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美国民间流行着这样一句俚语:“美国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却在华人的脑袋里。”这话虽为溢美之辞,但却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华裔人才济济的一种现象。说明美国的现代文明也凝聚着众多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和艰辛心血。何所见得,以事实为证。 首先来看一组统计数据。在美国现有华人约百万,其中有10余万人是学者,分布在全美80多所大学和各类科研机构,其中3万余人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占全美一流科技人才的1/4强。在全美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中,有1/3以上的系  相似文献   

2.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美国华盛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美国国际教育者协会提供的资料,中国在近20年内流失了几十万学子,累计共有40多万人到103个国家和地区留学,学成归国的仅10万人。另据资料显示,中国大陆仅在美国本科以上的各类人才已达45万人,仅在美国硅谷的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就有6万名是中国人。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21日晚,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湖北省外国专家局、武汉音乐学院联合举办了“2007年新春圣诞音乐会”。300多名在鄂工作的外国经技专家、文教专家,外资机构人员、法国驻汉总领事馆官员、华侨华人出席了音乐会,其中外国专家有260名。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才交流》2013,(1):53-53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外国出生和在美国出生的美国华人比例正在逐渐改变。2012年12月17日在北京发布的《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2)》蓝皮书指出,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来自中国内地的移民已超过出生于美国的华裔美国人,占在美华侨华人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人丁兴旺,先人早在秦汉时期即向海外发展,近代尤甚。现在美洲各国都有不少华侨。他们过去以种菜、种稻、开农场、开碾米厂为主。在城里以洗衣、开小餐馆、小杂货销为主。现在从事的职业有所升级,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已经不多,餐馆业还占重要地位,只是规模扩大。同时,还有许多华侨华人开办工厂、从事旅游、交通运输、建筑银行等事业。经济地位提高了,社会和政治地位也相应提高,在一些国家,华人在政界军界任职的已不少。华侨的第二代第三代大都受到良好教育,在电子等新兴工业领域以及大学和科研单位崭露头角。美国首任华人市…  相似文献   

6.
他在1998那场轰动欧洲的“《黄泉》风波”中,最具民族气节和人各魅力的表现,至今仍对广大华人团结奋起,捍卫华夏尊严的自身权益,起到醒世的“匕首”作用。族居西班牙 中国斗牛士  1999年3月,由西班牙华桥华人协会首席副会长徐松华起草的《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维护合法权益工作部条例》在欧洲联会上通过,并倡仪成立了欧洲华侨华人合法权益保障基金会。 对于占西班牙人口比例八百分之一的5万华侨华人来说,不啻是个福音,因为“维权工作组”的成立不仅是使人们对华侨华人协会将“两个维护(即:维护华人社会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24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简称“华创会”)在湖北武汉圆满落下帷幕。参加本次大会的有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创业成功人士、海外著名侨领、海外湖北同乡会负责人和重点侨商等海外代表400余人,还有来自全国14个省区市的各界代表2100余人。海外代表与国内有关企事业单位围绕着“创新、合作、和谐、发展”的大会主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近年来出国留学尤其是自费留学的人员数量急剧增加,然而,海外人才回流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58万多人出国留学,其中公派留学生为6万多人。除15万多人回国工作外(其中公派生为5万多人),还有16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另据不完全统计,仅清华毕业的学生去美国硅谷工作的就有1万人,进入微软公司的达360人,  相似文献   

9.
《国际人才交流》2009,(5):F0003-F0003
‘2009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简称“华创会”)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暨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09年6月28日-29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会议以交流、合作、创业、发展为主题。其宗旨是推动华侨华人的技术与资金相互结合,促进华侨华人企业创新和事业发展,增进华侨华人住在国与湖北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澳洲1800万人口中,约有1/4的人口是在海外出生的。移民多来自西欧和北欧,其次是越南、中国、菲律宾等东亚、东南亚国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来自中国的移民(指在中国出生)约为8万人。华人最早是作为牧场工人被招募来的,在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中,华人最高峰时曾超过5万人。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联邦政府成立后,以法令的形式禁止华人移居澳洲,甚至入境。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在此情况下华人人数骤减,至1901年只余3万人左右。70年代初,惠特拉姆领导的工党政府废除了歧视性的白澳政策。华人移民逐…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有两个非常耀眼的外来人才群体,一个是犹太族人才群体, 另一个是旅美华人人才群体。所谓旅美华人,即旅美华人,是指在美国留学、居住和工作的华人的总称。包括历来旅美华人的后裔、大陆和台湾陆续旅美的华人。这个群体,有很高的教育水平和智力水平,在科学、文化、实业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对美国、中国大陆、台湾的科学、文化、政治、经  相似文献   

