招安"的门缝里给网络文学递上了一束示好的"橄榄枝",一部分网络写手也开始走上皈依之路.  相似文献   

19.
国庆祝 《学术交流》2013,(1):177-180
网络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1945年"联想检索"概念的提出,而现代化互联网模式的逐渐形成使尼尔逊的超文本设想变为现实。西方网络文学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进入了一个高潮期,一直持续至今,并呈现日益壮大的趋势。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超文本"、"超媒体"和"制动文本"三个阶段。它的文本范式大致可分为超文本小说、网络小说、互动小说、定位叙事、场景作品、编码作品、生成艺术、动画诗和聚合等基本类型。西方网络文学重视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创作技巧上的不断发展,不但为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严军 《社科纵横》2012,(5):82-85
消费主义文化和信息化传播使文化和文学的形态发生重大改变。基于后现代消费文化下的网络文学,借助虚拟、包容交互、去中心的后现代网路媒介形成了新的"祛魅"文学类型。它通过无规则的个人心态诉求展示欲望化表达、即时互动的传播方式和阅读消解权利话语、颠覆传统价值观消解宏大叙事、自由多元的表达解构权威发表体制,表现了后现代游戏性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