12.
6月20日,第十三届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简称"华创会")在武汉开幕。本届"华创会"以"创新驱动、合作共赢"为主题,吸引了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和工商界人士参会。会议共推出海内外合作交流项目2270个,并针对IT光电子、现代制造、投资贸易等行业,首设"项目相亲会",给予海内外代表充分对接洽谈的平台。本届华创会由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小  相似文献   

13.
印度政府一向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但长期以来,在愈演愈烈的世界人才竞争中,因种种原因,印度的人才流失严重,这对印度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印度政府正采取各种措施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大对人才培养教育的力度,并已取得良好效果。 人才外流: 不可忽视的倾向 人口众多的印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一半以上的哲学博士、技术员、医生移居美国、英国和中东的石油输出国。有资料显示,1971年,印度在国外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医生的总人数为3万人。到80年代末,高科技人才外流达30余万人。1990…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国家、包括工业发达国家都面临人才不足而制约经济发展的威胁。据全美科学基金会预测,美国每年缺少4.4万名受过科技训练的大学毕业生,每年还缺少9600名博士水平的科技人才,到2010年缺额将增加至70万人。据法国大学全国委员会预测,在未来20年中,法国对工程师的需求量将从目前的16万增加到40万,而法国的学校每年仅能培养1.6万人。日本科技厅的一份报告说,到2005年,日本国内科技人才将短缺51万人。到2005年,英国需要增加25%的科学家。今后20年,德国仅计算机学科的人才就需要6万名。一方面国内人才求…  相似文献   

15.
环球扫描     
《人才开发》2005,(9):61-62
国外企业人才大战之谋略随着知识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场国际性的人才大战已经拉开惟幕。为了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从各自实际出发,打出了一张张“王牌”。美国紧抓人才不松手从1949年到1969年的20年间,美国从发展中国家挖走了14万以上的科技人才,这些人为美国创造的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近年来,美田野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根据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的统计.1996年美国缺少4.5万名受过科技训练的大学毕业生;而4年后的今天,美国在化学、生物、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人才需求缺口巳急增至45万…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高血压病人9000多万。说起高血压病的防治,人们自然会想到著名专家刘力生。“三重威胁”身为中国医科院教授、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国际华人心脏健康保健网络主席的刘力生迄今已培养出了30位硕土和博士毕业生,令她不能接受的是,这30位后来由她推荐派遣出国留学的弟子,至今回国的只有2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她一直在等候那些出国的学生早日回国,回来一个就跟“香港回归”一样地令她开心。刘力生自己也曾有过出国研修的经历。1980年,她获得WHO奖学金来到美国亚拉巴马州立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一年。第二年日期…  相似文献   

17.
活跃在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的近3万华侨华人,已成为新西兰社会中一支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族裔。19世纪中叶,新西兰科罗曼德尔半岛、西德兰、奥塔戈和纳尔逊等地发现金矿,中国沿海的贫苦农民大量涌入新西兰淘金。1874年新西兰共有华人矿工4027人。早期新西兰华人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来自广东番禺的华人企业家张朝  相似文献   

18.
面对金融危机,哈市今年将变机遇为挑战,重点发展高层次人才,哈市人才发展资金将由设立之初的每年500万元增加到现在每年1000万元,并签约国内著名专家为首批特邀专家。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后,国内大批优秀人才赴美国留学深造。据初步估计,总数约达几十万人。而在世界闻名的美国高科技中心──硅谷,总共7000多家的公司中,约有2000多家是由华人创办或管理的,约占总数的1/3。有人戏言,如果华人在这里闹罢工,则整个硅谷就会垮掉。那么第一个赴美留学的中国人是谁呢?历史上中国政府又是何时向美国派留学生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在美国探亲期间,在图书馆里收集了一些资料,进行探讨。 中国第一个自费赴美留学的是原籍广东梅县、年仅19岁的容闳(Hon)。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这位有志…  相似文献   

20.
《人才开发》2011,(7):6-6
云南省科技厅日前表示,“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自2008年启动以来,共引进并资助省高端科技人才38名,资助经费11061万元,带动用人单位配套经费18595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